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自然在秋季发生变化的诗句都有什么
1. 一句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一句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1.写两句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4.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6.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7.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1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13.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渭城曲》
16.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楼主您好!
我可是专门拿出小学六年级语文书帮你找滴,我现在读初一。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首诗只有前两句是描写大自然的,后面的都不是)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即郑板桥)
就那么多了!望采纳!
3.关于大自然的诗句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 2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27、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唐 杜甫《腊日》 28、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29、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30、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2、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3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唐 戴叔伦《苏溪亭》 35、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36、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37、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 韩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4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42、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4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4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4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4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50、春色满园关不住,。
4.1、写两句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1,《游终南山》唐代 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2,《南湖早春》唐代 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3,《登太白峰》唐代 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译文: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
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4,《暮江吟》唐代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5,《渡黄河》明代 宋琬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译文: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一下子浊浪掀天。
5.关于大自然的古诗
1、《新雷》
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译文: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2、《玉楼春·戏赋云山》
宋代: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译文:
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头看四面都是浮云,猜想是浮云干的。平常相对而视的几座山峰,现找遍河边却寻不到它们在哪里。西风猛然吹起,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着夸赞,还在高兴青山依旧在这里。
3、《青溪 / 过青溪水作》
唐代: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译文:
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水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4、《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6.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文解释 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在频频鸣叫。夜晚春天的潮水向岸边涌来,又赶上一场急促的春雨,在这郊野的渡口没有一个人影儿,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边静静停泊。
词语解释 怜:爱怜,喜爱。 急:猛,快。
野渡:荒僻的渡口。 诗文赏析 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
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仕途犹如遨游,无所作为,如同水急舟横。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恬淡忧伤的情怀。
春游西涧,晚雨野渡,看似一幅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以情写景,借景抒情。
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深树、自得其乐的黄鹂、急水中的横舟,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这与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是分不开的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的原来题目是《归桃源乡》。
桃源山就是作者刘眘虚的隐居之处。那么这首诗就写作者在桃源山隐居之处那超尘脱俗的志趣的。
整首诗透露出隐居环境的舒适和安逸。白云、青溪、落花、流水。
这是先天的自然环境,还有作者本人的心境。点缀出一幅色彩清新幽雅的图画,真是让人美不胜收,心驰神往。
词句之间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描绘的景色也同样是清静而得趣,幽静而淡雅。看后我真想遍寻此处。
太美了,那是我理想的桃源,真是一个让人见而忘返的好去处。作者在这如此美妙的地方,仍然不能忘记的是读书。
这才是为这如此美好的地方添上重重的一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才能领略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心神俱佳的氛围。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语句对仗之工整,环境这恬静,无不透露出这才是读书的好地方。这才是大家所认为的家园。
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影响很深,据说作者喜与僧道交际,显然受佛学的影响很深。但是能够在在如此清幽之地,保持读书人和高尚情操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的写作和修饰丝毫不比王维差,且有明显略胜一筹的优势。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是我较早加以背诵和记录的诗词。
诗情画意,闲云野鹤,潇洒舒坦,优哉可羡。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南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1.短篷——小船。
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
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
"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解: 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 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坠楼人,绿珠是石崇爱妾,孙秀想占有她,石崇怒而不给,孙秀便在赵王(司马伦)前陷害石崇,崇因此被捕。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主子)前。”乃投于楼下而死。
韵译: 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荡无存; 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 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大概写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 思。
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
1. 一年级关于山的诗句
2. 一年级有关于山的诗句
一年级关于山的诗句 1.关于山的古诗 1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山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1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小学关于山的古诗
1.《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复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制》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ai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u
3.《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zhi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ao。
4.《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关于山的古诗 1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山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1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4.一年级语文看到高山想到哪个诗句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茅檐》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5、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6、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9.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一年级有关于山的诗句 1.谁有关于山的诗句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2.有关于山的诗词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贾 岛纪 汤 泉维泉肇何代?开凿同二仪。
五行分水火,厥用谁一之?在卦得既济,备象坎与离。下有风轮煽,上有雷车驰。
霞掀祝融井,日烂扶桑池。气殊礜石厉,脉有灵砂滋。
骊山岂不好,玉环污流脂!至今华清树,空遗后人悲。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
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伐毛返骨髓,发白令人黟。
十年走尘土,负我汗漫期。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诗。不见题诗人,令我长叹咨!黄炎培(近现代)莲花峰绝顶南条一脉接仙霞,江浙平分两水涯;读书廿年想云海,攀天今日上莲花;巉坑俯极三千界,缥缈高承万里槎;第一兹游快心事,名山大好属吾家。
董必武(近现代)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
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
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传。坐观瀑楼中对雨晴望诸奇峰,雨看两飞瀑。
黄山当吾前,晴雨皆悦目。范成大浮丘亭知郡望黄山,有浮丘、容成峰,浮丘公、容成子之所游也。
黟山郁律神仙宅,三十六峰雷雨隔。碧城栏槛偃双旌,笑挹浮丘为坐客。
岩扉无锁昼长开,紫云明灭多楼台。云中仙驭参差是,肯为使君乘兴来?西昆巉绝不可至,东望蓬莱愁弱水。
谁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帘底。他年麟阁上清空,却访旧游寻赤松。
我亦从公负丹鼎,来属刂砂床汲汤井。汪道昆(明)九龙潭摩天积石递灵湫,客子寻源到上头。
吴楚江分双白发,轩辕宫近九垂旒。昆仑西北星连海,瀑布高低汉倒流。
忽漫盘空云气合,群龙应奉帝车游。龚自珍(清)黄山铭予幼有志,欲遍览皇朝舆地,铭颂其名山大川,甲乙期,滞*古歙州,乃铭黄山。
我浮江南,乃礼黄岳。秀吞阆风,高建杓角。
沈沈仙灵,浩浩岩壑。走其一支,南东磅礴。
苍松髯飞,丹砂饭熟。海起山中,云乃海族。
云声涛起,轩后之乐。千诗南穷,百记徒作。
惜哉夏后,橇车未经。惜哉姬王,八骏未灯。
中原隔绝,版图晦冥。硅升壁瘗,赧岱惭衡。
岳飞翠微寺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白猿登崖越险涉丛荒,喜遇群猴俯首降。中有白猿能练武,前来向我索刀枪。
赖少其天都峰赋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云来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夹风雨,一点为天都。图成神鬼泣,百岳竞狂呼。
吁嗟乎,余生八万九千岁,始信高士巨眼识浮沉。刘海粟题莲花峰特写芙蓉削出叠穠华,七度攀登弄紫霞。
架壑有松皆翡翠,凌霄无石不莲花。作《云谷晴翠》归途口占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宁复在人间。
八五游历曾非梦,疑昔登临未定山。有路篱雀飞不到,无知松柏老能闲。
要从何处寻丹嶂,莫使匆匆卤莽还。始信峰画松林黄山多松林,此峰独神秀。
天风撼翠涛,劲骨弄清瘦。守此岁寒姿,敢谓冰雪厚。
岂不怀栋梁,永养山中寿。许 国(明)朱砂洞藜杖穿风度涧松,朱砂洞口白云封。
三珠树上一声鹤,人在芙蓉第二峰。陈 亮(南宋)谒金门送徐子宜如新安新雨足,洗尽山城袢溽。
见说好峰三十六,峰峰如立玉。四海英游追逐,事业相时伸缩。
入境德星须做福,只愁金诏趣。李东阳(明)咏黄山寄程太守式之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
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陶行知题黄山游记少年生长黄山边,足迹未到黄山前。
黄山之神如有灵,应已记过万万千。我身未到黄山巅,我心已见黄山之尊严;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与结梦中缘。
泰岱匡庐虽奇异,比我梦中黄山远不及。人生为一大事来,丈夫志在探新地。
屈指三万六千场,归老黄山终有日。此日终须到,此约今日立。
黄山与我愿毋违,看取方子之书助相忆。老 舍黄山小诗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3.有关于山的诗,速回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孟郊: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4.古代有哪些诗人写了有关于山的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
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
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
5.一年级关于柳树的古诗词
描写柳树的古诗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3、《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4、《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5、《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6、《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7、《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8、《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9、《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10、《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11、《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12、《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13、《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14、《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15、《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16、《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17、《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8、《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19、《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0、《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