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三字经50个励志故事

乐乐11个月前 (03-19)阅读数 8#古诗
文章标签苏秦孟子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6、《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7、《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打印版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打印版,供大家参考。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 贵 以 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 燕 山 , 有 义 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教 五 子 , 名 俱 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 不 教 , 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严 , 师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 , 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 不 学 , 老 何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学 , 不 知 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 人 子 , 方 少 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 师 友 , 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香 九 龄 , 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 , 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 能 让 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 , 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 孝 弟 , 次 见 闻。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 某 数 , 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 而 千 , 千 而 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 , 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时 , 运 不 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 , 曰 西 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 , 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曰 水 火 , 木 金 土。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 , 本 乎 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义 , 礼 智 信。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 , 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 , 人 所 食。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 , 鸡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 , 人 所 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 , 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 , 子 而 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 , 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 , 人 之 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 , 夫 妇 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则 友 , 弟 则 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 幼 序 , 友 与 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则 敬 , 臣 则 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 , 人 所 同。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凡 训 蒙 , 须 讲 究。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详 训 诂 , 明 句 读。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 者 , 必 有 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论 语 者 , 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 , 记 善 言。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 , 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讲 道 德 , 说 仁 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 中 庸 , 子 思 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中 不 偏 , 庸 不 易。

 大 小 戴 , 注 礼 记。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 , 礼 乐 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国 风 , 曰 雅 颂。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 四 诗 , 当 讽 咏。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诗 既 亡 , 春 秋 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寓 褒 贬 , 别 善 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 传 者 , 有 公 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有 左 氏 , 有 谷 梁。

 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

 经 既 明 , 方 读 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 其 要 , 记 其 事。

 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五 子 者 有 荀 扬。

 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文 中 子 , 及 老 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经 子 通 , 读 诸 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考 世 系 , 知 终 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 羲 农 , 至 黄 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号 三 皇 , 居 上 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唐 有 虞 , 号 二 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 揖 逊 , 称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 , 商 有 汤。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 文 武 , 称 三 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传 子 , 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载 , 迁 夏 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 伐 夏 , 国 号 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

 六 百 载 , 至 纣 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òu

 周 武 王 , 始 诛 纣。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八 百 载 , 最 长 久。

 zhōu zhé dōng wáng gāng zhuì

 周 辙 东 , 王 纲 坠。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逞 干 戈 , 尚 游 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始 春 秋 , 终 战 国。

 wǔ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

 五 霸 强 , 七 雄 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 秦 氏 , 始 兼 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 二 世 , 楚 汉 争。

 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 祖 兴 , 汉 业 建。

 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至 孝 平 , 王 莽 篡。

 guāng wǔ xīng wéi dōng hàn

 光 武 兴 , 为 东 汉。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 百 年 , 终 于 献。

 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魏 蜀 吴 , 争 汉 鼎。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号 三 国 , 迄 两 晋。

 so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 , 梁 陈 承。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 , 都 金 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 , 分 东 西。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 , 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 , 一 土 宇。

 bú zài chua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 , 失 统 绪。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唐 高 祖 , 起 义 师。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除 隋 乱 , 创 国 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 十 传 , 三 百 载。

 liáng miè zhī guó nǎi gǎi

 梁 灭 之 , 国 乃 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 唐 晋 , 及 汉 周。

 chēng wǔ dài jiē yǒu yóu

 称 五 代 , 皆 有 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 宋 兴 , 受 周 禅。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 八 传 , 南 北 混。

 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

 辽 与 金 , 帝 号 纷。

 dài miè liáo sòng yóu cún

 迨 灭 辽 , 宋 犹 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 , 金 绪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 , 金 绪 歇。

 yǒu sòng shì yì tong miè

 有 宋 世 , 一 同 灭。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并 中 国 , 兼 戎 狄。

 míng tài zǔ jiǔ qīn shī

 明 太 祖 , 久 亲 师。

 chuán jiàn wén fāng sì sì

 传 建 文 , 方 四 祀。

 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

 迁 北 京 , 永 乐 嗣。

 dài chóng zhēn méi shān shì

 迨 崇 祯 , 煤 山 逝。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mìng

 清 太 祖 , 膺 景 命。

 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

 靖 四 方 , 克 大 定。

 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óng

 至 宣 统 , 乃 大 同。

 shí èr shì qīng zuò zhōng

 十 二 世 , 清 祚 终。

 dú shǐ zhě kǎo shí lù

 读 史 者 , 考 实 录。

 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mù

 通 古 今 , 若 亲 目。

 kǒu ér song xīn ér wéi

 口 而 诵 , 心 而 维。

 cháo yú sī xī yú sī

 朝 于 斯 , 夕 于 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 仲 尼 , 师 项 橐。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古 圣 贤 , 尚 勤 学。

三字经50个励志故事

 zhào zhōng ling dú lǔ lún

 赵 中 令 , 读 鲁 论。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彼 既 仕 , 学 且 勤。

 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 蒲 编 , 削 竹 简。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

 彼 无 书 , 且 知 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头 悬 梁 , 锥 刺 股。

 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

 彼 不 教 , 自 勤 苦。

 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如 囊 萤 , 如 映 雪。

 jiā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

 家 虽 贫 , 学 不 辍。

 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

 如 负 薪 , 如 挂 角。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身 虽 劳 , 犹 苦 卓。

 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

 苏 老 泉 , 二 十 七。

 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

 始 发 奋 , 读 书 籍。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

 彼 既 老 , 犹 悔 迟。

 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

 尔 小 生 , 宜 早 思。

 ruò liáng hào bā shí èr

 若 梁 灏 , 八 十 二。

 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

 对 大 廷 , 魁 多 士。

 bǐ jì chéng zhòng chēng yì

 彼 既 成 , 众 称 异。

 ěr xiǎo shēng yí lì zhì

 尔 小 生 , 宜 立 志。

 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

 莹 八 岁 , 能 咏 诗。

 mì qī suì néng fù qí

 泌 七 岁 , 能 赋 棋。

 bǐ yǐng wù rén chēng qí

 彼 颖 悟 , 人 称 奇。

 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

 尔 幼 学 , 当 效 之。

 cài wén jī néng biàn qín

 蔡 文 姬 , 能 辨 琴。

 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谢 道 韫 , 能 咏 吟。

 bǐ nǚ zǐ qiě cōng mǐn

 彼 女 子 , 且 聪 敏。

 ěr nán zǐ dāng zì jǐng

 尔 男 子 , 当 自 警。

 táng liú yàn fāng qī suì

 唐 刘 晏 , 方 七 岁。

 jǔ shén tóng zuò zhèng zì

 举 神 童 , 作 正 字。

 bǐ suī yòu shēn yǐ shì

 彼 虽 幼 , 身 已 仕。

 ěr yòu xué miǎn ér zhì

 尔 幼 学 , 勉 而 致。

 yǒu wéi zhě yì ruò shì

 有 为 者 , 亦 若 是。

 quǎn shǒu yè jī sī chén

 犬 守 夜 , 鸡 司 晨。

 gǒu bù xué hé wéi rén

 苟 不 学 , 曷 为 人。

 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mì

 蚕 吐 丝 , 蜂 酿 蜜。

 rén bù xué bù rú wù

 人 不 学 , 不 如 物。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 而 学 , 壮 而 行。

 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mín

 上 致 君 , 下 泽 民。

 yáng míng shēng xiǎn fù mǔ

 扬 名 声 , 显 父 母。

 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光 于 前 , 裕 于 后。

 rén yí zǐ jīn mǎn yíng

 人 遗 子 , 金 满 赢。

 wǒ jiào zǐ wéi yì jīng

 我 教 子 , 惟 一 经。

 qín yǒu gōng xì wú yì

 勤 有 功 , 戏 无 益。

 jiè zhī zāi yí miǎn lì

 戒 之 哉 , 宜 勉 力。

 原文鉴赏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版本变化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1949年后,又对《三字经》进行修订。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观内容的修订。如:

 1.关于元代历史的“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改为“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2.关于清代历史的“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改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