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的对联
上联: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文章礼名圣人家——山东省曲阜孔府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乾隆皇帝爱舞文弄墨,为孔庙大成殿写了两副对联,其中一副还写出了名: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与乾隆同时,乾隆殿下的进士、历任陕西、河南巡抚、毕沅(17301797)为孔庙六厅题了一联:
上联:恩纪金鱼,永镇东山棨戟
下联:祥呈玉燕,常绵北海簪缨
孔子的后裔也为孔庙写了许多对联,孔子第七十三代孙孔庆熔为前上房写了一副长联: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河南郑州孔庙有副短联:
上联:德配天地
下联:道冠古今
台湾高雄孔庙也有一副短联:
上联:莲潭水明,直同泗水
下联:半屏山秀,俨如尼山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纪昀
上联:万世文章祖
下联:历代帝王师
顾孝先题孔子庙
上联:教被寰宇光曲阜
下联:泽流海外润长崎
赵朴初题孔子庙
上联:至圣无域泽天下
下联:盛德有范垂人间
李苦禅撰书长崎孔子庙仪门
上联:讲屋宏开,群仰海邦领袖
下联:吟坛载启,争承尼父渊源
沈陶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庙貌森然,蓬海肃陈俎豆
下联:仪范卓尔,崎山尊祝衣冠
顾孝先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北拱众星,富比陶公营海峤
下联:门临五福,岁如篯祖乐天年
佚名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良港寓长崎,客地故乡同福祚
下联:名城临左海,青山绿水接芳邻
附录:梵辉题长崎中华街牌楼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孔庆熔
上联:守道不多金鼎重
下联:居身常抱玉壶清
——谢振定题山东省曲阜孔府前堂楼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上联:革命先驱置身沙场群书
下联:开国大帝续写中华历史
上联:华夏之师,传道解惑为莘莘学子
下联:贤德之圣,奔走讲说扬中华文明
上联:传承儒家之术,轻君贵民
下联:倡导性善理论,为和处世
上联:商业精英驰骋天下国政()
下联:有进无退引发嫪毐之乱
上联:圣人功德传四海
下联:儒学精华照五洲
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
1.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不学诗,无以言。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1.有教无类。
22.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巧言乱德。
29.巧言令色,鲜矣仁。
30.刚、毅、木、讷近仁。
3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2.听其言而观其行。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2.礼之用,和为贵。
43.放于利而行,多怨。
4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1、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未知生,焉知死?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知耻近乎勇。
17、放于利而行,多怨。
18、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0、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朝闻道,夕死可矣。
23、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4、不学诗,无以言。
2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7、德不孤,必有邻。
28、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9、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9、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7、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5、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5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6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6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3、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6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6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7、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6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71、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4、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7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8、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79、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8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2、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8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5、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86、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8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8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9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1、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2、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3、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4、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6、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7、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8、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9、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0、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1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2、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13、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4、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16、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17、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1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9、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20、大而无当: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
21、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2、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3、鼓盆而歌: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
24、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25、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26、蜗角之争:成语释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27、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28、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29、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30、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31、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32、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
33、不得其死: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34、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35、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36、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37、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39、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40、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41、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42、每况愈下: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43、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44、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45、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46、踌躇满志: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
4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48、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49、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50、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1、心如死灰: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52、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53、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5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55、鹏程万里: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56、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57、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58、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力互相帮助。
59、亦步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6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61、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62、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63、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64、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65、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66、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67、朝三暮四: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68、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69、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70、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乾
乾(拼音:qián,中古拼音:gien),六十四卦之首。上下皆由相同的乾卦组成其六个爻皆为阳。通称“乾为天”。 代表“天”的形象。置于六十四卦之首、其次是相征地的坤卦,序卦传:天地定位、万物生焉。
坤
坤,六十四卦中排行第二之卦。上下皆是由坤卦组成,六个爻皆是阴爻。通称为“坤为地”。象征“大地”、与天共同蕴育万物之生成。
屯
屯(拼音:zhūn,中古拼音:tryn),六十四卦中排序第三之卦。外卦(上卦)为坎、内卦(下卦)为震。因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雷的震卦,所以通称为“水雷屯”。 天地定位后万物生长,屯卦有“盈”“万物始生”之意。
蒙
蒙,六十四卦中第四卦。外卦(上卦)为艮、内卦(下卦)为坎。因为上卦是代表山的艮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故通称“山水蒙”。象征万初生,“蒙昧”的状态。
需
需,六十四卦中第五卦。外卦(上卦)为坎、内卦(下卦)为干。因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天的乾卦在下,故通称为“水天需”。依序卦传的解释需为“饮食之道”,指万物启蒙后的养育。
讼
讼,六十四卦中第六卦。外卦(上卦)干、内卦(下卦)坎。因为代表天的乾卦在上、代表水的坎卦在下,是故通称为“天水讼”。依序卦传的解释,为了饮食生活的“需”求,开始会有争执,是为“争讼”,是以排序在需卦之后。
师
师,六十四卦中第七卦。外卦(上卦)坤、内卦(下卦)坎、因为代表地的坤卦在上、代表水的坎卦在下,所以通称为“地水师”。师为军队之意、因为群众的争执,减变成“兴兵为师”的状况。 比
比,六十四卦中第八卦。外卦(上卦)坎、内卦(下卦)坤。因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地的坤卦在下,故通称为“水地比”。比为比邻,亲近友好之意,起兵兴师后同群之人为“比”。
小畜
小畜(“畜”,拼音:xù,中古拼音:hiuk),六十四卦中第九卦。内卦(下卦)干、外卦(上卦)巽。通称“风天小畜”。小畜有集合之意,人们亲近后开始集合
履
履,六十四卦中第十卦。内卦(下卦)兑、外卦(上卦)干。通称“天泽履”。履为踩踏之意,序卦传另云:履者礼也。
泰
泰,六十四卦中第十一卦。内卦(下卦)干、外卦(上卦)坤。通称“地天泰”。泰为通达之意。
否
否(拼音:pǐ,中古拼音:biix),六十四卦中第十二卦。内卦(下卦)坤、外卦(上卦)干。通称“天地否”。否为闭“塞”之意。 同人
同人,六十四卦中第十三卦。内卦(下卦)离、外卦(上卦)干。通称“天火同人”。同人是“会同”?“协同”之意。
大有
大有,六十四卦中第十四卦。内卦(下卦)干、外卦(上卦)、离。通称“火天大有”。意指大的收获。
谦
谦,六十四卦中第十五卦。内卦(下卦)艮、外卦(上卦)坤。通称“地山谦”。谦为谦逊之意。
豫
豫,六十四卦中第十六卦。内卦(下卦)坤、外卦(上卦)震。通称“雷地豫”。豫为喜悦之意。
随
随,六十四卦中第十七卦。内卦(下卦)震、外卦(上卦)兑。通称“泽雷随”。随为跟“随”之意。 蛊
蛊(拼音:gǔ,中古拼音:kox),六十四卦中第十八卦。内卦(下卦)巽、外卦(上卦)艮。通称“山风蛊”。蛊,为“腐败”之意。
临
临,六十四卦中第十九卦。内卦(下卦)兑、外卦(上卦)坤。通称“地泽临”。临者,临近之意。
观
观,六十四卦中第廿卦。内卦(下卦)坤、外卦(上卦)巽。通称“风地观”。观者,观看之意。
噬嗑
噬嗑(拼音:shì hé,中古拼音:zjed ghap),六十四卦中第廿一卦。内卦(下卦)震、外卦(上卦)离。通称“火雷噬嗑”。噬嗑为咬之意。
贲
贲(拼音:bì,中古拼音:pieh),六十四卦中第廿二卦。内卦(下卦)离、外卦(上卦)艮。通称“山火贲”。贲者饰也、装饰,修饰之意。 剥
剥,六十四卦中第廿三卦。内卦(下卦)坤、外卦(上卦)艮。通称“山地剥”。剥为“剥”落之意。
复
复,六十四卦中第廿四卦。内卦(下卦)震、外卦(上卦)坤。通称“地雷复”。复者,回“复”之意。
无妄
无妄,六十四卦中第廿五卦。内卦(下卦)震、外卦(上卦)干。通称“天雷无妄”。为“灾祸”之意。成语“无妄之灾”语出于此。
大畜
大畜,六十四卦中第廿六卦。内卦(下卦)干、外卦(上卦)艮。通称“山天大畜”。为“丰收”之意。
颐
颐,六十四卦中第廿七卦。内卦(下卦)震、外卦(上)艮。通称“山雷颐”。颐为下颚,引伸为吞噬之意。 大过
大过,六十四卦中第廿八卦。内卦(下卦)巽、外卦(上卦)兑。因为代表泽的兑卦在上、代表风的巽卦在下,是故通称“泽风大过”。有超越太多、“过犹不及”之意。
坎
坎,六十四卦中第廿九卦。上下卦皆为坎。其代表水,通称为“坎为水”,意为水洼、“坎”陷之意。
离
离,六十四卦中第卅卦。上下同为离。离者,为“火”,通称为“离为火”。亦有“丽”之意。 咸
咸,六十四卦中第卅一卦。外卦(上卦)兑、内卦(下卦)艮。因为上卦是代表泽的兑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所以通称为“泽山咸”。为“交感”,互相连结之意。
恒
恒,六十四卦中第卅二卦。外卦(上卦)震、内卦(下卦)巽。因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风的巽卦,是以通称为“雷风恒”。恒者,“永恒”之意。
遁
遁(拼音:dùn,中古拼音:duonh),六十四卦中第卅三卦。外卦(上卦)干、内卦(下卦)艮。因为上卦是代表天的乾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所以通称为“天山遁”。序卦传云:遁者,退也。“隐匿”之意。
大壮
大壮,六十四卦中第卅四卦。外卦(上卦)震、内卦(下卦)干。因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天的乾卦,所以通称为“雷天大壮”。为“阳刚壮盛”之意。 晋
晋,六十四卦中第卅五卦。外卦(上卦)离、内卦(下卦)坤。因为上卦是代表火的离卦、下卦是代表地的坤卦,所以通称为“火地晋”。序卦传云:晋者,进也。是“进步”的象征。
明夷
明夷,六十四卦卦第卅六卦。内卦(下卦)离、外卦(上卦)坤。因为上卦是代表地的坤卦、下卦是代表火的离卦,所以通称为“地火明夷”。序卦传云:夷者,伤也。乃光明受到损伤,是故为“黑暗”之象。
家人
家人,六十四卦中第卅七卦。内卦(下卦)离、外卦(上卦)巽。因为上卦是代表风的巽卦、下卦是代表火的离卦,所以通称为“风火家人”。序卦传云:家人,内也。为“齐家”之象。
睽
睽(拼音:kuí,中古拼音:khue),六十四卦中第卅八卦。内卦(下卦)兑、外卦(上卦)离。因为上卦是代表火的离卦、下卦是代表泽的兑卦,所以通称为“火泽睽”。序卦传云:睽者,乖也。为“乖违、违背”之象。 蹇
蹇(拼音:jiǎn,中古拼音:kianx),六十四卦中第卅九卦。内卦(下卦)艮、外卦(上卦)坎。因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所以通称为“水山蹇”。序卦传:蹇者,难也。为“艰难”之意。
解
解(拼音:jiè,中古拼音:kreh),六十四卦中第四十卦。内卦(下卦)坎、外卦(上卦)震。因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所以通称为“雷水解”。序卦传:解者,缓也。乃“消除、缓和”之意。
损
损,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一卦。内卦(下卦)兑、外卦(上卦)艮。因为上卦是代表山的艮卦、下卦是代表泽的兑卦,所以通称为“山泽损”。损,为“减损”之意。
益
益,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二卦。内卦(下卦)震、外卦(上卦)巽。因为上卦是代表风的巽卦、下卦是代表雷的震卦,所以通称为“风雷益”。益者,“利益”之意。
夬
夬(拼音:guài,中古拼音:kruad),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三卦。内卦(下卦)干、外卦(上卦)兑。因为上卦是代表泽的兑卦、下卦是代表天的乾卦,所以通称为“泽天夬”。夬者,决者。为“决裂”之意。
姤
姤(拼音:gòu,中古拼音:kuh),六十四卦中第四十四卦。内卦(下卦)巽、外卦(上卦)干。因为上卦是代表天的乾卦、下卦是代表风的巽卦,所以通称为“天风姤”。序卦传所言:姤,遇也,柔遇刚也。为“相遇、邂逅”之意。
萃
萃(拼音:cuì,中古拼音:zyih),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五卦。内卦(下卦)坤、外卦(上卦)兑。因为上卦是代表泽的兑卦、下卦是代表地的坤卦,所以通称为“泽地萃”。序卦传:萃者,聚也。为“汇聚”之象。 升
升,六十四卦中第四十六卦。内卦(下卦)巽、外卦(上卦)坤。因为上卦是代表地的坤卦、下卦是代表风的巽卦,所以通称为“地风升”。序卦传所言:聚而上者,谓之升。为“上升”之象。
困
困,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七卦。内卦(下卦)坎、外卦(上卦兑。因为上卦是代表泽的兑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所以通称为“泽水困”。为“受围困”之象。
井
井,六十四卦中第四十八卦。内卦(下卦)巽、外卦(上卦)坎。因为代表水的坎卦在上,代表风的巽卦在下,故通称“水风井”。为用木桶汲井水之象。代表能“养生民而无穷”。
革
革,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九卦。内卦(下卦)离、外卦(上卦)兑。因为代表泽的兑卦在上,代表火的离卦在下,故通称“泽火革”。序卦传所言:革,去故也。为“改革、革新、革命”之象。
鼎
鼎,六十四卦中第五十卦。内卦(下卦)巽、外卦(上卦)离。因为代表火的离卦在上、代表风的巽卦在下,故通称“火风鼎”。序卦传所言:鼎,取新也。为“鼎新”之意。
震
震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一卦。上下卦皆是八卦中的震卦。因为震卦代表“雷”,故通称为“震为雷”。序卦传:震者,“动”也。 艮
艮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二卦。上下卦皆是由八卦中的代表山的艮所组成。因为艮卦代表“山”,故通称为“艮为山”。艮者,止也。有“高山静止不动、不动如山”之意。
渐
渐(拼音:jiàn,中古拼音:ziemx),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三卦。内卦(下卦)艮、外卦(上卦)巽。因为上卦是代表风的巽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故通称为“风山渐”。序卦传:渐者,进也。为“渐进”之意。
归妹
归妹,六十四卦中第五十四卦。内卦(下卦)兑、外卦(上卦)震。因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泽的兑卦,所以通称为“雷泽归妹”。序卦传云:归妹,女之终也。形容“女子出嫁”。
丰
丰,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五卦。内卦(下卦)离、外卦(上卦)震。因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火的离卦,所以通称为“雷火丰”。为“丰盛”之意。
旅
旅,六十四卦中第五十六卦。内卦(下卦)艮、外卦(上卦)离。因为上卦是代表火的离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故通称为“火山旅”。为“探索”之意。
巽
巽(拼音:xùn,中古拼音:suonh),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七卦。上下卦皆由八卦中代表‘风’的巽所组成,因此通称为“巽为风”。序卦传云:巽者,入也。象征风“无孔不入”的特性。 兑
兑(拼音:duì,中古拼音:duad)六十四卦卦第五十八卦。上下卦皆是由八卦中代表(沼)泽的兑所组成,是故又通称为“兑为泽”。序卦传云:兑者,悦也。代表“喜悦”之意。
涣
涣,为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九卦。内卦(下卦)坎、外卦(上卦)巽。因为上卦是代表风的巽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故通称为“风水涣”。序卦传:涣者,离散也。有“涣散”的意思。
节
节,六十四卦中第六十卦。内卦(下卦)兑、外卦(上卦)坎。因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泽的兑卦,所以通称为“水泽节”。序卦传:节,止也。有“节止”、“节制”之意。
中孚
中孚(“孚”,拼音:fú,中古拼音:phyo),是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一卦。内卦(下卦)兑、外卦(上卦)巽。因为上卦是代表风的巽卦、下卦是代表泽的兑卦,所以通称为“风泽中孚”。序卦传:中孚,中孚,信也。代表“诚信”之意。 小过
小过,是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二卦。内卦(下卦)艮、外卦(上卦)震。因为上卦是代表雷的震卦、下卦是代表山的艮卦,所以通称为“雷山小过”。为“稍有过失”之意。
既济
既济,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三卦。内卦(下卦)离、外卦(上卦)坎,因为上卦是代表水的坎卦、下卦是代表火的离卦,所以通称为“水火既济”。序卦传云:既济,定也。有安定之象。
未济
未济,六十四卦中最后一卦。内卦(下卦)坎、外卦(上卦)离。因为上卦是代表火的离卦、下卦是代表水的坎卦,所以通称为“火水未济”。代表“事未成”之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