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下一句
对于你问题我没办法回答 因为诗文的结尾 就是这两句 ,所以没有下句了 下面是全诗 供你参考
出自五代诗人后唐国主李煜的《虞美人》
全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一问,问得离奇。“春花秋月”那可是美好的景色啊!人们是多么期盼年年花好,岁岁月圆的景色。可是,此时词人偏偏言:“何时了?”繁花似锦、明月当空该什么时候了结呢?这一问充分地描绘出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的厌倦和对人生近乎绝望的心态。这一问,问得干脆,这一问,非失落感达到极点而不能出。
这一问,亡国之事,悲愤之思蜂拥而至。在这种痛苦感情的挤压下,很自然地想到往事。“往事知多少”句就如顺水之舟漂流而下。“往事”,在这里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做君主的时候。那时候“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那时候“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那时候看到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那时候感觉到的是“花月正春风”的快意和“秋风多,雨如和”的乐趣;那时候仪仗前导,嫔妃簇拥,武士护卫,大臣跟随,何等威风气派,繁华无比。可是,“几曾识干戈”!那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灰飞烟灭、飘渺无踪了。唉,“往事只堪哀”!这所有的“春花秋月”(代以前的美好生活)俱已成为过去,却为什么还出现在“我”眼前(实景)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小楼”,词人常常倚栏之处。因金陵城对于汴京而言,它在开封的东南边。“东风”一吹,自然就会引起词人的注意了。“东风”是不是从“我”的故国吹来的呢?家国之思,随即而来。词中一个“又”字,说明了词人常常感受得到东风的“侵袭”,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仍无法入睡的状态。无法入睡,那他便只有独自凭栏,眺望故国了。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月亮还如当年一样圆,月色还如当年一样明,可是,这短短的几年中,人事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凭栏远望。对着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家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李白曾有诗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往事悠悠,不堪回首。虽说“东风无力”(李商隐《无题》),却将那颗憔悴的心吹落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站立在亡国之君的位置上大声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而不像蜀后主刘禅亡国后仍言:“此间乐,不思蜀。”他的抒情是无所顾及的,是纯真的、率直的,不见有丝毫作态。
词的上片主要是通过写“春花秋月”之景和“东风”之事勾起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为下片抒发亡国之恨做铺垫。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望不见,双泪流满面。既然家国看不见,那就只好想象她现的样子。“我”所熟悉的雕栏画壁、玉砌台阶应该还是和从前一样吧?以前宫中的一切应该还是老样子吧?或许只是那些宫女们不复风韵了吧?“只是”二字一出,“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情形即现,这二字里包含了多少哀伤,多少叹婉?
以上六句在章法上都是一样的,一前一后形成对比,隔句相互呼应,一唱三叹,如词人一生的起浮跌落,结构相当严谨。
感情在痛苦中浸泡,当达到“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词人再也承受不了这份折磨了,终于,爆发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http://www.ftmpx.cn/
这是惊心动魄的一笔。词人嘴上虽说:“不堪回首”,而心中却念念不忘故国,就算心中无限的愁思都要向东而流。悲愤之情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汇成了以水喻愁的千古佳句。词人到底有多少愁呢?他的愁思就像那一江汪洋恣肆、缠绵奔放、昼夜不舍、迢迢不断、无穷无尽的春水。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好,“愁思”本为无形的东西,却将其化成有形之物,使人可以具体体会出词人的感情:他的这一腔愁思并不是“多少”一个数字的问题,而且像那江春水一样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长度、有力度的。这个比喻加倍突出了一个“愁”字,直接开启了“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只恐双舟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等以水喻愁的名句,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