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善则拜的上一句是什么?
闻善则拜的上一句是闻过则喜。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孟子的意思很简单,与人为善就是与别人一起行善,而这种与人一起行善的基础是吸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全文: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扩展资料
译文: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家敬礼。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
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孟子-公孙丑上》记载: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译文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听了就很高兴。禹听到好的意见就向 人家拜谢。大舜就更伟大了,善于修正自己的观点而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很乐意舍弃。己的错误而服从别人正确的意见把事情办好。他从一个耕田种地、制陶器、捕鱼人一直到做帝王,无非是善于取人之长。吸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所以君子的头等大事莫过于与人为善。”
思悟经过孔子的耐心开导,谆谆教诲,子路终于安下心来。并特别乐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修正错误以提高自己,并逐渐形成了“闻过则喜”的优秀品格,形成了自己的人文特色。孟子此文虽短,却字字珠玑,句句精华,富含哲理,引人深思又发人深省。道人生之真谛,述成功之要义,足可为教科之精典。闻过则喜,见善如不及,善与人同,舍已之错而从人之善,这是子路与禹、舜共同的优点与品格。
孟子的文章,虽用语不多,却大气磅礴,意吞山河,从时代巅峰之上,俯瞰历史长河,并述其真谛与要诀。先古圣王大禹、大舜皆以德得天下,以德治天下,那么这种德治又表现于何处呢?那就是,大禹听到好的意见就向人拜谢,认为那是别人送给他的最好礼物。大舜就更伟大了“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所以,才能够从一个种地、制陶、捕鱼人而成为千古圣王。子路本是一个普通人,却具有与大禹、大舜一样的伟大品格,能够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成为圣门名贤,百世之师,流芳千古。
让人惊奇的是,伟大孟子在讲述子路“闻过则喜"优点时,竟将这一品格与禹、舜相提并论,这应该是对子路的最高褒扬与评价。子路之所以受到孟子的如此高度赞誉,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过错,而是在于他能做到“闻过则喜”过而能改,故善莫大焉。子路就是因为能够非常高兴听从别人的批评意见,及时修正自己,乐于修正自己,才使他日渐完美,成为圣门名哲。子路这种能够“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的品格和襟怀很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学习。文章最后总结大舜成为千古圣王的经验,无非是"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能够吸取别人的优点以完善自我,便可成为一个至圣至贤至美之人。“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些道理,同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