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词牌名的格式问题
有是有,不过,基本上都是格式而没有来历介绍的。
关于词牌格式,绝大部分是稳定的,但是,某些词牌名所规定的字数也有不同 ,有一些词牌名除了正体,是有 别格的。解析一下别格:别格是指同一词牌韵凋相同的不同格式。而正体和本格之所以可以工用一个词牌名是因为他们的韵调是一样的,别格只是正体的一种变体,有的正体会有多个变提,但都是共用一个词牌名,而正体与别格之间就像~~`就像~~~``噢,对了!就像化学里的同素异型体差不多!!
很多词牌的来历以及演变已经很难考究了,所以很多网站里的内容都是只有可是没有来历的。不过,我也是一个宋词的爱好者,我在这方面也花了很多时间,弄了一个我自己的词谱,词牌和上面的一样,不过我就尽量搜索了一些词牌的来历加了上去。比如下面的一样:
菩萨蛮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按大中一百年前开元时期成书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但苏说对这个词牌名的由来也有参考价值。四十四字,四十四字,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词谱》定李白词为正体。
又名《子夜歇》、《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回文词体又名《联环结》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例词参考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我自己弄的词谱内容太多了,我就不复制过来了,在我论坛里有,你可以登陆去看,不过有阅读权限,要先注册: http://www.0514gy.com/bbs/forumdisplay.php?fid=211
在我博客里也有:http://hi.baidu.com/bajiter/blog/category/%B9%C5%D4%CF%D1%A7%CC%C3
常用词牌格式1——3
另外,在我自己弄的词谱里有些没有的,补充一些给你。
常用词牌名由来及韵律
满江红
满江红,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秋”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本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小重山
小重山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贺新郎
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后人又改名《乳燕飞》、《金缕曲》、《貂裘换酒》、《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雪月江山夜》等。
沁园春
沁园春,“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此调始见于北宋张先词。原属婉约派词,因其格调开阔,韵位较疏,读起来更感沉郁,故豪放派词入及后人常用此调抒发激越情感。
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
菩萨蛮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按大中一百年前开元时期成书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但苏说对这个词牌名的由来也有参考价值。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两仄韵转两平韵。《词谱》定李白词为正体。
又名《子夜歇》、《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回文词体又名《联环结》。
西江月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调名出自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此调始于后蜀欧阳炯。双调,平仄换韵,五十字,八句。上下片起句压脚不入韵,二、三两句押平韵,结句押仄韵,但仄韵用字必须与平韵字同韵部,如元初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所说,《西江月》“如平声押‘东’字,侧(仄)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这种押韵方式称平仄韵通押。
又名《玉炉三涧雪》、《白苹香》、《江月令》、《步虚词》、《晚香时候》、《壶天晓》、《双锦瑟》等。
清平乐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内清平之乐曲,非指清调平调。《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如非后人伪作,则为此调的首见。平仄转换格。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仄韵,每句用韵;下片四句二十四字,转平韵,三句用韵。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如梦令
如梦令为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原名《忆仙姿》,因词中有二言叠句“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故改为《如梦令》。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又名《宴桃源》、《不见》、《比梅》、《古记》、《如意令》、《无梦令》等。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木兰花令》始于韦庄,是五十五字仄韵体。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八句,前后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韵,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自此才有两仄两平四换韵体。《减字木兰花》是就《偷声木兰花》上下片两起句各减三字而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两平韵。
蝶恋花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板》。曼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风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渔家傲
渔家傲是北宋年间流行歌曲,曾有人用来作“十二月鼓子词”。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另有六十六字者为变体。此调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调名。围其句句用韵,声律谐婉,既可用于一般抒情,尤宜表达悲凉情感,如范仲淹词堪作代表。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咏》。添字者又名《添字渔家傲》。
忆秦娥
忆秦娥始见宋黄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或疑为后人伪托。因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又名《秦楼月》)。仄韵,十句,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用仄韵,其中的三字句是叠韵,为上句末三字的重复。《词律》谓“两结句第一字必用汉字,得去声尤妙”,未必尽然。至贺铸乃易仄韵为平韵,为变格。
又名《花深深》、《碧云深》、《蓬莱阁》、《双荷叶》、《玉交枝》、《子夜歌》等
暗香?疏影
暗香与《疏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词谱》以姜调为正体。暗香九十七字。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疏影一百一十字。前片五十四字,十句五仄韵;后片五十六字,十句四仄韵。又名《佳色》、《解佩环》、《绿意》、《绿影》
念奴娇
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眺远”词为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临江仙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常见的有三体,一是六十字,如苏轼词;一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李煜词;还有一体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曼几道词。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另有《临江仙引》、《临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别格。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
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为七言绝句,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刘禹锡作的《浪淘沙》属是此体。以后的双调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创制。北宋张舜民用此调改名《卖花声》。《词谱》以李煜词为正体,平韵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四句用韵。此调并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沮淘沙慢》,是别格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汴河时所作。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此调就是截取《水调歌》的开头一段另创的新调。《词谱》以苏轼、毛滂、周紫芝词为正体。九十五字,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十句四平韵。贺铸将此调中平仄脚字概用同一韵部的字,成为平仄换韵格,但仿效者很少。此调上片三、四句,下片三字句后的两句,有作上四下七的,也有作上六下五的,不拘一格。另有九十四字、九十六字、九十七字各体,是变格。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花犯念奴》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一剪梅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双调,六十字。《词谱》以周邦彦、吴文英词为正体。周词为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即起句、第三句和结句用韵。梦窗词为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即起句,三、四句和结句用韵。另一体为每句用韵,如蒋捷、张炎词。另有五十八字、五十九字两体。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蕈秋”句,故又名《玉蕈秋》
永遇乐
永遇乐,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始自北宋,见于柳永《乐章集》。《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韵。上片第三句较下片第三句少二字,上片结句较下片结句多二字,其余句式相同。此调平韵体是南宋陈允平创制,句读及平仄与苏轼词相同。
又名《消息》
醉花阴
醉花阴为北宋毛滂自度曲。词中有句云:“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因据句意取词名。仄韵,双调,五十二字,八句。上下片各四句,只第三句用平脚不入韵,其余各句均用韵。上下片第二句五言句,前人有的用上二下三句式,有的用上一下四句式,还有的上下片分别用以上两种不同的句式,因此,此句形式可以灵活使用。上下片歇拍九字句,前人多用上四下五句式
昭君怨
昭君怨,琴曲有《昭君怨》,用王昭君事而取名。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四句。全词四换韵,上下片各由两仄韵换两平韵。
又名《洛妃怨》、《宴西园》、《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等
江城子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淲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虞美人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项羽所宠的虞姬的,因以为名,以后作一般词牌使用。平仄转换格,双调,五十六字,八句。上下片各四句,都是两仄韵转两平韵。上下片平仄韵脚用字都可分属不同韵部。两处歇拍九字句,可以灵活使用不同句式。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虞美人令》、《忆柳曲》等
水龙吟
水龙吟出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此调句读各家不同,《词谱》分立二谱。起句七宇、第二句六字的以苏轼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九句都是一字豆句法。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观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后结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此调气势雄浑,宜用以抒写激奋情思。
又名《丰年瑞》、《鼓笛慢》、《龙吟曲》、《小楼连苑》、《庄椿岁》、《海天阔处》等
齐天乐
齐天乐,《词谱》以周邦彦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上下片各五十一字六仄韵。上下片起句亦有不用韵的。上片第七句、下片第八句,是一字豆句式。
又名《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台城路》
鹧鸪天
鹧鸪天据唐人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称《半死桐》。平韵,五十五字。上片七言四句,相当于一首七绝。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如改为七言仄脚句,也是一首七绝。可见此调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成。上片两个七字句,和换头两个三字句,前人用对偶的较多
竹枝词
即“竹枝”。唐代乐府曲名。原是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的民歌。唐刘禹锡被贬夔州时,在那里学习《竹枝词》,并改作新词一首,多写当地风土人情和男女恋情,也有曲折地表现他胸中积愤的。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语言通俗优美。其后作者颇多。《竹枝词》有民歌色彩,可用来歌唱,后来用作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唐教坊曲名。《词谱》以韦庄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二十一字,下片二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醉花春》、《春早湖山》等
眼儿媚
眼儿媚,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陆游词始作《秋波媚》。《词谱》以左誉、贺铸词为正体。双调,平韵,四十八字,十句。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生查子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调见《尊前集》。仄韵,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为一首仄韵五言绝句。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始见韦应物词。“查”读“楂”。
又名《楚云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鹊桥仙
鹊桥仙最初是咏牛郎织女在七夕藉鹊桥相会事的,故有此名。以后作一般词牌使用。始见欧阳修词,词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仄韵,双调,五十六字,十句。前后片各五句,都在三、五两句用韵。前后片结尾七字句,多用上三下四句式。
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梅已谢》、《蕙香囊》等。
点绛唇
点绛唇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句而取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四十一字。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站韵。《词律》认为,前片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按前人此字时用平声,如王禹偁词“江南依旧称佳丽”、苏轼词“今年身健还高宴”、“风流公子方终宴”等句,江、今、风都是平声字,用在此处音律和谐,何至不能起调。此说不可从。
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
踏莎行
踏莎行,调名从唐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而来。双调,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起首四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偶。另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是别格。
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声》、《思牛女》、《惜余春》、《阳羡歌》、《晕眉山》、《踏云行》、《潇潇雨》等
好事近
好事近,“近”是词的种类之一,属一套大曲中的一个曲调。自词和音乐分离,此字只是某个词牌名称的组成部分,已无实际意义。《词谱》以北宋宋祁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下片四句,二十三字。上下片各两仄韵。此调前人习惯用入声韵。两结句都用一字豆句式。
此调又名《钓鱼船》、《翠圆枝》、《倚秋千》等
南乡子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桂枝香
桂枝香,调见《乐府雅词》张辑词。唐裴思谦状元及第后赋诗,有“夜来新惹桂枝香”句,当是此调取名所本。《词谱》以王安石词为正体。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二句,是一字豆句式。上下片四、五两句,既可作上六下四,也可作上四下六。
又名《疏帘淡月》
青玉案
青玉案,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调见宋苏轼《东坡词》。六十七字,上片三十三字,下片三十四字,各六句。上下片不同的是上片起句后的两个三字句,下片改为七字句。上下片各五仄韵。也有上下片结句前一句不用韵的。
又名《西湖路》、《青莲池上客》、《横塘路》
诉衷情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本为情词,以后作一般抒情用。后人又更名《桃花水》、《画楼空》、《步花间》、《偶相逢》、《试周郎》等。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六平韵。
另有《诉衷情令》,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抛球乐
抛球乐本是唐人古诗,后入教坊谱曲供演唱,遂成词调。《唐音癸签》:“《抛球乐》,酒宴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此调始自刘禹锡。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中二句例作对偶。另有三十三字、四十字体,句式及韵位都有不同。以后柳永又演为长调,一百八十七字,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异。又名《莫思归》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此调以苏轼《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等二十四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等。
词牌沿革编辑
据说,“水龙吟”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据《北齐书》卷二十九“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同时,汉马融《长笛赋》云:“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故人们也以龙吟喻笛声,如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诗》:“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南北朝诗人庾信《对酒诗》:“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入唐,唐代君王出行有仪仗鼓吹,所奏乐曲有《龙吟声》。据《新唐书》卷二十三下“仪卫下”载:“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铙吹,四大横吹,五小横吹,总七十五曲。……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钲小鼓、长鸣、中呜。扛鼓十曲,……长鸣一曲三声:一《龙吟声》,二《彪吼声》,三《河声》。”《龙吟声》是出行中吹打的一种仪仗乐。而在宫内娱乐时,也有类似的笛曲,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第三:“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除了宫廷音乐外,唐代民间也流传着一种击打乐《龙吟歌》。中唐时,诗人李贺作《假龙吟歌》,歌为杂言,前半四言,后半七言,全用仄声押韵,韵字则入声与上声交替,语言亦奇崛险怪,用各种奇特比喻写龙吟声。假者,假借也,借龙吟歌作杂言歌词。唐代乐曲名虽有“龙吟”而无“水”字,但在唐人的理念中,龙与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龙吟喻水声。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晚唐张祜《题李渎山居玉潭》,用“一听夜龙吟”比喻潭水声。另外,中国古代的《易经》云:“云从龙,风从虎。”故人们以为龙吟云起,虎啸风生。每当干旱之时,君王便下诏祈雨。唐玄宗时曾诏令修建龙坛和龙堂以供祭祀求雨。由唐代这种风俗文化出发,龙与水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很容易由《龙吟声》或《龙吟歌》演变出《水龙吟》的曲名曲调。对于词名的来源,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三认为李白诗“笛奏龙吟水”是其调名之来源,而陈元龙《片玉集注》卷十谓本于李贺诗“雌龙怨吟寒水光”。对于最早使用该曲调填词之人,一说唐末五代时的道士吕岩;《见历代诗余》卷七十四认为是柳永;一说为苏轼。
《词律》《钦定词谱》均列此调,所举体格颇为纷繁。《词谱》共列体二十五种,并谓“此调句读最为参差,今分立二谱”。一谱为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苏轼“霜寒烟冷蒹葭老”一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一谱为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观“小楼连苑横空”一词为正体。又,《高丽史·乐志》所录无名氏“玉皇金阙长春”一词,虽亦为双调一百零二字,然句读韵律与苏词、秦词迥异,名“水龙吟慢”。《水龙吟》的异名亦多。如秦观词有“小楼连苑横空”句,故名“小楼连苑”;吴琚词结句为“片片是,丰年瑞”,故别名“丰年瑞”;方味道为赵丞相祝寿词结句为“长是伴,庄椿岁”,故亦名“庄椿岁”。欧阳修词“缕金裙窣轻纱”名“鼓笛慢”;史达祖词名“龙吟曲”等。
格律说明编辑
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以苏轼《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为代表。此调句读最为参差,今分立二谱。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以苏轼词为正格。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观词为正格。其馀添字、减字,句读、押韵不同者,各以类列。此调之源流正变,尽于此矣。 此调前后段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前后段第九句五字,第十句四字。前结六字折腰,后结四字。宋人精于审音,添字减字、摊破句法,悉中律吕。其谱不传,填者但以苏词、秦词为式可也。 此调前后段第九句以下,如谱内苏词,则前段五字一句、四字一句、六字一句,后段五字一句、四字两句。秦词则前段九字一句、六字一句,后段九字一句、四字一句,均为合格。 此词可平可仄参下类列八词。惟赵长卿“酒潮匀颊”词前段结句“声”字平声。秦观“乱花丛里”词后段第二句“玉”字仄声,宋词如此填者堪少,故不注可平可仄。
变体一: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以赵长卿《水龙吟·酒潮匀颊双眸溜》为代表。此与苏词同,惟前段起句押韵,后段起句不押韵,第九、十句作九字一句异。
变体二: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以杨无咎《水龙吟·西湖天下应如是》为代表。此与赵词同,惟前段第二句作折腰句法,后段起句仍押韵异。
变体三:双调一百零一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赵长卿《水龙吟·天教占得如簧巧》为代表。此与杨无咎“西湖天下”词同,惟后结两句减一字作七字一句异。
变体四: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姜夔《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为代表。此与苏词同,惟换头句藏短韵,后结摊破句法作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赵长卿“暑风吹雨”词,杨无咎“小轩潇洒”词,胡仔“梦寒绡帐”词,俱与此同,惟赵词、杨词前段第二句作折腰句法,胡词后结作折腰句法。又杨词、胡词换头句俱不藏短韵,注明不另列体。
变体五: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晁端礼《水龙吟·夜来深雪前村路》为代表。此与苏词同,惟后段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按周紫芝“小桃零落”词后段第六、七句“深院帘垂雨,愁人处、碎红千片”正与此同。
变体六: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以赵长卿《水龙吟·烟姿玉骨尘埃外》为代表。此词与苏词校,前后段第三、四、五句摊破四字三句作六字两句。第九、十句作九字一句。后段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八字一句。第九句以下摊破五字一句、四字两句作八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变体七:双调一百零四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以赵长卿《水龙吟·韶华迤逦三春暮》为代表。此词与苏词校,前段起句用韵,第九、十句作九字一句,后段第二句多二字,第三、四、五句作六字两句,第九句以下摊破句法异。
变体八:双调一百零六字,前后段各九句、四仄韵。以秦观《鼓笛慢·乱花丛里曾携手》为代表。此添字《水龙吟》也,又兼摊破句法。前段第三、四、五句添二字摊破四字三句作九字一句、五字一句。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后段第五句添一字。第六、七、八句亦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结句又添一字。若删去添字,便与诸家无异矣,采入以备一体。 以上九词,皆前段第一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类列以备参考。
变体九: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为代表。此词前段第一句六字,第二句七字,宋词如此填者最多。后结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与前诸家异。 此词可平可仄参下类列十二词。
变体十: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以黄机《水龙吟·晴江滚滚东流》为代表。此与秦词同,惟后段起句不押韵,结句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变体十一: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六仄韵。以吴文英《水龙吟·有人独立空山》为代表。此与秦词同,惟换头句藏一短韵,结处五字一句、四字两句异。 章咨楶“燕忙莺懒”词第二句“正堤上、柳花飘坠。”作上三下四折腰句法,馀皆同,不另列体。
变体十二: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程垓《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为代表。此与秦词同,惟后段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异。吴文英“望中璿海”词后段第六、七句“花萼楼高处,连清晓、千秋传宴。”正与此同。
变体十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以吴文英《水龙吟·望春楼外沧波》为代表。此亦秦词体,惟前后段第六、七、八句俱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换头句藏一短韵异。当代秘长青校:《御定词谱》影印本“莺边清昼”句应为“莺边清晓”。
变体十四: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以刘过《水龙吟·寄陆放翁》为代表。此亦秦词体,惟后结作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异。刘镇“三山腊雪”词、杨樵云“多情不在”词俱与此同,惟换头句俱不押韵。又李昴英“驿飞稳驾”词结句六字不折腰,注明不另列体。
变体十五: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以吴文英《水龙吟·夜分溪馆渔灯》为代表。此与程垓词同,惟后结七字一句、六字一句异。
变体十六:双调一百零四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以葛立方《水龙吟·九州雄杰溪山》为代表。此亦秦词体,惟后段结句添二字异。 按张孝祥“望九华”词“怅世缘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伫、烟霄里。”正与此同。
变体十七:双调一百零六字,前段十二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以张雨《水龙吟·古来宰相神仙》为代表。此词后结句读,与吴文英“夜分深馆”词同,惟后段起句不押韵,第三、四、五句摊破四字三句作六字两句,第六句添二字,第八句添二字异。
变体十八: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以曹组《水龙吟·晓天谷雨晴时》为代表。此亦秦词体,惟后段第三、四、五句摊破四字三句作六字两句异。
变体十九: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以赵长卿《水龙吟·先来天与精神》为代表。此与曹组词同,惟后段第六、七、八句又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变体二十:双调一百零一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以赵长卿《水龙吟·淡烟轻霭濛濛》为代表。此亦秦词体,惟前段第三、四、五句摊破四字三句作六字两句,后段第六、七、八句摊破四字三句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第九、第十句减一字作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变体二十一: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以《高丽史·乐志》无名氏《水龙吟·洞天景色常春》为代表。此见《高丽史·乐志》,名《水龙吟令》,抛毬乐队舞曲也。亦与秦词同,惟前后段第九句各减一字,后段结句添二字异。 以上词十三首,皆前段第一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类列以备参考。
变体二十二: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以李之仪《水龙吟·晚风轻拂》为代表。此词前段第一、二句作四字两句、五字一句。 按曹勋《松隐集》,《水龙吟》词五首,前段起处皆与此同。又《梅苑》无名氏词亦与此同,则知此体宋人亦间为之,采之以备一体。
变体二十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九句五平韵。以辛弃疾《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为代表。此词见《稼轩集》,仿楚词体,每韵下用一“些”字,采以备体。 按蒋捷《竹山词》,《水龙吟》调,亦有仿此体者,因字句悉同,不另列。
变体二十四: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以《高丽史·乐志》无名氏《水龙吟·玉皇金阙长春》为代表。此见《高丽史·乐志》,名《水龙吟慢》,与苏词、秦词句读全异,采入以备一体。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