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的一些问题

乐乐10个月前 (03-17)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蒙古族老舍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内容: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1、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的一些问题

2: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3、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文学赏析

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主客双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依恋不舍地娓娓交谈,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蒙汉情深的形象映现。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由于人数众多,颜色鲜艳,将穿着艳丽的人们比作彩虹。本体:穿着艳丽的人们;喻体:彩虹。

作者精湛的文笔让我们也读出了出现的迅速,蒙古人民的热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1947年9月12日解放战争时期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1961年10月1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老舍记叙了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和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

作品赏析: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相互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的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