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的下一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这句话的意思是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以他的举止作为行事准则。其中,高山喻指高尚的德行,景行喻指行为正大光明。这句话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这句话的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道德崇高、行为正大光明的人的敬仰和景仰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以这样的品行为榜样,时刻保持崇高的道德标准和正确的行为举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人和事。当面对这些人和事时,不妨用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钦佩之情。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醒,时刻保持自己的品行端正和道德高尚。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应用场景:
1、崇高品德的赞美:当我们遇到一个品德高尚、行为正大光明的人时,可以用“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钦佩之情。这句话可以形容这个人的品行如同高山一样崇高,让人不禁要抬头仰望。同时,他的行为举止也如同明亮的景色一样,让人向往并模仿。
2、人生榜样的树立:当我们想要表达对某个人或某个行为的崇敬和仰慕时,可以使用“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来形容这个人的品行和行为。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表达这个人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他的行为和品行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3、人生目标的追求:我们也可以将“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用来激励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这句话可以提醒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标准,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