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作者] 贯休 ? [朝代] 唐代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标签: 乡村 喜悦 场景 情感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赏析 赏析一 第一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濛,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 *** 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著“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赏析二 贯休是晚唐诗僧,这两首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
第一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濛,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状雨 *** 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著“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本人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瞧,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著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作者贯休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浦江(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贯休的其它作品○ 春
○ 献钱尚父
○ 春送僧
○ 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 三峡闻猿
○ 贯休更多作品
求诗词句!!
1. 关于田园炊烟的诗句
关于田园炊烟的诗句 1.关于乡村炊烟的古诗
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⑵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⑶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⑸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关于炊烟的诗句
《桃源忆故人·斜阳寂历柴门闭》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菩萨蛮·炊烟一点孤村迥》
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
炊烟一点孤村迥。娇容敛尽天容净。雁字忽横秋。秋江泻客愁。
银钩空寄恨。恨满凭谁问。袖手立西风。舟行秋色中。
《踏莎行·日月跳丸》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3.归园田居中描写远处村庄和炊烟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他早出晚归,给豆锄草的生活情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了炊烟袅袅,狗吠鸡鸣的乡村恬淡宁静的生活情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淳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4.归园田居 描写远处村庄和炊烟的诗句是
诗句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意思是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整首诗意思是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5.有关田园晨雾的诗句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田园乐》
一场夜雨,桃花纷纷张开了或深或淡的小嘴;这群害羞的少女,每一瓣红唇,都蕴藏着一个昨夜的故事,然后在阳光温情脉脉的注视中轻轻打开。
柳树把一身新绿清洗得一尘不染,立在村边静静地听着,他也想打探桃花的秘密吗?炊烟牵着晨雾,用柳枝的细线,织了一条薄薄的丝巾。是围在柳树的头上,还是送给心中的新娘?
花承不起多情的泪水,兀自落了,一地的伤心,铺满庭院。家童还缩在暖暖的被窝里,做着五彩缤纷的梦。他不知道,春天的翅膀,已在昨夜掠过了江南。
几声悦耳的莺吟,从屋后的林子婉转飞过,又栖落在开启的窗前。酣睡的诗人,怀抱古卷,花开花落的声音,没有敲醒书案上寂静的诗句。
6.关于田园的诗句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渭川田家》一诗: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田家行
作者: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聂夷中 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
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
偏照逃亡屋。
观田家 作者: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山中寡妇
唐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春中田园 王维
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
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
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
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烧歌 温庭筠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7.有关“炊烟”的诗句有哪些
1.《桃源忆故人》
宋 陆游
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 。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2.《 沧滩》
宋 陆游
百夫正讙助鸣橹,舟中对面不得语。
须臾人散寂无哗,惟闻百丈转两车。
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
雾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
故乡回首已千山,上峡初经第一滩。
少年亦慕宦游乐,投老方知行路难。
3.《九月晦日作》
宋 陆游
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
数树丹枫映苍桧,天工解作范宽山。
4.《暮秋》
宋 陆游
清秋又是一年新,满眼丹枫映白苹。
海内故人书断绝,汀洲鸥鹭却心亲。
5.《清平乐》
宋 施岳
水遥花瞑,隔岸炊烟冷。
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都醒。
6.《西太一宫楼》
宋 王安石
草际芙蕖零落,水边杨柳欹斜。
日暮炊烟孤起,不知鱼网谁家。
7.《踏莎行 雪晴纵步》
清 汪斌
踏雪桥边,访梅溪曲。春风初破梢头玉。村村茅屋晚炊烟,更寻村酒穿茅屋。
8.《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舍北晚步》
宋 陆游
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
三叉古路残芜里,一曲清江淡霭中。
外物已忘如弃屣,老身无伴等羁鸿。
天寒寂寞篱门晚,又见浮生一岁穷。
10.《归园田居 其一》
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8.描写炊烟的古诗词
1、疏林外、一点炊烟
宋
周邦彦
《一寸金·州夹苍崖》
2、田舍炊烟常蔽野
宋
洪适
《望江南/忆江南》
3、苒苒炊烟一缕
宋
袁去华
《水调歌头·鸟影度疏木》
4、一点炊烟时起
宋
陆游
《桃源忆故人·斜阳寂历柴门闭》
5、认炊烟
宋
张孝祥
《多丽·景萧疏》
6、炊烟一点孤村迥
宋
赵长卿
《菩萨蛮·炊烟一点孤村迥》
7、乱云剩带炊烟去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千丈清溪百步雷》
8、旧岁炊烟浑欲断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我对君侯》
9、炊烟深巷听缫茧
宋
陈三聘
《蝶恋花·阊阖城西山四面》
10、野灶炊烟里
宋
刘过
《六州歌头·镇长淮》
11、柳影人家起炊烟
宋
高观国
《留春令·断霞低映》
12、数旬间、浑不见炊烟
宋
魏了翁
《念奴娇·被东风吹送》
13、见炊烟又起
宋
黄机
《沁园春·日过西窗》
14、炊烟三两人家住
宋
刘克庄
《踏莎行·日月跳丸》
15、淮河北去炊烟少
宋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16、炊烟少
宋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张庚言:“固见众星列而追数从前之月圆月缺,不知经历多少孤枉之夜矣所见另离之久。
中秋遗拾(三首)
佳节愁肠难想忘,余恨气候别再忙。
怀念童年耍儿戏,痴情哥儿泪水长。
日过境迁触物伤,时间流逝泪成行。
伤心往事存心底,再待明年揪断肠。
儿时人小不谙事,几载春秋大相同。
谨识时务当俊杰,修行心术待家兴。
游贾谊故居(二首)
怀沙古井数千年,坐卧石床消夏炎。
乞求贾生重降世,何须我辈受时炎。
雄豪数度集秋堂,成就辉光著史端。
承传贾公仕皇庭,继须汝辈再尽忠。
作者:李商隐 体载:
七绝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游贾谊故居(二首)
怀沙古井数千年,坐卧石床消夏炎。
乞求贾生重降世,何须我辈受时炎。
雄豪数度集秋堂,成就辉光著史端。
承传贾公仕皇庭,继须汝辈再尽忠。
作者:李商隐 体载:
七绝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弃我去者,昨日之不可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 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昨日歌(明·文嘉)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
另一版本:昨日歌
昨日已昨日,昨日莫可惜!唉声叹昨日,徒劳空悲凄。天天都把昨日念,徘徊又是日落西。日日皆作昨日去,一日一日老来兮。既知昨日不可回,自应今日多努力!
今日歌(明·文嘉)
今日又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虚度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歌》,用功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