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故事---“祈泰山五福”
1、 平安之福
“登泰山 保平安”,祈祷平安,是大多数游客攀登泰山怀着的美好愿望。泰山老奶奶,更是老百姓心目中“有求必应”的平安守护神。多少人,怀揣着对平安吉祥的向往,对泰山老奶奶的虔诚,攀登泰山,祈福纳祥。
2、 求子之福
泰山老奶奶能福佑众生、广布恩露,人们信奉为滋生万物、主管生育的送子娘娘,泰山求子风俗从古至今持续已久。祈求而得的孩子受泰山老奶奶福泽,将会茁壮成长。日后一旦生儿育女,必定要到泰山还愿。若求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
3、 生死之福
“魂归蒿里”,蒿里山,位于泰山之前,是世界华人的魂魄所在。泰山主生死,而蒿里山在泰山旁,被公认为是聚敛魂魄的鬼都。穿过奈河,进入蒿里山阴曹地府,魂魄在这里得到转世,也就有了人们的今生来世。
4、 家宅之福
“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刻在泰山石上的“泰山石敢当”被尊为“镇宅之宝”。石敢当具有镇宅、厌殃、消灾、弭难、保佑平安等功能,可保家宅平安。
5、 祈愿之福
每年三月十五和三月二十八分别是泰山老奶奶和东岳泰山神的寿诞,这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都会从四面八方而来汇聚泰山,焚香祭拜,共同为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神祝寿祈福。
二、延伸阅读——传统五福
福开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人们孜孜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福、追求福的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不仅提出了体现中华特色“福”,而且以“福”字为中心衍生出“福气”、“福分”、“福地”、“福相”、“福门”、“福将”、“福泰”、“福星”、“鸿福”等一系列概念,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福文化”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五福”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福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福理想”的标志。
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经常说“五福临门”。“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长寿、富贵、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传统习俗中,五福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
1、长寿之福
《尚书》把“寿”列为五福之首。后世注解者对《尚书》中“寿”字的解释比较一致,都理解为“长寿”或“高寿”之意。
首先,长寿理想体现中华民族敬重人的生命价值。古人强调,人为万物之灵长,应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尚书·泰誓上》提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隋唐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卫生歌》中说:“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穹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萁裘五福寿为最。”正是出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敬重,寿命长短才显得至关重要。人生的一切幸福都建立在生命存续的基础上,生命价值与寿命长短紧密相关,寿命长短自然成为衡量生命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
其次,长寿理想是社会各阶层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在中国历史上,祈求长寿在各个社会阶层中都具有高度的社会共识:封建帝王希望“万寿无疆”,平民百姓向往“寿比南山”,父母期待新生婴儿“长命百岁”。活多少岁方为长寿?孔子嫡孙、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其编订的《五经正义》中说:“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庄子·盗跖》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再次,长寿理想的实现途径是奉行养生之道。在追求长寿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了融合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修炼方法于一体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道家和道教重视修炼养身,将长生不老作为身体修炼的终极目标;儒家强调道德养生,孔子提出“知者乐,仁者寿”,董仲舒对“仁者寿”的原因作了精辟解释:“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最后,长寿理想与多子多福观念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父系血缘为本位的社会,父系血统的延续至关重要。个体寿命久长既有利于婚育,更有利于人丁兴旺、传宗接代和永继香火;子孙众多不仅仅是个人的福气,更是家庭和家族的福分,即所谓“多子多福”。
2、富贵之福
《尚书》把“富”列为第二福。现代注解者对《尚书》中“富”字的解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界定为“富裕”,有的解释为“富足”,有的理解为“富贵”。“富裕”说和“富足”都是从经济角度强调物质财产或财富的充足富余。“富贵”说则包含了经济与政治两个维度,其中“富”主要指物质财富和经济地位,“贵”主要指官职禄位和政治地位。综合而言,“富贵”说既包括“财”也包含“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深厚民间基础的“财文化”和“禄文化”。获取富贵,避免贫贱,是中国传统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追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富贵之福的实现途径有二:一是发财致富。福与富起源于同一个字,古人对“福”的释义多作“富”,“福”与“富”可以互解;中国传统吉祥图《百福图》就是以古字体写出各样“福”与“富”字一百个,《百福图》中“福”即“富”。东汉训诂学家刘熙《释名》说:“福,富也。”传统社会里的“财”主要指物资和金钱,也可以称为“利”。古人认为求财谋利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二是功名致贵。在中国传统社会,“禄”被认为是福的重要标志之一,“禄,福也”。功名利禄的核心是获得权力和做官从政,只有获得功名利禄,才能体现社会地位的“高贵”“显贵”。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广大平民阶层获得官职和权力的唯一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即所谓“学而优则仕”。传统社会的官位不是非功利和超功利的,掌握权力也能获财,如“当官发财”“加官进禄”。富贵是“钱”与“权”的结合,既有钱又有权,就能享受富贵之福。
3、康宁之福
《尚书》把“康宁”列为第三福。何谓康宁?有的解释为“平安而无疾病”,有的解释为“身心舒泰无疾病”,有的理解为“康健平安”。归纳起来,“康宁”就是身心健康和平安无事,具体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主要指生理层面,其标志是没有疾病缠身,没有疾病困扰。古人非常重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格言联璧》中说:“无疾病缠身,谓之福。”“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实用的“养身”经验,如卫生养身、饮食养身、运
动养身、修炼养身、药物养身、治疗养身等,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传统“养身文化”。
二是心理安宁。心理安宁主要指心灵宁静和心态平和,也就是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心理健康。古人认为,达成心理安宁的具体方法很多,其根本途径在于“养心”。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
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格言联璧》提出“六心”说:“闹时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三是平安无事。“平安”就是没有风险,没有遭遇危险,“平安是福”的观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源远流长。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无灾无难便是幸福。“无兵凶荒歉之岁,谓之福。”“无事之家,不知其乐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
4、 好德之福
?《尚书》把“攸好德”列为第四福。攸,所也;好,喜好;攸好德,所爱好的美德。以德为尚也是一种幸福,而且是幸福的根本所在。遵循厚德载福和积德成福的理念,把爱好美德视为人生幸福的要素之一,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福文化的鲜明特色。五福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着生性仁厚,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在古人看来,德是福的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不断增长,培植其他四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五福。千百年来人们这样祈盼,为此付之行动,成就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式样——“五福文化”。
?“德”的含义非常丰富,几乎包括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一切有关社会人生的健全身休、健全心理、健全道德、健全社会功能等健全通则都包括进
来了。《左传》襄公七年:“恤民为德。”《韩昨子·二柄》:“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管子·心术上》:“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庄子·外篇·缮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者也。”德是什么?德是性情的端端正正的体现。《礼记·大学》:“德者本也”。德是万事万物、人生社会的根本。
?“好德”是一切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晋人范文子说:“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又说:“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儒家提出以行善为中心的“德福一致”思想,倡导仁爱、忠义、礼仪、睿智、诚信等五种道德准则,践行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五种美德品质,实现大德必寿、义而富贵、善者康宁、修德善终。
品德修养如何转化为福?一般是经由行善积德再实现积德成福。《尚书·汤诰》说:“天道福善祸*。”孙思邈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周易》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认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孔子主张以义取利,反对见利忘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清人石成金认为,幸福不会“不期而至”,只有先播种才会有收获,行善修德就是一种“种福”行为。“世人皆欲长寿富贵等类,但此诸福,未有不从种根而生者。盖言行有利于人者,俱为之方便,即俱为种福。兹非方便于人,实种福于己。”石成金还为世人如何行善积德开出十个方子: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5、 善终之福
《尚书》把“考终命”列为第五福。考,老也;终命,高寿善终;考终命,即尽享天年,长寿而亡,寿终正寝,民间的通俗说法为“好死”。善终者能避免横祸,无疾而终,心无烦恼与牵挂、安然而自在的离开人间。善终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个体生命历程中最后享受的“福分”。
考终命含义非常丰富。一是坦然面对死亡。死亡是每个人必然面对的人生归宿,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不同的生死观念。古人认为,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是衡量善终的首要标志。儒家提倡的生死观是乐天知命,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既然生不由己,死亦天命,那么,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把握住“生”。道家主张自然主义生死观,强调要顺应自然。庄子认为,人的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像永远有黑夜和白天一样,这是自然规律。“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二是无疾而终。在离世的时候,没有遭受慢性疾病的折磨和痛苦,而是机体的自然衰老,,生命的自然终止。无疾而终取决于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既要珍惜
生命,明白养生、养心之道,又要懂健身之法,还要知调养之术。无疾而终的欲求具有非常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三是终生无憾。个人安然离世,所有的欲求得到满足,所有的愿望得到实现,
没有留下遗憾,没有留下后悔,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大地。
四是死得其所。儒家认为,“善终”不仅体现在自然生命的绵长,也体现在死的社会价值上。儒家推崇个人为了集体利益而慷慨赴死的价值取向,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义凛然。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古典祝寿长辈佳句
陈俊,我国福建省永泰县人,生于公元881年,卒于公元1324年,活了443岁,是历史记载中最长寿的中国人。
当年,陈俊行医到永泰,看见汤泉村(今称永泰县梧桐乡汤埕村)山青水秀,温泉遍布,好山好水,就留下。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的敬重。到了晚年,他无法自食其力,“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后来,老人年岁不断增高,肌体逐渐萎缩,身躯变得愈来愈小,“形如小孩”。陈俊活到四百多岁的时候,整个体重,只剩下不到十斤(五公斤)。行动十分不便,于是众乡邻就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都称他为“菜篮公”。汤泉村人看到陈俊老人这样高寿,感到非常稀奇,都把他当成世间宝贝来供养,甚至是当成神明附体来看待。平时,乡亲们连到田间劳动,怕老人孤单,都喜欢把老人带到田边地头,一边劳动,一边与之聊天,饿时喂以人乳,彼此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陈俊去世后,乡邻们将他的遗骨塑像安放在汤泉庙作为纪念,并誉称为“小彭祖”(传说彭祖活了800多岁)。陈俊生平事迹被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留到清代。“菜篮公”的名字和传说至今仍在永泰县一带广为流传。当然,陈俊活到443岁只是县志中的记载,至于科学性如何,现在就不得而知了。
拓展内容:
长寿就是指寿命长。人可以无穷进阶,人的可塑性、和可改造性很强。
人活多大年龄为长寿?据古籍记载,人的自然寿命(天年)当在百岁以上。明·张介宾《类经·卷一·摄生类一》注:“百岁者,天年之概。”俗语有“百年以后”,即指死亡。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有趣的寿称鲜为人知。喜寿:七十七岁,因“喜”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称。米寿:八十八岁,因“米”字拆开来刚好是数字“八十八”故称。白寿:九十九岁,因“白”字乃“百”字缺“一”,故称。茶寿:一百零八岁,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称。
中医经典著作《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书法家王靖先生作品《长寿》
书法家王靖先生作品《长寿》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期德全不危也。”《灵枢·天年》云:“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尚书·洪范》篇云:“五福:一曰寿。”汉·孔安国《传》(《注》)云:“百二十年。”唐·孔颖达等《正义》(《疏》)云:“人之大期,百年为限。世有长寿云‘百二十年’者,故《传》以最长者言之,未必有正文也。”又,古人将寿命的长短分为上、中、下三等,但具体年龄说法不一。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云:“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唐·孔颖达等《正义》云:“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养生经》云:“黄帝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庄子·盗跖》云:“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太平经·解承负诀》云:“凡人有三寿,应三气,太阳、太阴、中和之命也。上寿一百二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云:“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
看来,将60岁作为长寿的年龄,下限太低,绝大多数不一定认同。而过百岁者虽有之,但终属少见。80岁作为长寿的最低年龄,多能认同与接受。
祝福长寿、吉祥健康的中国画作品很多,有齐白石《长寿图》,吴昌硕《松鹤》,朱宣咸《人长寿》、《寿桃》,娄师白《长寿图》等。
1.求古风一点的老人生日祝寿词 要求古风的,
老人祝寿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寿百岁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松龄长岁月 皤桃捧日三千岁鹤语寄春秋 古柏参天四十围愿献南山寿 年齐大衍经纶富先开北海樽 学到知非德器纯绿琪千岁树 杖朝步履春秋永明月一池莲 钓渭丝纶日月长寿考征宏福 闲雅鹿裘人生三乐文明享大年 逍遥鸠杖天保九如燕桂谢兰年经半甲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瑶池春不老 设悦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寿域日开祥 称觞有菜子九畴福寿已双全王树盈阶秀 玉树阶前荣衣兢舞金萱映日荣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范陈九五福桃熟三千年贤淑七旬人经几度七二风光现出麻姑仙草导引三摩地应独有三千岁月结成王母皤桃璇阁数华年恰合蟾圆一度瑶池看桃实预期鹤 耸千春相夫教子壶范久钦际此欣逢设悦日积福延龄期颐预卜而今初倍及笄年萱寿八千八旬伊始范福九五九畴乃全设悦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 龄百岁有奇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
2.中国古代 给晚辈、平辈、长辈祝寿时的祝词有哪些一、给长辈祝寿时的祝词:
1、愿献南山寿,年齐大衍经纶富。
2、寿考征宏福,闲雅鹿裘人生三乐。
3、天数五,地数五,五十五年,五世同堂,共仰一人有庆;春八十,秋八十,八旬八月,八方万国,咸呼万寿无疆。
二、给晚辈祝寿时的祝词:
1、如日之升,名高北半。
2、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三、给平辈祝寿时的祝词: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扩展资料:
祝寿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受历朝历代的推崇。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爱戴(孝敬)老人,通过祝寿而祈望长寿之事不泛其例。
民间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美德,给老人祝寿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年高龄长者为寿,庄子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古人有 “六十为寿,七十为叟,八十为耄,九十为耋,百岁为星”之称。
祝寿多从60岁开始,习惯以虚岁计算,且老人的父母均已过世。开始做寿后,不能间断,以示长寿;祝寿重视整数,如60、70、80等,逢十则要大庆。尤为重视80大寿,隆重庆祝老人高龄;祝寿有“庆九不庆十”之说。
如老人过60岁寿辰,并不是整60岁才做寿,而是59岁,“九”取长久之意,认为九是最尊,最大的数字,希望老人从做寿开始越活越长久;祝寿时,一般定于生日之日,要设寿堂,向被庆贺的长辈老人送“寿礼”,还要举行一定的拜寿仪式,参加寿宴等等。
3.有哪些给老人祝寿的诗句《闻父亲五十大寿而歌》
五十大寿适深春,
弦歌竹曲贺群宾.
紫萱常笑凝芳瑞,
青松又见披绿襟.
白发犹展千里志,
银丝激励后来人.
杖乡之年重策骏,
满腔豪气再征程.
白羽千千藏头诗
《祝福奶奶生日快乐》
祝 愿华夏山河暖,
福 临牛年美梦圆。
奶 奶宽厚体康健,
奶 奶慈祥笑开颜。
生 性高雅显风范,
日 子惬意花满天。
快 意幸福寿无限,
乐 庆生日合家欢。
古稀悄至寿比天
鹤发松龄万古全
家藏书卷三千牍
驻世神明五百年
4.有关祝寿的句子祝寿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祝寿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辈至亲,近邻厚友也多临识贺。整寿礼有寿幛、寿衣、寿人(糕点)、寿桃(面蒸)等;一般过寿只有寿人、寿桃。
首先请老寿星的儿子辈代表献祝寿词。
请老寿星的孙子代表辈献祝寿词。
1、请老寿星的儿子、儿媳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请老寿星的儿子、儿媳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儿子、儿媳们回赠祝愿词
2、请老寿星的女儿、女婿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二拜,祝老寿星万事如意、晚年幸福;
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后福无疆。
(请老寿星的女儿、女婿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女儿、女婿们回赠祝愿词
3、请老寿星的孙子、孙女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吉祥如意、富贵安康;
二拜,祝老寿星事事顺心、幸福长伴;
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身体安康。
(请老寿星的孙子、孙女们献寿词)
请老寿星为孙子、孙女们回赠祝愿词
4、请老寿星的外孙子、外孙女上堂
一拜,祝老寿星寿比天高、福比海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同辉、春秋不老;
三拜,祝老寿星生日快乐、福星高照。
(请老寿星的外孙子、外孙们献寿词)
回答可能。.额。不完整。但希望你能用的上。.
你不是在线等吗,怎么还不定?
5.生日祝词长辈的要经典的祝男女寿 九如之颂 松柏长青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南山献颂 日月长明 祝无量寿 鹤寿添寿 奉觞上寿 海屋添寿 松林岁月 庆衍箕畴 篷岛春风 寿城宏开 庆衍萱畴 天赐纯假 晋爵延龄 称觞祝假 祝夫妻双寿 福禄双星 日年偕老 天上双星 双星并辉 松柏同春 华堂偕老 桃开连理 鸿案齐眉 极婺联辉 鹤算同添 寿域同登 椿萱并茂 家中全福 天上双星 祝男寿 东海之寿 南山之寿 河山同寿 南山同寿 天保九如 如日之升 海屋添寿 天赐遐龄 寿比松龄 寿富康宁 星辉南辉 耆英望重 祝女寿 王母长生 福海寿山 北堂萱茂 慈竹风和 星辉宝婺 萱庭集庆 蟠桃献? 璇阁长春 眉寿颜堂 萱花挺秀 婺宿腾辉。
6.子孙献上祝寿之礼或鲜花给长辈的诗句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
另外还有: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寿百岁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松龄长岁月 皤桃捧日三千岁 鹤语寄春秋 古柏参天四十围 愿献南山寿 年齐大衍经纶富 先开北海樽 学到知非德器纯 绿琪千岁树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莲 钓渭丝纶日月长 寿考征宏福 闲雅鹿裘人生三乐 文明享大年 逍遥鸠杖天保九如 燕桂谢兰年经半甲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瑶池春不老 设悦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寿域日开祥 称觞有菜子九畴福寿已双全 王树盈阶秀 玉树阶前荣衣兢舞金萱映日荣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范陈九五福 桃熟三千年贤淑七旬人经几度七二风光现出麻姑仙草 导引三摩地应独有三千岁月结成王母皤桃 璇阁数华年恰合蟾圆一度瑶池看桃实预期鹤 耸千春 相夫教子壶范久钦际此欣逢设悦日 积福延龄期颐预卜而今初倍及笄年 萱寿八千八旬伊始 范福九五九畴乃全 设悦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 称觞逢此日祝萱 龄百岁有奇。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