吹度玉门关上一句
吹度玉门关上一句是长风几万里。
1、原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3、创作背景
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关山月》作品赏析
1、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士兵的艰辛生活,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以天山为背景,云海为衬托,描绘出战争的宏大场面,同时通过描写戍客的思归之情,突显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2、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广阔的视野,将读者带入到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现实中。他运用了自然景观、地理环境、历史事件等元素,展现出边疆士兵所处的环境和情感状态。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将戍客的思归之情与战争的残酷现实进行对比,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戍客的无奈。
3、文化内涵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它反映了古代边疆士兵的艰辛生活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诗人通过对边疆景观和战争场面的描绘,以及对戍客思归之情的刻画,传达出对战争的警示和对和平的呼唤。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解释: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赏析:诗人将“明月、天山”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描绘出一幅边塞风景的画卷。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思是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一、原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注释
1、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2、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千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3、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4、下:指出兵。
5、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
6、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7、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8、戍客:征人也。戍守边疆的战士。
9、边色:一作“边邑”。
10、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关山月》赏析:
一、前四句
这四句中,描绘了“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二、五到八句
这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叠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三、最后四句
这四句写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深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