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三七和田三七,有哪些不同?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只不过名字相近导致大家联想到一起。它们科属不同、外形不同、使用价值不同、产地不同。
田三七是我国传统中药,也是我国最早药食同源的植物之一,我国食用使用田七的历史悠久。
田三七图
藤三七是一种外来引进植物。原名落葵薯,原产地美洲热带地区,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引进我国境内。原先作为绿化植物后期才发现药用价值被广泛使用。由于俗称接近田七叫藤三七的,巧借我国传统中药材田七之名,五十余年已经全国有名。
藤三七图
一、科属不同。
田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藤三七是落葵科、落葵薯属植物。他们俩八竿子打不着,完全就不是同一种植物。藤三七作为一种舶来品,为快速融入本地市场所起的名称相近罢了。?
二、外形不同。
田七是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最高可达60厘米。主根肉质,外形呈现为纺锤形。根茎是暗绿色,枝叶是指状复叶,轮生茎顶(茎上密集轮生),叶柄具条纹,叶片上有膜质,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每年从根茎进上生长出新的枝叶,开花的时候呈现伞形 ),开花时有花100朵左右。
田七果实图
总花梗有条纹,苞片多数簇生于花梗基部(苞片?花序内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变态叶状物 ),卵状披针形(形状为卵形披针形性叶 )。花梗纤细,小苞片多数,花小,颜色是淡黄绿色,花萼杯形,稍扁,花丝与花瓣等长。
子房下位(子房全部生于凹陷的花托内,并与花托完全愈合 ),果扁球状肾形(果子的外形像肾 ),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每年是7-8月开花,8-10月结果。?
田七幼苗
中医记载总是微言大义简单翻译一下,未能达到信达雅十分抱歉。?
藤三七是缠绕藤本植物,生长最长可到达数米。根部的茎粗壮,叶片卵形至近圆形,顶端急尖,稍肉质,腋生小块茎(用于无性繁殖 )。
总状花序具多花,轴纤细,下垂,苞片狭,不超过花梗长度,宿存。花托顶端杯状,花常由此脱落;花被片白色,渐变黑,雄蕊白色,花柱白色,每年6-10月开花。?
根茎颜色不同。
藤三七根茎图
根茎藤三七颜色偏黑有铁色,田七相比比较白一些,原因是藤三七含铁量高。实验研究发现,藤三七每100克树叶中含二毫克左右铁,作为它的根茎含铁量也是过之而无不及。
含铁量丰富自然会在外形表露而出。藤三七用于入药部分是珠芽,但是它的的根茎跟田七相近,所以我们去药店买田三七,需要仔细看清楚药师拿出来的是不是田七?由于他俩外形相近,很容易被不良商贩假冒。一旦需要用药钱都不是重要的,身体最重要。一旦用错药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况且藤三七的根茎没有丝毫药用价值。?
田七花
三、使用价值不同。
田三七有十分出色的止血功效,使用后田三七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药用部位为干燥的根及根茎。
临床应用于:降血脂、去疣、头痛、止血,跌打瘀血,外伤出血,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等等等。?
田七
藤三七的叶片、嫩梢可作为蔬菜食用,要药用部位部位是珠芽,有滋补,壮腰膝的功效,如果外用能消肿散瘀。
临床应用于:腰膝痹痛,病后体弱,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田三七和藤三七的具体药用以及相关剂量请去医院质询专业医师。但凡涉及药物治疗方面,请询问专业人士,拜托了。我这里是科普是科普,拜托了。
四、产地不同。
田三七是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云南文山、广西田阳、江西、四川等地。?
藤三七原产地美洲热带地区。引进后分布区域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田七和三七一样吗
田七和三七乃一种药也,三七为学名 ,田七为别名。据清代《归顺州志》说,「三七……以田州产者为最良」,清代《百色厅志》卷三也说,因三七实出自田州,故「俗名为田七」。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其地下茎。它原系山野自生,很早以前就被发现和采用,后转为人工栽培。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因枝分三枝,为七片,故称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为我国广西、云南特产,近年长江以南、广东也有很多县生产。一般习惯把云南文山产的称为三七,广西产的称田七。 三七是一种名贵药村,是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有「金不换」之称。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贵》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本草纲目》中还说,田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并说,「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咬虫伤」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 据药物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三七要根据使用目的来决定用法。服法不同,功效迥异。一般说,生三七能使血管收缩,是治跌打刀伤的特效药,确可达到药到血止的效果。把三七粉,用酒调成糊状,敷於疮疽上,可起到散血消肿作用。内服三七要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服法:散血、止血、止痛应服生三七;补血、补身则服熟三七。 熟三七的制法是把生三七切成片,用盐水浸透,晒干后研成细粉即成。也有将生三七置小碗中,碗内置清水,水量以田七能吸干为度,再蒸软、切片,用油炸成**,酥而不焦,然后研成粉末,便成熟田七。两种方法均可。熟三七有补气、活血、补血、去瘀、生新作用,用熟三七炖鸡,是妇女产后服食的上佳补品。在广西的名菜谱上,这叫「田七炖鸡」。用熟三七配以北芪、党参、杞子、杜仲等药材浸酒,就是「田七大补酒」,早晚适量饮用能补血补气,舒筋活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健康,是药酒中之上品。近年,用田七配制成的「田七牙膏」对防治牙疾有良好作用。 如今市面售的三七一般是生的,现在基本不用熟三七了。服用三七辨清体质比较重要,如果本来是虚证,特别是气虚出血或心律严重不齐的单服三七有害。如果是疏通血管等作用的,只能用生的。 三七的去瘀作用是非常强的,传说有一屠工杀猪得一大盆猪血,因手被割伤,急取三七粉敷伤口,匆忙中把一些三七粉撒落於正在凝结的猪血里。不久,猪血尽化为血水。因此,届间鉴别三七真伪的方法,常用凝血块用试验,能化为血水的是真三七,否则是假三七。 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田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三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代越长,个头越大,质量越好。因此,田七的大小等级以每市斤有多少头(个)为准。如四十头,指每市斤有三十一至四十个,六十头指每市斤有四十一至六十个,百二头指每市斤有八十一至一百二十个;民间分级则没有这麼严,百二头,一般指每市斤不超过一百三十个,八十头指每市斤不超过八十五个。总之,头数越多,表明田七越小,头数越少,则田七越大。二十头、四十头的田七一般要种七年以上,那是田七中的佼佼者了。 三七的加工也要得法,挖取回来后,洗净剪下须根(须根晒乾也可入药),置阳光下曝晒,边晒边搓,直至根块全部乾透,用牙咬也不留痕迹为止。如加工到最后阶段,换用小木板揉搓,它的表面就更加光滑圆整。如遇阴雨天气,则用炭火烤乾,火力以摄氏三十至三十五度为宜,也要经常翻动,边烤边搓,中间不能停火,以免温度降低,出现「回汗」现象。大量的田七贮存要放置乾燥、通风处,防止受潮、霉变或虫蛀;少量的放密封瓶中即可长期存用。
田七和三七一样。
三七,又称田七、三七草、三七仔、参漆草、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山漆、田漆,为五加科人参属的物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三七的三条枝上各生七片叶,因而得名;也有人说,它在种植后,三至七年收获而得名。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及广西深山中。
三七是多年生草本,有横卧纺锤形肉质根,根状茎短或长。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端,小叶3~7枚。干心长出一簇扁球形红色果实。初夏开淡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秋季花开前采挖。
扩展资料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田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所以,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要药,很少作为补品食用。三七与亚洲人参(Panax ginseng)同为人参属(Panax)而拉丁文 Panax 的意义是“能治百病”。
三七主要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三七的临床建议剂量为5-10公克。也可磨成粉末,直接吞服或用水调和服用,剂量为1-3公克。
百度百科-三七 (草药)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