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什么意思?
10-06
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
也。------故与人善言,暖於布帛;伤人之言,深於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出自《荀子。荣辱第四》
类似于“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是对别人说一句好话(这个好话可引申为很多意思,比如鼓励啊,夸奖啊,慰问啊,关心啊都可以),让人感觉比穿这布或丝做成的衣服还暖和(古代普通老百姓可不是谁都能穿上布和丝的衣服的,可以想象成现代的貂皮大衣,哈~) ,用言语伤害别人,却比用矛戟这样的兵器伤害他还要深。
是“与人善言”和“伤人以言”,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荣辱》,原文: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解释:
和别说话的时候有礼貌,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这种唯物主义精神的方法可以学习;它也可以用“善言,布暖”的语言直接表达对人们所带来的温暖,用“说话,比矛更深”,表达邪恶话语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警告人们不要伤害别人。
扩展资料: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
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荀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都很简略。可从太史公《荀子传》、刘向《孙卿书录》、应劭《风俗通义》、清代谢墉《风俗通》、《荀子·强国篇》等中略知,荀子曾经去过齐、秦等地,而且游学稷下时成就了其名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