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桃子11个月前 (03-16)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山川南朝

这两句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作者一开始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石,写了林,但这些都是静物,没有生气。这两句一写,声音、动作一应俱全,满目画卷有声有色,使整个景物都活泼起来,这样的地方才算得上是“欲界之仙都”。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单句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的美丽,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河流历历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边的石壁,被太阳照得反射出各种颜色互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色的树林和翠绿的竹林,四个季节都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晨曦的雾将要消散,猿猴鸟雀不断地鸣叫,声音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的夕阳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着从水中跃起。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融入到这美丽山川奇妙景色中的人了。

注释

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原文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谢中书:指谢征,作者的友人。中书:官职名。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华阳陶隐居集》。

2.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歇:消散。

5.颓:坠落。

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7.欲界:佛家语。即指人世间。

8.晓:清晨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9.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10.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封康乐公,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11.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2.俱:全,都。

13.跃:跳跃。

14.竞:强劲

15复:再。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交 :交相)

赏析:

这篇《山川之美》是南朝陶弘景晚年在幽栖山林时写给中书的一书短札。它以静衬动。原题的《答谢中书书》全文只有68个字,他用了简洁的语言,以山川之昏晓、四时之变化,描摹出南方水木之华,文辞清新隽永,语言精炼生动,写景寄情,神气飞越,音调铿锵,节奏鲜明,既有诗的冥想,又有画的的色彩和音乐的节奏,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文章开始,作者用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写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地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的秀美图。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者选择了连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晖扑救大地、淙淙的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地柔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调皮的锦鳞不时地在水底觅食、嬉戏。它们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在远远地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美丽的大自然,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传说中的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的人间烟火。语言鲜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篇文章,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磷……有比喻,有夸张、拟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反面描写,说不完的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本文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最后一句写出对作者的凄凉心而感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