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上下联?
根据“上联仄收,下联平收”区别上下联,想必大家对此早已如雷贯耳。
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平声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那么当我们要迅速分辨一副对联时,该怎么办呢?我来带大家认识一种简单又快捷的方法。
贴对联一句话:上联贴在 横批第一个字 的那一侧。
这就得从古人的书写习惯说起,古时人们习惯从右至左写字。不仅仅是写文章、奏折、书信如此,写对联也是如此。
1.已经贴好的对联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
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当你面对一副已经贴好的春联时,只需要看横批是由左向右写的还是由右向左写的。用一句话法则,则可以迅速判断上下联。举例由左向右写的横批。
2.未贴好的对联
贴对联是很有讲究的,贴错招人笑话,还显得自家不懂文化。根据平仄先判断,再看横批走向,则可正确贴出一副对联。
?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
为什么以左为大位?举例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
3.例外的情况
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有例外。
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
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柱联是毛泽东生前手书的,据推断可能是毛泽东自己从王勃名篇中摘来作联的。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得慢慢参悟。祝你新年行大运,步步高升!
如何区分春联上联和下联
在贴对联的时候,人可以面向大门,上联就在右边,下联在左边,主要是按照上仄下平的原则进行区分的。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除了这个方法,人们还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区别。比如说上年是辞旧岁,下年也就是迎新春了,辞旧岁在迎新春的前面。
上述的两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你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就是能够明白汉语拼音的音调的,并且能够知道这个字怎么读。而时间顺序也是比较好区分的,比如说上联写的是对于去年的一些怀念,而下联写的就是对于新年的一种期盼。你也可以根据逻辑顺序进行判断,这就需要理解对联的意思了。比如说上联写的是一些事情的原因,下联写的就是这个原因所带来的结果。可以看这个例子,政善人和百业兴旺是原因,而风调雨顺五谷丰盈就是结果了。只要能够弄懂对联的意思,分清对联的上下是比较容易的。
还有一种方法也是最为简单的,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用来判断平仄声一样,并且没有逻辑顺序的对联。人们可以直接看对联的范围或者时间的大小,比如说上联写的就是年,而下年的时间就是月了。因为一年比一个月要多得多,所以年就要在上面。现在很多人是不懂这些大道理的,所以商家在做对联的时候就会直接进行标注,拆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的看到了。对联的上下是一定要贴对的,不然就会影响大方,这也是很不好的。
若小孩子不会区分对联,也可以询问一下家中的老父亲或者老母亲,他们对于这些东西是比较了解的。
六种区分春联上联和下联的方法如下:
一、按照时间先后区分。
用时间这个很容易就分辨出来的概念,来区分春联的上下联,既简单明了,又准确无误。其方法是,以时间为序,旧的、已经过去的在前面就是上联,新的、目前和今后的在后面则是下联。
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再如“送虎岁,盈盈硕果山村景;迎兔年,丽丽宏图祖国春”等等。
二、按照风俗习惯区分。
因为春联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以许多的民风习俗和风俗习惯被流传了下来。比如说古人写字时是竖排版,并且是从右向左的书写顺序。
因此,春联至今仍然是右侧为上联,左侧为下联。说明白了,就是当我们面对大门时,右手边为上首即是上联,左手边为下首即是下联。所以,关于春联的张贴方法就是,上联要贴在大门的右侧,下联要贴在大门的左侧,横批贴在春联上方的中间位置。
三、按照内容含义区分。
春联的内容和其中的含义,也常常会帮助我们区分出上下联的。比如在有的春联中,上联是一层意思,而下联在上联的基础之上,含义又加深了一层,似乎是起到了递进强调的作用一样。
如果是这种形式的春联,那么含义比较深刻的那一联就是下联了,反之则是上联。举例说明:“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等等。
四、按照音韵平仄区分。
在古代,春联是很讲究音韵格律、音调平仄的,可以说非常难懂难学,很不容易准确把握。但是,如果我们要想用这种方法来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的话,只要看春联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即可。
春联大多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即声调的第三声或第四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则为平声,即声调是第一声或第二声。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等。当然,现在的许多春联已经不太十分讲究比较严谨的平仄声了,所以也就只能从春联的语义和语气上来进行判断了。
五、按照大小范围区分。
事物有大小和范围之分,春联的相关内容也往往如此。就春联而言,通常情况下,小一点的在前面,大一些的在后边。即内容范围比较小的那一联是上联,而范围比较大的那一联则是下联。
比如:“全家共饮新春酒;举国同迎富贵年。”当然,这只是一个一般规律而已,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判断标准。
六、按照因果关系区分。
世间万事皆有因果关系,春联中当然也有所体现。而作为春联就是一个上联一个下联,所以一般情况下,遵循先因后果的原则,如果内容是属于“因”的,那就是上联,如果内容是属于“果”的,则是下联了。
比如:“福星高照四季来财全家福;喜气盈门八方进宝满堂喜”。在这副春联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前一句是“因”为上联,而这后一句是“果”则为下联。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