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论语十大名言

桃子11个月前 (03-14)阅读数 8#古诗
文章标签的人君子

论语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论语十大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讲解: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讲解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解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解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品德篇

15.巧言令色,鲜矣仁。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17.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9.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指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2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杀身成仁)

讲解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智者不争,仁者不责,善者不评没有下一句。智者不争是《道德经·第八章》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中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愚蠢的人,一心想争个高低,斗个输赢。有智慧的人,则懂得审时度势,脚踏实地。仁者不责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大道之行,不责于人。善者不评是古语云:仁者不责,善者不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