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关于“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百变鹏仔8个月前 (03-20)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华佗平民

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的意思是: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不如拿别人的心思来揣度自己。

所蕴含的道理:“以己度人”容易用自己的主观立场来猜测别人,难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换一个立场,站在别人的角度客观地看问题,就容易理解所面对的局面。

例如:

一个企业老板,如果认为员工工作就是为了钱,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那久而久之,留下的的确就只是为了钱而工作的人,而且为了让员工努力工作,老板付出的金钱成本更高。一旦不赚钱或者找到更好条件的时候,员工就会离你而去,毕竟赚钱的地方还有很多,而且钱不能买来的东西也很多。

扩展资料:

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小故事:

听过一个华佗的故事,华佗医术高明,引起了东汉朝廷的注意。朝廷官员高顺为感恩华佗曾经治好他的病,便私下保举华佗成为太尉府的正式官员。

他找到华佗说:“你吃了这么多年苦,当上真正的官员,也该享受一下了。这进太尉府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啊!”华佗却笑着摇摇头说:“你所求的不是我所需要的。我擅长的是医术,周旋于官场不是我的目标。

民间少了位良医,官场多了个庸才,这不是什么好事吧?”华佗拂袖离去,高顺讨了个没趣,只好作罢。

华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以己度人,要时刻反省自己,是否因为自私而忘记体会别人的感受,是否以自我为中心想当然地去判断别人。

不以己度人,别去轻易给别人下定义,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要善于换位思考,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到别人的境地里去看待别人的言行,对别人多一些理解、多几分欣赏,反而会增加你的人格魅力。

一代做官九代绝是什么意思?它的下一句是什么?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应该说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上一句,因为没有对应的诗词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下一句。整句诗是“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出处:

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原文: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 一作:又)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峡州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写下此诗。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作者简介:

关于“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官就会剥削平民,这些平民家庭会因此连续九代都要受苦受累,无法翻身,另一个意思是指当官的家庭因为得罪许多人,因此接下来几代都会无法翻身,下一句是一家发财九家贫。古人的俗语其实表达的是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积累到的丰富的经验,包含着古代的智慧。

古代的人阶级是非常分明的,知识分子阶级高于平民阶级,而平民往往就是农民或者商人,甚至有一些贫苦的穷人。虽然发展到后来有一些平民借着科举考试,进入了上流的社会,科举考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阶级之间的流动。但是一旦成为了知识分子阶级,他们与平民阶级之间的关系就非常不对等。有一些官员会借着自己的官位来压榨当地的平民,而这样会导致当地平民的损失惨重。

古代的经济发展大部分靠的是农业,大部分平民都是农民,会借着经商方式致富的投机取巧的商人还是少数的。而平民一旦被处于高地位的官员压榨,为了不得罪这个官员,平民们只能甘心被这个官员压榨。因此也导致了一些贫民受苦受穷几代人。这个九代并不一定指的就是九代人,很可能指的是数代,也就是没有具体的数字界限。另一方面,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表达了一味的压榨平民,官员的后代也会因此受到惩罚,九代都无法翻身。

而下一句的一家发财九家贫,与上一句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因为当时社会能够获取的资源很少,如果当地有一家人非常的有钱,能够获得了大部分的资源,他就会抢走其他的平民所能拿到的资源,那么剩下的那九家或者多家平民家庭就会因此受穷。这两句话其实就是在警示那些当官的人和有钱的人不要一味的压榨平民,牺牲别人而获取得来的利益,并不值得提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