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下一句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词作品《水调歌头》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这首词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关于这首词,不仅仅是我,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了这首词,老师还教了这首词改写的歌,所以到现在别的诗词我都背不出来了,到这首却烂熟于心。
一、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呢?
这首词主要写的是中秋节独自一人的惆怅和对远在千里的亲人的思念。其实,咋一看这首诗,都会觉得这就是在写中秋节没能和家人团圆的伤感,但其实上这里面还包含了作者被外放的失落心情。我和我的闺蜜是高中同学,同样都喜欢古诗词,上学那会儿我们就研究过这首词。当时我们是看到“兼怀子由”才开始去深入解读这首词,既然思念亲人只是顺便,那么这大醉一场肯定另有原因。
于是我们查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作的。当时苏轼与朝中的当权者政见不合,于是就自请外放,被调任到了密州,仕途上遭受了冷遇,再加上与弟弟苏辙分离多年,不禁心有所感,于是就作了这首词。
所以,这首词不仅仅是写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写怀才不遇的伤感。
二、苏轼究竟是什么人呢?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上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想而知他的文采是有多么出众,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天赋,在书画等方面也是有很高成就的。
苏轼其实是一个十分豪迈的人,从“把酒问青天”这句就能看出来。我想他当时面对中秋圆月的时候,同样也是抱有期待的吧,期待能和家人团圆,期待仕途圆满。
三、原文及译文
附上原文及译文,方便小伙伴们重温~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