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看人品上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写:小事看人品 下一句是:风起于萍未
这是一种极度深奥的见解,一个人的品行真的能从小的事端中发现,所以说现在的人都会伪装自己,这时候就要认清对方,看清地方,怎么看呢?这就需要你用心去侧面观察,去用心了解对方,现在的人光从正面是很难理解透的,真心话。
除了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很少有时间去长时间和一个相处,那么这个时候想要了解一个人如何,就是看细节,如果一个人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很好,那么他的人品也不会差。
一个在职场中的态度是不可信的,因为职场尔虞我诈,不懂游戏规则就很难在其中如鱼得水,所以一个人工作的状态和真实的他或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样子,因此想要认识一个人,就要看他和真心朋友相处的样子。
交朋友最让喜欢的意中人就是大大咧咧的人,可是如果他心无城府的话,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麻烦鬼,他做的每件事都需要你为他善后,如果他有担当能够自己扛事儿还好,如果他连担当都没有,你作为他的朋友就会很累。
所以想要遇见一个人的人品,看看他平时做事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平常可以大大咧咧,可是遇事却有担当,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曾国藩识人术:如果你不懂识人,牢记这四句话,说的是哪四句话呢?
“君子论迹不论心,在心无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评价一个人的品行,应该看他的实际行为表现,而不是仅凭主观臆测或看他的内心深处。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正直高尚的理念和追求,那么即使他表面上的行为看起来还可以,也不是真正的君子。
出处
出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原文节选
“万恶*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译文
*乱是最恶劣的事情,评论一个人的善恶应该看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看他的内心想法。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曾经产生过邪念,那么就算他现在表现得很好,也不是真正的好人。
赏析
这句话的含义很明显,提醒我们要重视一个人的行为和举止,而不是只看他的外表和表现。如果一个人内心不正,那么他的行为也很可能偏离正道。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而不是只看他的表面功夫。
创作背景
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写下这句话,背后是他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反思。那个时候,封建礼教已经逐渐瓦解,社会道德也有所动摇。王永彬认为,只有回归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才能重建社会道德风尚。
注释
君子:指有道德和品德修养的人。
论迹: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和所做的事情。
论心:评判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和动机。
*乱:指性行为方面的不道德行为。
生活启示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多看看他的言行举止和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只看他的外表和表现。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影响他人,塑造更好的自己。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表面上装出一副正义正直的形象,但其实在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私自利和欺骗欺诈的思想。如果我们只是看表面,就容易被他们的外表所迷惑。而如果我们真正去观察他们的行为,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品行和人品。
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内心,保持正直和高尚的品质,让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追求。我们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曾国藩有云: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成大事者,先要识人和识事,并以才干辅助,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汉高祖刘邦,安邦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他却懂得识人,并网罗天下将才唯他所用,最后成就一番霸业。
所以曾国藩认为会识人很重要。
曾国藩在识人上,堪称伯乐,曾提拔过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等一批晚清重臣。
李鸿章在淮军建立之初,曾在选将上拿不定主意,于是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恩师曾国藩,让其帮忙看看。曾国藩并没有直接接见三人,而且让李鸿章将三人带于屏风之后。
正当李鸿章要开口介绍时,曾国藩将其打断,直接说道:第一个人见我不敢仰视,说明其性格谨小慎微,给予一般的官职即可。
第二个人獐头鼠目,偶尔间会有左顾右盼,其必定是阴奉阳违之人,不可重用。
第三人目光凌然,身姿挺拔,有大将之才,可重用之。
李鸿章按照恩师的指点,一一照做。
果不其然,第一个人成为了后勤的一把好手,办事精练,勤勤恳恳。第二个人后来因为中饱私囊,被革职查办。第三个人被李鸿章重用,这位可用之才就是淮军将领刘铭传。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曾国藩在识人上有着很多过人之处,他在识人方面,有四点看人之术,接下来给大家一一分解。
01观人忠义见信用
常言道: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
世上从不缺乏聪明的人,但事事守信之人却少之又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诚信,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需要诚信,事业上的成功更离不开诚信。
无信之人不可交,因为信用是判断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无信之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讲信用的人不轻易许诺别人,一旦许诺,他必然言行一致。
讲信用的人从不打诳语,说实话、办实事,为人实在。
讲信用的人光明磊落,从不暗箭伤人。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在秦末时期,楚地有一人,名曰季布。早年间曾拜入项羽帐下,后来被刘邦所俘,后在夏侯婴说情下,拜其为郎中。
季布在年轻时,喜欢结交各路英雄好汉,为人礼贤下士,仗义疏财。凡事有求于他,他必竭尽全力。因此,季布在江湖上声名远扬。
在楚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以证明其为人。
02观人品行见官气
何为“官气”?见权贵之人低三下四,见穷困之人趾高气昂。
一个人的高贵与否,不在于其财富,更不在于其地位。而是在于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李鸿章曾说过:得失常事,不足虑,总以发奋读书为主。
人的一生总有起起伏伏,得失乃是常事,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任何人都值得我们以礼相待,这才是智者所为。
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做朱买臣的人,家里非常的穷,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读书,到了四十岁时,仍一事无成,无奈之下,他和妻子搬到了人烟稀少的深山里,搭个茅篷居住。
夫妻二人每天在山上砍柴,挑到山下卖掉,以此维持生计。在挑柴途中,朱买臣总喜欢读书,很多人都在背后笑话他,一个砍柴的装什么读书人。
妻子在一旁很难堪,于是也劝他不要挑柴看书了,耽误时间不说,还沦为了别人的笑柄。
朱买臣性格倔强,别人越这么说他,他读书的声音越大,引来了更多人的围观。
他的妻子受不了了,直接跟他离了婚,离家而去。自此,朱买臣更加勤奋读书,最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入朝为官,在官场一路平步青云,官职位列九卿。
他又将前妻接回了府中,但此时的府上已有了正房,前妻追悔莫及。
03观人学问见条理
说话要“言之有理”,这里的“理”有两层意思,一是道理,二是条理。
一个言谈有条理的人,说话主次分明,分得清主要和次要,逻辑清楚,简单易懂,让听者豁然开朗。
没有条理的人,说话总是抓不住要点,含糊其词,听众云山雾绕。
其实,说话有条理的人,其大脑中一定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有学问的人说话不一定有条理,但说话有条理的人一定有学问。
在三国时期,刘备给大家的印象是:军师说得对。其实,刘备是个非常会说话的人。
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我曹操算一个,还有一个是谁呢?
刘备深知曹操在说自己,却回答:袁绍?吕布?袁术?他有意在回避话题。
曹操回道: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谦虚的回答:不是我,我哪能称得上英雄。虽然刘备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一直想成就一番霸业,野心不比曹操小,只是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已。
曹操是在测试他的野心,一旦暴露,曹操定不容他。说罢,刘备急忙从酒局中跑了。
还有一次,吕布被曹操所擒,曹操这个人非常爱才,欲将吕布招致麾下效力,但又怕吕布忠心度不高,反受其乱。
曹操左右不定,便问刘备: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置吕布?
刘备与吕布有私仇,因为刘备多年流离失所,好不容易在小沛落脚,后来看吕布可怜,收留吕布,没想到吕布恩将仇报,鸠占鹊巢,趁刘备外出,将小沛占为己有。
所以,刘备打心眼里恨透了吕布,又不能在明面上直接建议曹操斩了吕布,以免让曹操认为刘备是在公报私仇。
刘备只回答了一句:曹公,你忘了当年的董卓和丁原了吗?
确实,当年董卓和丁原都收留过吕布,但下场非常的凄惨,刘备是在暗指:曹操你想成为下一个董卓、丁原吗?
此言一出,直中曹操要害,吕布卒。
04观人眼界见过往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一个人的经历越多,见识的越多,他的眼界就越广。只有历经坎坷,见过大世面,人才会有一定的格局。
一个有眼界的人,对待生活的得与失,看的很坦然,对待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追求。这样的人往往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秦末时期,有一个名叫吕公的人,家境富裕,因为躲避仇人,举家乔迁至沛县,并设宴款待当地的牛头马面。
在宴席中,沛县县令欲与沛公结为亲家,亲上加亲,但被吕公拒绝。此时,有一个名叫刘邦的人不请自来,呜呜渣渣就坐在了主桌上,这样的人在东北有一统称,叫“街溜子”。
因为刘邦当时很落魄 ,县令认为他就是来蹭饭的,所以对他不屑一顾。
吕公闯荡江湖多年,见此人相貌非凡,而且为人爽快,因而比较敬重他。后来吕公还将自己貌美如花的女儿吕雏许配给了他。吕夫人很不情愿,对吕公还发了脾气,这不是将姑娘往火炕里推吗?但吕公却不为所动,坚持将女儿嫁给了刘邦。
多年后证明,吕公没有看错人,刘邦打下了大汉江山,女儿吕雏也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吕后。
05总结
曾国藩的四个识人之术,观其忠义、品行、学问、眼界,大家学会了吗?
识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适应陌生环境。
识人可以帮助我们不被小人蒙蔽。
识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与身边的人合作相处。
一般人的人生是用来经营事,有远大理想的人是在经营人。人生在世,不识货,半世苦,不识人,一世苦。
在有清一代,朝中重臣都是满洲贵族出身,曾国藩却打破常理,提拔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一大批肱骨汉臣,足见其眼光之独特。
在曾国藩身上,还有很多令人称道之处,曾国藩可以说从宋明理学诞生以来除王阳明外最伟大的实践家,他是理学大师,同时又是个实干家,他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做过副部长。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