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下一句是什么?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简短翻译: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
出自:《庄子·外篇·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由各自独立的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本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最佳途径,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虚己、无为。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其为道德之乡乎”,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一部分对于揭示篇文题旨最为重要。
第二部分至“其孰能害之”,指出贪图权位必然引起争端,必然带来祸患,唯有“虚己”才能除患避祸。
第三部分至“而况有大涂者乎”,通过赋敛以造钟的故事讽喻不应拘滞于物,真正需要的是顺任自然。
第四部分至“而况人乎”,写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说明世途多艰,“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才是处世之道。
第五部分至“固不待物”,通过孔子和桑雽的对话,进一步提出缘形、率情的主张,即顺应自然去行动,遵从本性去纵情。
第六部分至“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写庄子的贫困,原因却在于“今处昏上乱相之间”。
第七部分至“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通过孔子被围时的态度,说明圣人身处逆境也能安然顺应。
第八部分至“吾所以不庭也”,借庄子一系列所见喻指人世间总是在不停地争斗中。
余下为第九部分,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忘形的重要。
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典故是什么?
原文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翻译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认真谨慎地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解读
德高不乏亲善者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己治人,《论语》一书记录孔子曾多次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点。《论语》前文说过“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与本节孔子提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有德之人不会孤立无援,身边也不会缺少追随者,必定会有同他亲近的朋友。用儒家的观点来看,品德高尚的人不用担心自己孤独无助,他的德行会在无形中吸引许多品德同样高尚的人,协助他、支持他。一个人身边之所以不乏拥护者,是因为其自身有吸引人的魅力。而一个人只有德行高尚,才能具有超凡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综观历史,对“德高不乏亲善者”践行最为彻底的莫过于舜了。相传舜出身寒微,五世皆为庶人,是社会的下层。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瞽叟续弦,后母生了个儿子名叫象。舜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恶毒阴险,弟弟桀骜难驯,这几个坏人串通一气,欲置舜于死地。但是面对这种情况,舜仍然对十分孝顺,对弟弟也十分友善,没有丝毫懈怠。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表现出了非凡的美德。相传在舜20岁的时候,就以孝行闻名了。后来,尧向四岳征询继位人选,四岳就向尧推荐了舜。尧多方考察,看到舜确实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便决定选舜做自己的继任者。得了天下的舜德行依旧如一,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对百姓无心犯下的过错,再大也谅解;而故意犯下的过错,再小也要加以处罚。如果过错有疑问,就从轻处罚。他惩罚犯罪之人,不罪及其子孙后代,他奖赏有功之人,却绵延其子孙后代。他重视生命,认为与其杀掉无辜的人,还不如取消一些不重要的刑罚。舜的美德深入人心,人们对他充满爱戴之情,不管他到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着他,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是多么深厚的德行,多么大的感召力呀。
关于如何获得大家的拥护,赢得追随者,子夏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敬而无失”,二是,“恭而有礼”。敬,是指一种内心端庄的姿态,是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秉持这种态度做事情,就可以减少失误,这样大家都会尊重你。另外一点就是对待他人要谦恭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的态度,举止彬彬有礼,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些,普天下的人就会对你如同兄弟手足一般,到那时,你还愁没有朋友吗?
如果我们能够向舜学习,注重道德修养,即便德行不及舜那样高尚,也能为我们迎来众多的支持者、拥护者,我们人际关系将更和谐,事业将更容易取得成功。
出处《论语·颜渊》
故事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子请教怎样做君子。孔子 对他说: “君子不忧愁,不害怕。” 司马牛不懂这话的意思,问道: “不忧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 忧愁、可害怕的呢?” 司马牛告辞孔子后,见到了他的师兄子夏。他忧愁他说: “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 子夏听了安慰他说: “我听说过:“一个人死与生,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富贵则是由天 来安排的。’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 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 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