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什么意思
“上阙”和“下阙”的意思是:上段和下段,又称上片和下片。
“上阙”、“下阙”是一首词的前后两部分,上阙就是一首词的第一段,下阙是该词的第二段。又称上片和下片,“阙”此时等同于“片”或“联”。
宋词分上下阙的原因:
一般的词分上下阙,又叫上下片。这只是字数较短的词的分段叫法。若词的字数较长,还可以根据词谱的要求,多分几段,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一段的)、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每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作为诗歌的一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
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一般都分两段,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上下阕的格式:
上阙和下阙的格式不是必须一样,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古诗词分上下却
诗词的上下阙就像文章的段落一样。对于律诗和绝句来说一般没有上下之分。但是你翻翻词就会发现它一般由两段组成,这即是上下阙。上段为上阕,下段为下阕。有的词牌不分上下阙,诗人在填词的时候会根据原来的格律写两段,这也还叫上下阙,而有的词牌自身就是分两段的,格律或相同或不同,上段为上阕,下段为下阕。如果还有的话就会称为三阙、四阙了。
词,最早是用来唱的,叫做“曲子词”,类似于现代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但是,词仍然保留着早期填词的格式。
阕:指一段完整的音乐结束。古代的曲子有的只有一段,有的后面还要接下一段曲子,最多的共有四段。一首曲子只分一段的,称为单调;分两段的,称双调;分三段或四段的,称三叠或四叠。每一段表示一段曲子的结束或停顿,因此叫一“阕”。两段的叫“上阕、下阕”,也叫“片”,上片、下片。
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属于上下两阕:
中仄平平,平中仄、中平中仄(韵)。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韵)。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中中仄,平仄仄(韵)。
靖康耻,犹未雪。
平仄仄,平平仄(韵)。
臣子恨,何时灭?
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