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律诗要求

梵高11个月前 (03-12)阅读数 5#古诗
文章标签律诗押韵

律诗要求: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 ,则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要求

通常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则构成邻句。

根据字数划分,律诗主要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前者四十字、后者五十六字。今人作诗,大可不必拘泥于此,六言律诗,乃至八九十言律诗,但有知音,写他就是。只不过六言律诗已经鲜见于古籍,八九十言更是无从谈起,若想写成写好,怕是不容易。

一般来说,律诗押平声韵,其韵必出韵书。今人写诗亦不必拘泥,参照此前训练过的十四韵即可,若是觉得韵字不够,借用平水以及其他古韵甚至方言,也无不可。当然,一般不建议混用。此外,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每联对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除了押韵,律诗在声调上还需讲求平仄,否则读不出抑扬顿挫之感。又因为我们读诗往往以两个音节为一拍,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所以对平仄讲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第二、四、六这三个字要求平仄反转,这是最基本的律诗平仄法则。

当然,一、三、五字也未必总是不论,考虑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戒律,律诗在创作过程中的平仄组合再度被大大收窄,对于五律而言,有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二平四仄)

仄仄平平仄(二仄四平)

平平平仄仄(二平四仄)

仄仄仄平平(二仄四平)

七律相当于在五律的基础上再加一组节奏单位,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二仄四平六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平四仄六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二仄四平六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平四仄六平)

可见,对于严格的律诗,其平仄句式仅有上述八种要求。而这八种句式在使用时又必然上下相对,因此组成的联句反而更少,只有区区四种而已: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除了对句的平仄要求,临句还需要相粘,即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相粘,所以将联句串成律诗的过程也并非完全的自由组合。

当然,得益于两字组合的阅读习惯,粘对在很多时候也会泛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汪洋大海。也就是说,一般评判一篇作品是否符合律诗的要求,只需检查其偶字即可。但是,一旦启用这种“不论大法”,就要祭出另一个分明规则,即在律诗的一联中,要求平声与仄声字数相同,若是在“一三五”处改了某个平仄,那么就要在另一处用相反

的方式再改一处,此即拗救。

而在拗救的过程中,可能又牵引出一条规则,即孤平,即对于平韵结尾的诗句,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例如“仄平仄仄平”,就犯了孤平之忌。如果首字非用仄声不可,那就要改为“仄平仄平平”。

当然,以愚之见,检查诗作是否符合律诗的要求,最好的方法还是诵读一遍,若是觉得酣畅淋漓,爽得不得了,那定然是一篇通格律的好诗。在这个时候,倒是不必为了一个“律”字而放弃“好”字了。

然而另一方面,熟读律诗,必然会形成与唐诗相似的平仄习惯,在诵读不合平仄规律的句子时,往往拗口。另一方面,律诗平仄也是基于人的生理规律而逐渐形成的,必然是适合大多数人的语感。所以,在此也需要让警惕一番,不要过于频繁地诵读不通顺的句子,否则一旦读通顺,那也就几乎告别严格的律诗写作了。

您好。

律诗押韵规则:

一,律诗只押平声韵。

律诗押韵与词曲不同,词曲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可以平仄韵转换。戏曲有的用韵稀疏,有的用韵稠密,密韵中有的句句押韵。句句押韵的有的是隔句押平声韵,隔句押仄声韵,极有规律,唱起来抑扬顿挫,和谐美妙。古代的律诗却不同,以押平声韵为多,押仄声韵的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仄声字发音短促低沉,平声字发音响亮悠长,而二者相比,平声韵更优美动听。现在,律诗就只押平声韵了。我们说的律诗都是指押平声韵的。在押平声韵中,即可以都押阴平韵,也可以都押阳平韵,还可以阴平、阳平交错押韵。同调押韵具有和谐美,交错押韵具有变化美。

二,对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律诗要求隔句押韵,即对句押韵。律诗包括绝句、八句的律诗、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长律(排律)。律诗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奇数句),第二句叫对句(偶数句)。

对句必须押韵,每首诗的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第一句以平声结尾的必须押韵,其余的出句都是仄声结尾,是不押韵的,即使结尾的字与对句押韵的字是同韵字,也不是押韵的。具体说来,绝句,第二句、第四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八句律诗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长律也是这样,除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外,其余各对句必须押韵。

押韵,就是押韵句的句末用同韵字或近韵字。

押韵是为了整首律诗诵读时音韵回环动听。押韵,即押韵字韵母相同的,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的难(nán)、闲(xián)、丸(wán)、寒(hán)、颜(yán),这五个字都押“an”韵,且声调都是第二声,和谐动听。

押韵字韵母相近的,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中的荣、生、城、情是韵脚,韵母分别是ong、eng、eng、ing,这四个押韵字用了三个韵母,虽不同,但相近,所以也是押韵的。如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腊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中的韵脚风、东、通、红、蓬,其韵母一次是eng、ong、ong、ong、eng,韵母不同,是近韵字。可见,近韵字押韵,自古而然。所以,我们今天作律诗,也可以用近韵字押韵。

三,不得重韵。

一首律诗中,一般说来是不得有重字的,这已经包含了不得重韵的意思。但还必须特别强调一下,律诗押韵,在一首律诗中不得重韵,即在一首律诗中押韵的字不得重复。这是一条规则,也是一条常识,是万万不能违背的。古代的律诗没有一首是重韵的。我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大家都见过两首犯重韵的现代“七律”。一首是《失足》:“人生孰料几穷通,失足只缘一念中。学艺岂知身趔趄,取经那顾老龙钟。金鸡独立难行步,困鸟思飞徒望中。杂念消除蒲垫坐,期修正果过隆冬”(《阜新诗词》2003年第1期第4页“佳作选萃”),诗中第二句、第六句的韵脚字都是“中”字,重韵。如果把第六句的“中”改成“空”,就避免了重韵的毛病。另一首是《赞玉雕--长生殿》:“玛瑙玲珑作帝宫,长生殿在眼前呈。崇楼高耸瑶台丽,半月空悬玉宇明。绿柳垂丝含雅意,丹阶连袂诉衷情。皇妃爱恋海山誓,道士蓬莱知隐情”(《阜新诗词》2006年第3期第27页),此诗印成的文字与原文对照有些变化,且第八句的韵脚字“情”与第六句的韵脚字“情”重韵。这两首诗都违背了律诗不得重韵的规则。初学作律诗的诗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因重韵而致失误,造成败笔。

押平声韵、对句押韵、不得重韵,这三点十二字,即为律诗押韵规则,务须严格遵守。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