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21课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适(zh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shuò)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jiè)第令毋(wú)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xùn)蕲以东,攻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通用版本的课文中没有摘取后面两段或后一段,作为课后阅读)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编辑本段朗读节奏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搏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编辑本段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们这群穷哥们儿啊。”同伴苦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见识短浅的人)怎么知道鸿鹄(天鹅,有志之士)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现在北京密云西南),九百个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担任了屯长(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为国事而死呢?" 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继位当皇帝,应当继位当皇帝的是皇帝的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秦王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的人听说扶苏没有罪,秦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让我们的人冒充是公子扶苏、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起倡导,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二人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到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业。但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过了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到算卦的人的用意,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找人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 自然就诧怪此事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作狐狸嗥叫的声音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慌。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不说话,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多愿听吴广的差遣。(有一天)押送(戍卒)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发怒,让都尉侮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用竹板打了吴广。军官剑拔出鞘,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说:“你们诸位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死去的人本来十个里面就有六七个。况且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要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手下的人都说:“愿意听从(你的)号令!”(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顺从百姓的愿望。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酇、苦、柘、谯,都攻打下来。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骑, 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员在城门洞里中与起义军作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战败,被杀死了,大军便占领陈县。(注:这里,有二个有争议的地方。原文中第三段“弗胜”并未说明究竟是谁未胜。由于不同版本,也有其他的翻译方式。因此,这里翻译的比较模糊。)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应当称王。”陈胜就自立为王(或译为陈胜被拥戴为王),定国号为“张楚”(这里也有人翻译为以张大楚国的力量)。在这个时候,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农民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想要见陈胜。”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胜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多啊!陈涉大王的宫殿深广气派啊!”楚地人把“多”叫做“伙”,所以天下流传“伙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胜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常常跟人讲陈胜从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各位陈王的老朋友都自己离开了,从此再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
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注释
阳城:现在河南登封东南。
阳夏:现在河南太康。
少:年轻。
尝:曾经。
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的人。
辍:停止。
之:去、往。
垄:田埂。
怅:失望。
恨:叹恨。
苟:如果。
无:不要。
若:你。
太息:长叹。
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安:怎么。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适戍:强迫去守边。
适(zhé):通“谪”,谪戍,强制去守边。
屯:停驻。
次,编次。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会:适逢,恰巧遇到。
雨:下雨。
度(duó):估计。
失期:误期,过了期限。
亡:逃走。
举,发动。
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等:同样。
苦(hú):苦于。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立:立为国君。
数(shuò)谏:屡次劝谏。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故:缘故。
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将兵:统率军队。
或:有人。
或闻:有人听说。
怜:爱戴
诚:如果。
诈:假装。
唱:通“倡”,倡导。
宜:应当。
然:是、对。
乃:就。
行:进行。
行卜:去占卦。
指意:意图。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考虑、思索。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威众:威服众人。
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书:写。
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固:本来。
以:通“已”,已经。
怪:感到怪异,以...为怪。
间:私自,偷着
令:命令
之:去、往
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次为动词。
祠:神庙。
篝火:用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
狐鸣:学着用狐狸鸣叫的声音。狐,像狐狸一样。
王(wàng):称王。
旦日:明天。
往往:到处。
语:谈论。
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目:用眼睛注视着。
素:一向、向来。
为用:为其所用。
为:被。
数:再三。
亡:逃走。
忿(fèn)恚(huì):使(尉)恼怒。同义复词,忿,使……恼怒;恚,使……恼怒。
笞(chī):用鞭、棍或竹板打。
剑挺:拔剑。挺,拔。
而:表承接。
佐:协助。
并:一齐
藉:即使
第:仅
令:使
而:表转折,但。
固:本来。
即以:罢了。
宁:难道。
种:贵种。
受命:听从号令。
民欲:人民的愿望。
袒(tǎn)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为:筑。
而:表顺接。
盟:盟誓。
下:攻下、攻克。
徇:攻占(土地)
比:等到。
乘(shèng):量词,古代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骑(jì):一人一马。
独:只有
卒:步兵
谯:谯楼,这里指城门。
会:集会。
计事:议事。计,商议
身:亲身,亲自
被(pī):通“披”,穿。
坚:指铁甲。
锐:指武器。
无道:指不义的暴君。
刑:惩罚。
1.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九年级 沁园春 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 分fèn外 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 惟:只。(2) 须晴日 须:等到。
(3) 略输文采 输:差、失。(4) 俱往矣 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 ***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 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
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
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练习 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我看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翻译家。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文章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忧戚之情。 探究: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明确:交流点拨: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明确: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
2. 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文言文复习提纲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测试卷出卷人:刘雅 测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1.指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组(3分) ( )A.请献十金 胡不见我于王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C.乡为身死而不受 惠子相梁D.入则无法家拂土 故患有所不辟也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3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 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 鵷鶵过之D.已持臣守圉之器 是亦不可以已乎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墨家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儒家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庄子》——道家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
(8分)①公输盘诎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①墨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战国时期邹人。③庄周, 时宋国人,是 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一)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6分)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分)(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1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
3.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语文重要的是(1)字词,(2)诗词诵读背下来,把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明白(3)一些课文的文学常识(4)文言文最重要: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
(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度已失期 度 : ②为天下唱 唱: ③今或闻无罪 或: ④乃丹书帛曰 书: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①: ②: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2分) 答:① ② 5、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
(2分) 答: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解释(2分)① 度 :估计 ② 唱 :同“倡”,倡导 ③ 或:有人 ④ 书: 写 2、翻译。(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去带兵。 3、(2分)①导火索是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依法当斩。
②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4、陈胜、吴广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是:(2分)① :置书鱼腹。
②篝火狐鸣 5、文段的大意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过程。(2分)出师表·同步训练1.给加粗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 ) (2)裨补阙漏( )(3)行阵和睦( ) (4)以彰其咎( )(5)陟罚臧否( ) (6)以遗陛下( )(7)庶竭驽钝( ) (8)猥自枉屈( )(9)咨诹善道( ) (10)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以光先帝遗德( ) (2)引喻失义( )(3)以遗陛下( ) (4)悉以咨之( )(5)猥自枉屈( ) (6)斟酌损益( )(7)咨诹善道( ) (8)以彰其咎( )(9)先帝不以臣卑鄙( ) (10)遂许先帝以驱驰( )3.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5.请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分。
4.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要求背诵的要求背诵的只有两课:出 师 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