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有关山崖的诗句

是丫丫呀11个月前 (03-11)阅读数 7#古诗
文章标签泉水济南

1. 关于山崖的诗句

关于山崖的诗句 1.形容悬崖的诗句

1、《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2、《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131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3、《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4、《题西林壁 》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登庐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2.描写悬崖景色诗句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6、《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0、《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5、《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8、《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9、《早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3.描写悬崖的句子

1巍峨的云峰上,霎时峭壁生辉;转眼间,脚下山林云消雾散,满山苍翠,掩映着雕檐玲珑的古代建筑群。

2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古人盛赞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3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4仰望天湖山,只见那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5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6苍山19座山峰连为一体,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环绕着整个大理,成了一座天然的“挡风屏障”。7在这烟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屹立着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很像笔架,所以叫它“笔架山”。

8高矗云霄的博格达峰上,成年累月戴着白雪的“头巾”,披着白雪的“大氅”,不管春夏秋冬,它总是一身洁白。9远处,奇山兀立,群山连亘,苍翠峭拔,云遮雾绕。

10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11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12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13两岸的山峰变化成各种有趣的姿态:有时像飘洒的仙女,有时像持杖的老翁,有时像献桃的猿猴,有时像脱缰的野马。

14在阳光下,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离眼前近了许多,也陡峭了许多。15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调皮的孩子和你捉着迷藏。

1. 《游趵突泉记》 古文解释

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啊!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但一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一受到死亡的威胁,随即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人名)悲歌,渐离(人名)击筑(乐器名),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2. 《温泉记》文言文翻译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3. 游趵突泉记文言文,每一句的解释

参考译文: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啊!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但一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一受到死亡的威胁,随即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人名)悲歌,渐离(人名)击筑(乐器名),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4. 游趵突泉记文言文每一句的解释

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

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

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受到死亡的威胁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

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

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悲歌,渐离击筑,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吗?

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啊!世上有顶天立地、眼睛能看日月,耳朵能听声音,手能拿东西、脚能走路,生下来就是这种命的“人”,都是有心、有性、有情感、有意识,他们的浩然之气,又是怎样?但一遇到国家大难,犹豫不决,一受到死亡的威胁,随即就委靡了,随波逐流,去而不回,还不如这泉的狷介自立,它足以能够激励人的廉耻之心,激发人的气节行为,难道不悲哀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人名)悲歌,渐离(人名)击筑(乐器名),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5. 《游媚笔泉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游媚笔泉记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

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①回,崭横②若不可径。龙溪③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④,溪上大声漎然⑤。

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⑥、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⑧。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⑨宛首而顾其侣。

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李公麟⑩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

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⑾摩崖⑿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⒀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

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 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⒁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选自清·姚鼐《惜爆轩诗文集》)注释①墉:城墙,高墙。

②崭横:形容山崖高峻地横挡在前面。崭:山势高险。

③龙溪:溪水名。 ④霁:雨止天晴。

⑤漎(cóng)然:形容流水声响。⑥蕙草:一名熏草,俗称“佩兰”。

⑦枞(cōng):树木名,又名“冷杉”。⑧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⑨鬣(liè):马鬃,即马颈上的长毛。⑩李公麟: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字伯时,北宋元佑进士,官至御史检法。

精通古文字,擅长画山水佛像。元符末年归居龙眠山庄,所以又号“龙眠山人”。

⑽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⑾何文端公:字康侯,名如宠,桐城人。

明万历进士。曾入阁辅政,累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端”。

⑿摩崖:镌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 ⒀左丈学冲:丈:古代对长者的尊称。

左丈学:左世容,字学冲,乾隆举人,曾任武进县教谕。姚鼐为他的诗文作过序。

⒁姜(jiāng)坞先生:姚范,字南菁,号姜坞,姚鼐的伯父。译文桐城县的西北方向,绵延的山峰大概有几百里,一直到县城所在地才逐渐平缓下来。

有关山崖的诗句

那渐趋平缓的地方,两座山崖忽然合拢,像屏风一样矗立,像城墙一样环绕,山崖高峻横挡在前面,似乎不能通行。龙溪水曲折流淌,从这崇山峻岭之中流出。

在这一年的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石、惠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还能听到杜鹃鸟的鸣叫声。龙溪的下面有一个很深的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水面,好像一匹马洗完澡站起身来,甩着鬃毛转过头去看它的同伴。

攀附着石头向上登攀,低头往下看时,天空中的浮云好像溶化在潭水里,有鸟儿飞过,好像在往下坠落。 又向西沿着山崖走了大约二里路,山崖上层叠着的一块巨大的岩石仿佛有两层楼高,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临立在龙溪的右岸。

有人说这是宋代画家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也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居住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石头的裂缝中间生长着一棵大树,树荫之大能遮蔽几十个人。

大树的前面有一块平地,可以铺开席子坐下。大树的南面有一泓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文字铭刻在泉边的峭壁上面,将此泉命名为“媚笔之泉”。

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于是向下导引泉水流入下面的龙溪里。左学冲老人在水池边上正在平整土地盖房子,房子还没有完工,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

傍晚时分,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肃杀悲凉,振荡岩壁,树木草丛、众多泉水与水边矾石交相鸣响。游人对此有些害怕,于是起身回家。

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也和大家一同前往,我跟随着他去了,他让我将这次出游写了下来。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连山殆数百里(2)步循溪西入(3)前出平土,可布席坐2。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2)游者悚焉,遂还。3.文章最后一段中“游者悚焉,遂还”,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4.第二段中“鸟飞若坠”中的“坠”字很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1.(1)大概 (2)沿着 (3)铺开2.(1)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居住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

(2)游人对此有些害怕,于是起身回家。3。

环境恐怖4。站在山上俯瞰飞鸟,用“坠”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山高谷深、悬崖陡峭的特点。

6. 游白水书付过 阅读答案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和抒情。简洁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7.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游珍珠泉记的答案

游珍珠泉记(古文散文) ——王昶 济南府治,为济水所经。

济性洑而流,抵巇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其首,杙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

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

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亢仓子》云:“蜕地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观于兹泉也信。

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乃去。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注释 [1]珍珠泉:在今山东济南市。泉水上腾,散如珍珠错落,故名。

[2]济南府治:今济南市。 [3]济水:又称沇(yǎn)水,发源于河南济源西王屋山,分东、南两流。

东流注入黄河,再从黄河分出,流至今山东,经济南市北边泺口,再东流入海。其南流则从山东东阿旧治西到济南市这段略同今黄河河道;从济南市北泺口以下到海,略同今小清河河道。

[4]洑(fú)而流:水在地底下伏流。 [5]“抵巇(xī)”句:碰到缝隙,那么就喷涌而上,流出地面。

“抵”,遇到。“巇”,缝隙,“辄”,就。

[6]剡(yǎn)其首:把木头的一端削尖。 [7]杙(yì)诸土:把小木桩插入土中。

“杙”,一头尖的小木桩。 [8]莹(yíng)然至清:洁白明亮,极为清澈。

①至:非常。 ②盖:因为。

[9]“以故”句:因为这个缘故,泉水才没有被淤泥弄混浊。 “汩(gǔ)”,扰乱。

以上三句指一般泉水而言。 [10]巡抚署廨(xiè):巡抚官署。

“巡抚”,清代巡抚为省级地方 *** 的行政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次于总督。 [11]甃(zhòu):砖砌。

[12]玑(jī):不圆的珠子。 [13]瑟瑟(sè)然:形容泉珠冒出水面发出细碎的声音。

[14]累累然:形容泉珠接连不断地冒出水面。 [15]《亢(kàng)仓子》:书名,旧题庚桑楚作。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或以为唐代王士元(源)著或续补。下引文字见《亢仓子·全道篇》。

[16]“蜕(tuì)地”句:从地底下脱变出来的就叫做水。“蜕”,蜕变,指形、质的变化。

[17]虚:指空间。 [18]信:确实。

[19]是日雨新霁(jì):天刚刚放晴。①是:这。

②雨:下雨。 [20]门人:指门生、弟子。

[21]移晷(guǐ):等于说“过了一段时间”。 [22]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①有:同“又”。

[23]“兹泉”句:这珍珠泉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最有名的了。 作者及题解 王昶(1725--1806),字德浦,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

他学识渊博,能诗词,善古文,通经学考证,好金石之学,时称“通儒”。曾参预编撰《大清一统志》、《续三通》等总志、类书。

编有《金石萃编》、《明词综》、《国朝词综》、《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等。著有《春融堂集》。

本篇选自《春融堂集》。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以作者先对济南多清泉的原因作了简要考释。

在结构上既点明珍珠泉所在,介绍了济南城的特点,同时又说明了珍珠泉清的原因,突出了珍珠泉的优越。然后转入描述珍珠泉,而集中表现其所以为“珍珠”的奇景,并引证以解释泉珠的聚散原因。

它文笔简洁生动,记叙集中明了,是一篇精短有趣的山水名胜小品佳作。 译文: 济南府城,是济水流经的地方。

济水的水性是潜在地下流动,遇到地面空隙,就立刻喷涌出地面。人们砍一根树枝,削尖枝头, *** 地里,只要插下三四寸光景,把树枝拔起,跟着就会有泉水涌出来。

这泉水亮晶晶的,很清澈,因为地面都是沙土,所以泉水不为泥土搅浑。可是当地所有的泉水,都及不上珍珠奇妙。

珍珠泉在巡抚衙门前面,用砖砌成的池子,有一亩地大,四周用石栏围着。靠在石栏上看泉水,只见泉水从沙土里涌出,忽儿合拢忽儿分散,忽儿中断忽儿又连接,忽儿急忽儿慢。

日光照在泉上,大的水珠像圆圆的大珍珠,小的水珠像一颗颗小珍珠,颗颗都从水底直冒上水面,碧绿透亮,一串接一串。《亢仓子》上说:“自地里钻出来的是水,从水里腾出来的是气,从气里化出来的就成了空虚。”

看了这珍珠泉,能相信这句话说得对。 这一天正当雨后初晴,我和我的学生吴琦、杨环栋在这里游览,停留了很久才离去。

济南的泉水有名称的共十四处,这珍珠泉是其中最有名的。 补充:一; 至:非常,十分。

盖:因为 是:这。 雨:下雨。

有:加。 为:被。

然:但。二:1:时间关系,你去查译文好了。

2:如上 3:B三:1:从济南地下水位高。济南土地以沙为主两方面介绍。

2:留恋往返的是: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乃去。 评价很高的是: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8. 现代品读 文言文点击 六年级上 扩展阅读《奇特的动物》和《游珍珠泉

游珍珠泉记——王昶

济南府治,为济水所经。济性洑而流,抵巇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其首,杙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泉在巡抚署廨前,甃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观于兹泉也,信。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乃去。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注释:①洑(fú):水伏流地下 ②抵巇:遇到裂缝 ③辄:常常 ④剡(yǎn):削尖 ⑤杙(yì):小木橛 ⑥汩:弄乱 ⑦周:以砖砌池壁 ⑧瑟瑟然:形容泉水冒出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 ⑨累累然:指泉水冒出时水珠重叠的样子 ⑩蜕:蜕变 (11)虚:无。

济南府城,是济水流经的地方。济水的水性是潜在地下流动,遇到地面空隙,就立刻喷涌出地面。人们砍一根树枝,削尖枝头, *** 地里,只要插下三四寸光景,把树枝拔起,跟着就会有泉水涌出来。这泉水亮晶的,很清澈,因为地面都是沙土,所以泉水不为泥土浑。可是当地所有的泉水,都及不上珍珠奇妙。

珍珠泉在巡抚衙门前面,用砖砌成的池子,有一亩地大,四周用石栏围着。靠在石栏上看泉水,只见泉水从沙土里涌出,忽儿合拢忽儿分散,忽儿中断忽儿又连接,忽儿急忽儿慢。日光照在泉上,大的水珠象圆圆的大珍珠,小的水珠象一颗颗小珍珠,颗颗都从水底直冒上水面,碧绿透亮,一串接一串。《亢仓子》上说:“自地里钻出来的是水,从水里腾出来的是气,从气里化出来的就成了空虚。”看了这珍珠泉,能相信这句话说得对。

这一天正当雨后初晴,我和我的学生吴琦、杨环栋在这里游览,停留了很久才离去。

济南的泉水有名称的共十四处,这珍珠泉是其中最有名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