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句诗句出自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欧阳修有很多非常经典的作品,其中一首《生查子.元夕》就是这句诗的出处。诗文描写的是当时元宵节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诗句的前两句就交代了时间:去年的元宵节时。元宵节在古人的眼里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人们纷纷用花灯来装扮这个节日。大街上喜气洋洋,多数人或者商家会用灯谜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一些才子佳人便会通过灯谜来互相了解。所以元宵节的时候,很多人也看成跟情侣有关联的节日。作者先是描写了时间,之后也表述了当时的情景:去年元宵节这一天,花市上点的灯笼亮如白昼。
中国唐代是一个非常有包容性的朝代,尤其是对于女子的要求上并没有其他朝代那么严厉。从唐朝时期开始,古代便有了夜间观灯展的习俗。虽然后期的宋代里大多有宵禁的习俗,但是观灯这个项目还是广为流传了下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本诗第二句就是题目里提到的内容,这是描写在元宵节这天两个有情人相约观灯之后互诉衷肠的情景。此时的月亮已经升到柳树的顶端,时间大约在晚上六七点钟的样子,黄昏以后两人相约一起去闹市上观灯。
如果只是从前两句看,这首诗还是非常唯美的。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可惜的时候后两句诗就是现实狠狠地打击了这一对儿情侣,今年元宵节,即便花灯依旧亮,月亮依旧圆,可却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月上柳少梢头,人约黄昏后谁写的,全文什么?
意思是中秋夜的月亮是最亮的,轻轻的风吹着感到格外清爽。
中秋节,读者诸君,或许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孤寂如斯;也或归心似箭,仍奔波于归家之途;又或阖家团圆,且待吃果饼赏月。但相共通的是,月满如盘,银辉普照,挥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人来世上做什么,月照人间做什么?这是哲学性的“天问”,亦是对千年人情的追问。
扩展资料自古中秋月最明,且把思念遥相寄。从古至今,思念和团圆始终是中秋的基本味道。那是开元二十四年的中秋夜前后,详细日期已不可考,头发花白的张九龄在水边小屋慨然叹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正如前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将池塘与春草相连,鲍照“明月照积雪”将明月与积雪相连,张九龄这一叹,叹出亘古的意境:海月浑然相融。直到如今,人们看海也必然念及圆月。约100年后,唐代宗年间一个普通的中秋夜,一位名叫王健的普通小吏在庭院中闲散漫步,他望着寥落的庭院,高悬的孤月,感慨万千。
突思疾如潮,咏叹出七言绝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余秋雨说,“文官之显赫 , 在官场而不在文。”唯任数职小官的王健,单凭“秋思落谁家”即足以为后人铭记。
欧阳修写的。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扩展资料:
赏析: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