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翻译古文 司马光生7岁,凛然若成人.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破之的破字是什么意思

是丫丫呀7个月前 (03-14)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水缸夏县

“破之”中的破在此处意思应为使.....破裂。原文出自元末·阿鲁图《宋史》。如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扩展资料

宋代水缸难以溺死孩童

缸是我国古代常见的容器,它下窄上宽,敞口,体积有大有小。小的缸多为文房用具,置于室内;大的缸多为水缸,常摆放于庭院中央。古代水缸的主要用途是汲水、灭火,水缸里还可以养鱼、养花,这也是中式园林的一道别样景致。

老水缸存世量很大,比如著名的山西乔家大院,院落里大水缸随处可见;在号称中原第一宅的河南马氏庄园里,同样摆着数口盛满水的大缸;在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紫禁城里,水缸就更多了,足足有308个。

提起水缸,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司马光砸缸”。现代人大多没使用过水缸,在人们的想象中,水缸应该是比较巨大的,所以才会导致孩童溺水。

以故宫的“太平缸”为例(这种水缸又称“门海”),其口径为1.6米,高为1.2米。在明清中原地区的水缸中,“太平缸”算是比较深了,其他大多数水缸深度尚不足1米,孩童即便落入其中,也很容易够到缸沿爬出来,而不会溺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发生在宋代,据考古发现,宋代水缸的高度多在1米以下,比如杭州白马巷南宋制药作坊旧址出土的水缸,口径为1米,深为0.8米;而宋代陶瓷窑址出土的水缸口径普遍在50厘米左右,高度也在50厘米左右。由此看来,北宋庭院中水缸溺死孩童的可能性并不大。

百度百科-司马光砸缸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什么意思)

《司马光破瓮救友》,讲述司马光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司马光破瓮救友》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到你!

原文: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样稳重,听到别人讲述《左传》后,非常喜欢,放学后就自己讲给家里人听,对讲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彻。

从此后就很喜欢看书,甚至连饥渴寒暑都毫不在意。

和一群儿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个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进缸里积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拿起石头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来,小孩子得救了。

注释

(1)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2)光生七岁司马光长到七岁。光,即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3)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4)《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指,通“旨”。

(6)自是自此,从此。

(7)释放下。

(8)瓮(weng)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

(9)弃去逃走。

(10)迸涌出。

(11)退回家。

(12)了了解。

(13)于在。

(14)闻听、听到。“闻”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听到如本文中的“闻讲《左氏春秋》”。②听说,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⑥声望,威望。如《伤仲永》中的`“不能称 前时之闻。

翻译古文 司马光生7岁,凛然若成人.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破之的破字是什么意思

(15)破打开,打破。

课后习题

1、试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三处。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凛然 如成人() (2)即 了其大指()

(3)群儿 戏于庭() (4)足跌 没水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读完《破瓮救友》,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所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2、(1)好像;如同(2)懂得,明白(3)玩(4)沉没,淹没

3、(1)从此,他书本不离手,如饥似渴的读书,以至于忘记饥渴冷热。

(2)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缸,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4、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方法。

②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意思是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这句话出自元代脱脱和阿鲁图编撰的《宋史》,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扩展资料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兄长司马旦的家。

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

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