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解释宇宙本源
老子的宇宙本源论 宇宙本源论是关于宇宙及其本质的学说。本源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或哲学理论,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是一切哲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在其本源上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不能揭示宇宙本质的运动规律,也就不能揭示整个世界的运动规律,因为本源作为世界之始母,它自身就蕴涵了整个世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可以说,当今世界哲学之所以陷于困境之中,就在于哲学界不能从世界的本源上达成一致。人们不能理解《老子》,也就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老子的道的概念,倘如理解了道的概念,老子的哲学体系也就理解了。老子的宇宙本源论主要体现在《老子》通行本的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说明“混成”之物是化生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说这一“混成”之物是宇宙的本体。母:母体、本体的意思。既然宇宙的本体是“混成”之物,那么,它又是由什么“混成”的呢?也就是说,宇宙本体的构造是怎样的?《老子?三十八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可见,宇宙的本体是由阴阳两性物质混合而成的。现代科学证明,不论是生物细胞还是非生物的基本粒子,它们都具有阴阳两重性。 寂兮寥兮:“寂兮”无声,能够证明无声的是时间;“寥兮”无际,能够显示无际的是空间。寂静无声,空旷无际,说明“混成”之物的运动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 独立:化生天地万物的种子(道),阴阳相抱,构成相对独立的“个体”。在这里,所谓的“独立”是就特定的物体层次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普遍联系的。例如,在原子这一层次,原子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到了分子这一层次,原子就显示不出独立的个体了,而是成为分子这一组织中的一员,和其它原子一起形成阴阳对立关系。不改:“混成”之物所处的层次深,尺度小,紧密程度强,不为外来能量所瓦解,表明了“混成”之物结构的坚固性。混成之物既然为万物之母,那么,它肯定处于物体的最低层次,体积无限小,密度无穷大,因而它稳固的结构就不会被外来能量所瓦解。 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转而没有轨道误差和时间误差。表明“混成”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性的。 “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为方向、路线、秩序、法则、规律、原理等等。老子用“道”字为世界的本源命名,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因为丰富多彩、生生不息的世界万物是有它们共同的母体的,其母体的生成及其发展变化的道路就是世界万物的生成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道路。把握了这一道路,也就把握了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发展的道路。这里需要重点解释的是“大”这个字。这里的“大”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发展”、“壮大”之意,可以作“运动”解。正因为混成之物是阴阳对立的,具有相斥性,所以才会产生运动,有了运动才能产生时间和空间,有了时间和空间,物体才能作规律性的循环往复运动。老子为什么把道“强为之名曰大”?因为物质的概念和运动的概念毕竟不是等同的。然而,运动包含着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天地万物的变化之道,这就合乎了道的本义。再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所以,老子把道又勉强称之为运动。这里混成之物是有,物质的阴阳对立运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及其规律性是无。o&L@ 大曰逝:物体的运动过程叫做时间的流逝。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以时间记载的,说明物体运动的同时产生了时间,运动和时间不可分。逝曰远:时间的流逝又叫空间的遥远。时间是以物体的运动空间来度量的,离开了物体的空间运动,它就是无法度量的、神秘莫测的,说明运动和空间不可分。远曰反:空间的遥远又叫事物朝着相对立的方向运动。一切物体的对立运动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不停地朝着自己的对立面循环往复的,说明运动是有规律性的。把这一节翻译成现代文: 我不知它的名字,就用“道”来命名吧,还可以勉强用“运动”来命名。运动可以说是时间的流逝,时间的流逝也可以说是空间的遥远,空间的遥远也可以说是物体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循环运动。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老子对宇宙本源的认识:世界的本体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是阴阳结构、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正是物体自身内部的相斥相引性,形成宇宙发展变化的动力之源。霍金的“宇宙自足”理论已经为2500年前的老子所认识。物质的对立运动化生出时间和空间,没有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存在形式,也是天地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根据,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宇宙是有开始的,宇宙是随着万物的化生、时间的消逝而不断扩大的。然而,宇宙也不是无限的,因为,物质的运动不是作直线运动,而是循环往复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周而复始的。《老子?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结合本章内容可知,“混成”之物就是“有”,而物质的对立运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及其规律性就是“无”。“有”和“无”是共生共存的,世界上没有单纯的“有”,也没有单纯的“无”。有和无是相生关系,并存关系,不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确定“道”(仅限于“世界本源”)的哲学内涵:道是世界的本源。道统有无,有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阴阳对立的;无是基本粒子对立运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及其规律性。有是“万物之母”、宇宙之本,无是 “天地之始”、世界之源。母始不分,本源并存。关于世界的“本源”一词,在此有必要作一辨析。以往人们在探讨世界本源的时候,总是用“本原”一词,这大概是受了唯物论的影响。也有用本源的,却又把本原、本体、本源混为一谈。是“本源”还是“本原”?这一点不能马虎。本原的本义是原始的物体,强调的是“本体”;从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来看,本原是偏正式,“本”是定中、修饰“原”的。本源则不同,“本”字本身就包含了“本原”之意,等同于老子的“有”的概念。“源”的本义是“源泉”、“来源”、“开始”的意思,指一切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根据,等同于老子的“无”的概念;从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来看,本源是并列式,表示“本”和“源”是并列、联合关系。如此看来,“本源”一词才能完整地体现老子道的哲学内涵。用公式表示:本源(道)==本(有、母)+源(无、始)。所以,用“本原”这一概念来揭示世界的本体及其状态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探讨世界的本源,不能只探讨“它的基质是什么”?还应该探讨世界之所以发展变化的“动力之源是什么”?也许正是因为本原这一概念的不准确才导致了人们对道的概念的模糊。自古至今人们对道的解释,有“物质”说,有“原理”、“规律”说,也有既是“物质”又是“原理”、“规律”说,如果用本源这一概念来衡量,这些说法都对,因为这些说法都没有脱离道的内涵,只是没能把这些说法归结到老子的有和无的概念上来。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两大基石,不理解有和无的概念,就无法理解老子的道学体系。有是世界的本体,本体始终是阴阳对立的,有了阴阳对立才有了本体的自发运动,阴阳自发运动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运动的时空关系就是普遍规律、宇宙法则,也就是无。而有的发展变化又受到时空关系的制约,也可以说是时空关系决定了有的生死。这就是老子的“有无相生”原理。根据有无相生原理,老子把整个世界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有,一部分是无。有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世界的本体,而是一个辩证的概念。既然有是万物之母,是不断发展壮大的,那么,宇宙万物就是有的子孙,天地万物既是宇宙万有。所以说,有的概念就是物理学上的物质概念,有与万有的差别就在于微观和宏观。除此以外,凡是由物质的对立运动所产生的一切虚的没有体质的东西皆属于无的范畴,如时空、规律、法则以及人类的思维、意识、情感、意志、精神文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等,都属于无的范畴。老子阐述宇宙本源的构成时所使用的阴阳、有无两对概念,是非常智慧的、科学的。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看作是物质和自然界,这显然不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初始元素,而是指精神和自然界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而人类尚未出现以前的自然界的本源是什么样的?唯物主义显然没有做出科学的回答。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微小不可分割的原子绝对空间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这就把本源静态化,找不到世界的动力之源,更缺乏老子的时空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是上帝,则更是主观臆断。老子的有无论不是二元论,而是道一元论,因为,有和无是共生共存、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统一体就是道。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