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的下一句
下一句是:事竟成。
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出自:范晔等[南宋]《后汉书·耿弇传》。
原句:“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释义: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事情终归是能成功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范晔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
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有志者,事竞成,下一句是什么?
说法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
说法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 自勉联?(注:贵州人颜迈明确表示该联为其伪造,非蒲松龄自勉联。)
全诗典故: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穿》
2.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
3.百二秦关终属楚——秦末楚军占领百二秦关
4.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5.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三千越甲吞灭吴国
原句应该为: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
翻译为:有志向,就绝对不会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就知道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有恒心,就没有斩断不了的东西。
这句话出自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编写的的《曾文正公全集》中的一句。
曾国藩不仅是“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还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之一。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
扩展资料:
原文: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
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
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缘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