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听月明天籁的下一句是什么
回首听月明天籁的下一句:人间万窍号呼。诗词名称:《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间:1140年5月28日。去世时间: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清平乐.村居》《送剑与傅岩叟》《满江红》《卜算子修竹翠罗寒》等。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讨平起义,创设飞虎军。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回首听月明天籁”的详细介绍:
一、《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的全文点此查看《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的详细内容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
倒立江湖。不知云雨为雨,
雨雨云乎?长空万里,
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
人间万窍号呼。谁向若耶溪上,
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
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
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二、注解
须臾:形容时间短。
天籁:大自然的音响。这里指风。
万窍:《庄子·齐物记》中有“······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河名,在会稽南。
倩:请。
美人:指西施。传说西施曾经在若耶溪上浣纱。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为了报仇,使用美人计,把西施送给吴国,后吴国被越国灭亡。
麋:鹿的一种,俗称四不像。
姑苏:这里指姑苏台,吴王曾与西施在此游宴。
王亭谢馆:王、谢为东晋豪门贵族,山头子弟很多,多住在会稽。王亭谢馆泛指他们在会稽一带的游乐场所。
三、译文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看秦望山上乱云飞渡,暴雨倾注,犹如江湖倒泻下来。不知道是云化为雨,还是雨化为云?万里长空,西风劲吹,乌云瞬间变幻消失。回首倾听明月星夜天籁长鸣,人间万千洞穴的呼号似山崩雷震!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是谁将若耶溪畔的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导致吴国灭亡,只剩下麋鹿出没在姑苏台?至今越国人仍盼望西施坐船归来。一年已到年底了,何不演奏乐器以示欢乐?难道君看不见古代王、谢望族的亭台楼阁,而今只剩凋残的树木,寒烟清冷,孤寂的乌鸦仍在呼唤着离魂!
四、辛弃疾其他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青玉案元夕》。五、赏析
“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在词的收尾部分,作者首先以设问的语气提出问题:一年将尽了,为什么不鼓瑟吹竽欢乐一番呢?《诗经》的《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又《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作者引《诗》说出了岁晚当及时行乐的意思,接着又以反问的语气作了回答:“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旧时王、谢的亭馆已经荒芜,已无可行乐之处了。东晋时的王、谢与会稽的关系也很密切,“王亭”,指王羲之修禊所在的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有别墅。这些旧迹,眼前是只有“冷烟寒树啼乌”点缀其间了。
从怀念范蠡到怀念王、谢,感情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怀念范蠡抒发了报国雪耻的积极思想;怀念王、谢不仅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而且明显地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作者面对自然的晴雨变化和历史的巨变,所激起的不仅是要效法古人、及时立功的慷慨壮怀,同时也有人世匆匆的暮年伤感。辛弃疾此时已经是六十四岁了。当作者想到那些曾经威震一方、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无不成为历史陈迹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人生短暂、功名如浮云流水的悲叹。这末一韵就意境来说不是仅对王亭谢馆而发,而是关涉全篇,点明全词要旨。词人在这些历史人物事迹中寄托的不同感情,同他当时思想的矛盾是完全吻合的。
六、背景
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据《宝庆会稽续志》,为六月十一日到任,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奉召赴临安,次年春改知镇江府,故知登蓬莱阁之举,必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另据词中“西风”、“冷烟寒树”等语,可断定是作于晚秋。
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为此,词家多刻意求其含蓄,而以词意太浅太露为大忌。这首词以自然喻人世,以历史比现实,托物言志,寄慨遥深。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的详细信息
1. 老妪与虎古文
老妪与虎选自:《唐语林》老妪与虎作者:王谠
原文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译文
曾经有个老婆婆在山里行走,看见一只野兽很象老虎,羸弱地迈着小步不能前进,好象是它的脚受伤了。婆婆因此靠近它,老虎举起前脚给婆婆看。婆婆看它的脚,是有芒刺扎在脚掌上,因此为他拔刺。不久老虎迅速地跃起高声吼叫,拜别婆婆离去,似乎有感谢恩德的意思。
回家后,第二天,从外面丢进些麋鹿狐狸和兔子到庭院里来,没有一天空缺的。婆婆登上墙看,是以前受伤的那只虎,因此给家族亲戚详细地说那件事,心里觉得老虎很是奇异。一天,忽然丢进一个死人,血肉模糊,于是被村里的人们呵责并抓捕起来了,说她杀了人。婆婆详细说明老虎知恩报恩的事,才得以被松绑。便登上墙等老虎来到,对它说:“感恩就感恩吗,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
2. 老妪与虎古文老妪与虎选自:《唐语林》老妪与虎作者:王谠
原文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译文
曾经有个老婆婆在山里行走,看见一只野兽很象老虎,羸弱地迈着小步不能前进,好象是它的脚受伤了。婆婆因此靠近它,老虎举起前脚给婆婆看。婆婆看它的脚,是有芒刺扎在脚掌上,因此为他拔刺。不久老虎迅速地跃起高声吼叫,拜别婆婆离去,似乎有感谢恩德的意思。
回家后,第二天,从外面丢进些麋鹿狐狸和兔子到庭院里来,没有一天空缺的。婆婆登上墙看,是以前受伤的那只虎,因此给家族亲戚详细地说那件事,心里觉得老虎很是奇异。一天,忽然丢进一个死人,血肉模糊,于是被村里的人们呵责并抓捕起来了,说她杀了人。婆婆详细说明老虎知恩报恩的事,才得以被松绑。便登上墙等老虎来到,对它说:“感恩就感恩吗,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
3. 老翁捕虎 文言文阅读答案1 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 ---年迈
奋臂屹立——勇敢无惧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武艺高强 勇敢 力大无穷
2 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目的 具体描写了老翁捕虎过程,体现了老翁的勇敢无畏,武艺高强,顽强的意志。
3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告诉我们的是相同的道理。 这是一篇著名的、寓意深刻的故事。唐家打虎的人,无论老幼都身怀绝技,擅长打虎,而其绝技又是数十年苦练的结果。为老翁捕虎的事件作陪衬。
4 老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志。
展示了一条哲理:世上的事儿,都是“功到自然成”,唐打猎的杀虎绝技也同样来之不易。
5 欲扬先抑的写法。
6.“乃遣使持币往”说明唐家捕虎的厉害和当地虎患的严重。
“乃厚赠遣之”说明人们对唐氏精神的佩服,对唐家的感激。
7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4. 虎与人,古文翻译老虎和人比赛,虎的力量比人大了不止数倍。老虎的优势是锋利的爪牙,而人类没有,所以人被虎吃也不足为怪,然而,老虎吃人的事不常见,而人常穿虎之皮,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老虎用蛮力,而人用智慧。老虎用爪牙,而人可以用很多东西,以几个爪牙的力量,怎能抵抗很多东西的力量呢?这是人用智慧战胜老虎。而人被老虎吃掉的原因,是因为有智慧和武器而不用。因此天下用蛮力而不用智慧的人,都是老虎一类的动物,怎能不失败呢?
(我的古文也不怎么样,也许有的地方解释的摸棱两可,见谅!)
[补充点东西给你吧:。者 是。的原因的意思。
“陪”那个字我想是你打错了,我猜应该是[倍]吧?
5. 文言文老妪为虎翻译原文:(题目应为《老妪与虎》)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译文:曾经有个老婆婆在山里行走,看见一只野兽很象老虎,羸弱地迈着小步不能前进,好象是它的脚受伤了.婆婆因此靠近它,老虎举起前脚给婆婆看.婆婆看它的脚,是有芒刺扎在脚掌上,因此为他拔刺.不久老虎迅速地跃起高声吼叫,拜别婆婆离去,似乎有感谢恩德的意思.回家后,第二天,从外面丢进些麋鹿狐狸和兔子到庭院里来,没有一天空缺的.婆婆登上墙看,是以前受伤的那只虎,因此给家族亲戚详细地说那件事,心里觉得老虎很是奇异.一天,忽然丢进一个死人,血肉模糊,于是被村里的人们呵责并抓捕起来了,说她杀了人.婆婆详细说明老虎知恩报恩的事,才得以被松绑.便登上墙等老虎来到,对它说:“感恩就感恩吗,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
6. 人虎文言文翻译人虎说
选自:《寓林折枝》人虎说作者:宋濂
负囊至者,则啸以为信。虎跃出,扼其吭,杀之,或脔其肉为噬啮状。裂其囊,拨其物之尤者,余封密如故,示人弗疑。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
之。
已而民偶出,其妇守岩穴。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皮而搏之。妇质脆柔,贩者得与抗。妇惧,逸去,微见其跖,人也。归谋诸邻,噪逐之。抵穴,获金帛无算。民竟逃去。
作为爪牙,练习老虎跳跃的动作形态,特别像。就出来躲在灌木草莽之中,派探察的人爬到树上观看,有背着行囊的人来到时,就(学动物)啸叫作为信号。(民)
象老虎一样地跳出来,掐住他的喉咙,杀了他,将其肌肤弄成被噬咬的样子。打开他的行囊,挑选他最好的东西,剩下的封闭如初,给人看了不起疑心。人们竞相传
言壶山有老虎,不吃人,专门吮吸人血,并且传得神乎其神。后来(某天)民偶尔出门,他的老婆守在岩洞里。听到树上啸叫的声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贵重的货物,穿上虎皮去搏杀路人。妇女的体质
单薄而软弱,商人得以有能力与她相抗。妇人害怕,逃跑了,(商人)看到不很清楚的脚印,(原来)是人啊。回去和邻居谋划,(便一起)呼喝着驱逐她。来到岩
洞,缴获金银锦帛无数。民最后还是逃跑了。
注释:
[1]莆田:今福建莆田。壶山:即壶公山,在今莆田城南二十里处。
[2]至正丁末: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
[3]煅:同“锻”。
[4]缘木:爬上树。
[5]吭(hāng)咽喉。
[6]脔(luán):割碎。噬啮(shì nèi):咬。
[7]跖(zhí):同“跖”,脚掌。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