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的草书
赋的笔顺为:竖、横折、撇、点、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
赋(拼音:fù),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文字。“赋”是形声字,从贝,武声。本义是赋税。也指征收赋税。又有颁布、授予之义。
贝在甲骨文中像海贝的样子。上古贝壳曾被用作货币,所以形旁为贝的字多与钱财的意义有关。武,甲骨文由止和戈组成,表示用武力征伐。赋最初是指交纳的兵甲车马等军赋。《汉书·食货志》上讲:赋供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意思是说:赋用以供给军需,并充实国库用来赏赐。赋与税是有区别的。税是用以供给各种各样的祭祀,并用来奉养天子,提供百官的俸禄,以及众多的杂事费用。因为武由止和戈组成,在古代有半步的意思,可用以丈量土地,以此为根据收田税。所以赋引申指田地税,如田赋。
后来泛称赋税,又引申为动词征税。《说文解字》解释说:赋,敛也。敛即收敛赋税。有聚敛就有分散,往相反的词义方向引申,就有了分的意义。
康熙字典
酉集中、贝部赋·康熙笔画:15;部外笔画:8。《唐韵》《集韵》《韵会》并方遇切。音付。责取也。《说文》:敛也。《尔雅·释言》:赋,量也。注:赋税所以评量。扬子《方言》:赋,动也。注:赋敛,所以扰动民也。《书·禹贡》:厥赋惟上上错。
传:赋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五曰赋贡,以驭其用。注:赋,口率出泉也。《前汉·?法志》: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注:赋谓发赋敛财也。又《韵会》:禀受也,给与也。《礼·中庸》:天命之谓性。
“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的意思是田是第九等,赋是第七等,杂出第六等。
出自《尚书·禹贡》,原文: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全书分5部分:
1、九州。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
2、导山。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
3、导水。叙述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
4、水功。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塞溃决之患。
5、五服。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从此,九州安定。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