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七德》笑从中来文言文

梵高11个月前 (03-20)阅读数 7#古诗
文章标签太宗屠户

1. 文言文《樊重树德》翻译

樊重,字君云。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长耕种庄稼,并且喜欢做生意。樊重性情温和厚道,做事情很讲究法度。他们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但子孙都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樊重经营家里的产业,非常得法,一点损失浪费都没有;他使用仆人、佣工,能够人尽其用。所以家里能够上下同心戮力,财产和利润每年都成倍增长。以至于后来拥有田地三百余顷。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层楼高阁,四周有陂渠灌注。樊重家还养鱼、养牲畜,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满足他们。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樊重的钱财积累至成千上万,他便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之间为一些财产而争斗,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来解决他们兄弟之间相互愤恨,相互诉讼。本县的人都称道樊重的行为和品德,将他推为三老。

樊重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给别人的钱财多达数百万,他在遗嘱中安顿子女们将那些有关借贷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掉。向他借贷的那些人听说后都感到很惭愧,争先恐后地前去偿还。樊重的孩子们都谨遵父亲的遗嘱,一概不接受。

(1) 樊(fán)重:樊重,生卒年不详,字君云,西汉末年南阳湖阳(今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人。樊姓发源于河南济源,在河南繁衍兴旺,其中有一支迁至今唐河湖阳,迅速繁衍成为南阳郡大姓。湖阳樊姓至樊重,在西汉末、新莽初,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庄园主。樊重有子樊宏(参见《 刘秀的舅舅寿张侯樊宏 》)、樊丹,有女樊娴,嫁于舂陵宗室南顿令刘钦,生刘演、刘秀、刘仲三兄弟,其中刘演死于更始皇帝迫害,刘仲在征伐山东时死于战阵,刘秀于公元25年在河北高邑即皇帝位,被称作汉光武帝,创立东汉195年基业。[1]

(2) 尝:曾经。

(3) 嗤:讥笑,嘲笑。

(4) 皆得其用:都能让它们派上用场。用:用处。

(5) 向:从前的、旧的。

(6) 咸:全,都。

(7) 已:停止。

(8) 谚:谚语。

(9) 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0) 假:借。

(11)然:然而。

(12)梓(zǐ) 漆:梓树和漆树。

(13)作:制作。

(14)积:积累。

(15)欲:想要。

(16)器:器物;家具。

(17) 树:种植。

(18) 计:计划

2. 搞笑文言文

屠户创业未半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今天下浩浩汤汤,方圆七里,此诚能以径寸之木,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然侍卫之臣其龌龊亦耐不得,忠志之士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盖追屠户终日看场中美色,愈看愈入。诚宜伐竹取道,去国怀乡,不宜开张圣听,面刺寡人之过,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臭油坏酱,陟罚臧否,鳞次栉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示其尻尾,袒胸露乳,以昭陛下636f70797a6431333433623763之不惠。

侍中侍郎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此皆禽兽,跳踉大?,是以屠户简拔似与游者相乐。愚以为读书之事,悉以咨之,必能读《点击》至四鼓,洒然不倦。

将军黔之驴,性行甚爱一鸣,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屠户称其“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以众议举仲永为太守。愚以为论战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其旗靡,其辙乱,环而攻之而不胜。

亲脚扑朔,远眼迷离,此先汉所以百废具兴也;亲眼迷离,远脚扑朔,此后汉所以颓然乎其间也。屠户在时,每与臣弛担持刀,眈眈相向,未尝不叹息于吾射不精乎。太行,王屋,邻人京城氏之子,操蛇之神,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倾覆,终无所成。

臣本没分晓的纯汉,高可二黍许,躬耕于隐土之北,苟全性命于荡倚冲冒,不求闻达于滁人。屠户不以臣凶强侠气,顾左右而言他,三顾臣于破山寺中,由是感激,遂许屠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后值倾覆,受任于尻尾之际,奉命于两股之间,尔来至则无可用矣。

屠户知臣停杯投箸不能食,故临崩寄臣以径寸之木。受命以来,左牵黄,右擎苍,只识弯弓射大雕,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少年狂,故凭阑袖拂张睢阳,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今南海已定,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当奖率三军,八百里麾下炙,杂然而前陈者。此臣所以报屠户乘风归去之职分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则虞世南,睢阳,方平之任也。

愿陛下为伊消得人憔悴。不效,则毙之,以告屠户之刀。若无小说家言,则责世南,睢阳,方平之慢。陛下亦会宾客大宴,断其喉,尽其肉。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翻译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231633231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4. 语文七上到八下所有古文,古文

5

课《世说新语》两则

作者: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

课《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5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欤(y)?

5. 白居易七德舞的注解

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注释:

1白旄黄钺定两京:旄(mao)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之竿首。钺(yue)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2擒充戮窦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

3亡卒遗骸散帛收: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

4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5魏征梦见子夜泣:大臣魏征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征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哭泣。这一天晚上,魏征果然去世了,太宗亲自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从前殷高宗武丁,在睡梦之中得到良臣傅说;而现在我呢,却在醒来之后失去了贤臣魏征!〕”

6张谨哀闻辰日哭: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现在太阳位于辰位,根据阴阳忌讳,不可以哭,哭了不吉利。〕”太宗却道:“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我们君臣的情义深重,像父子一样。我的悲痛发自于内心,还能管它是什么时辰!]”说完痛哭。

7 怨女三千放出宫:太宗对他的侍臣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愍(man)本义指令人忧患;痛心的事情]。

8 死囚四百来归狱:太宗还深怕产生冤狱,常常亲自过问案件。贞观六年,太宗亲自理狱,最后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明年秋天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

9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绩(ji)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古代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看得很重,理发与剃须都是忌讳的事情〕,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

10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

全诗串讲

七德舞,七德歌,从武德年间传至元和;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听歌看舞了解乐曲的含意,乐曲终了,向各位陈述此事。太宗十八岁便开始打天下举义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黄钺攻取两京;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岁统一天下,丰功伟业成。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家强盛、太平。平定乱世,建立大业为什么如此神速?

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安葬阵亡将士遗骸,官府散帛将零星遗骸收。饥贫被变卖的老百姓子女,太宗帮忙用重金回赎。良臣魏征及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为之痛哭。放大量的宫女出宫,让她们自由婚配。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得特赦。太宗剪自己的胡须烧药为功臣,大将李绩感激涕零报之以身。太宗帮忙吮血治箭伤安抚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效死。太宗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歌七德,舞七德,圣主的言行,应是后世无穷的典范。哪里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哪里只是为了夸耀文德!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开国与治国安邦的艰难备至!

6. “笑”在古文中都有哪些释义

在历史长河中以及文学作品中,留下许多有关于笑的故事。 著名的例子有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不笑,在虢石父的提议下。周幽王命人点燃了骊山标示西戎攻击的烽火,传递京城告急的警报,结果各诸侯纷纷率兵前来支援时看到骊山歌舞升平,才知被戏弄。而褒姒看到焦急万状的诸侯和士兵们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后来西戎果真攻打周朝都城丰镐,周幽王再点烽火时却无人理会,结果这褒姒一笑竟关系着周朝的存亡。 《孟子·梁惠王上》里有这样一则成语故事:五十步笑百步,讲的是孟子用两军交战来向好战的梁惠王做比喻。说刚刚擂起战鼓,兵刃相交时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有人跑了一百步停下。跑了五十步的人则嘲笑跑了一百步的贪生怕死,却忘了自己虽然逃的没旁人远却也是逃了。 在成语中有关于笑的故事还有人笑亦笑等。 杜牧的诗《过华清宫》中写了:“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讲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为博得贵妃欢心,就派人从数千里外的南方用千里马运送回荔枝。 在诗、词句中关于笑的还有如苏轼的《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等。

7. 紧急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1.窃:偷偷地2.已:完了。3.辄:就。4.暮:晚上。4.或:有的。5.因:于是。6.去:离开。7.异:认为……奇怪。8.被:通“披”,穿。1.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2.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同乡的小孩

争先挡道取笑,王冕也大笑。

体会:学习要勤奋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8. 古文翻译《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

《七德》笑从中来文言文

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搜狗百科-陈元方候袁公

9. 高人帮忙翻译文言文句子

一部分是我自己翻的,有些不确定的地方专门在网上查过了.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百姓都以为大王很吝啬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士大夫这一类的人,一谈到老师、弟子的称呼,就大家聚在一起非笑他

3.族庖月更刀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子孙对待它们不珍惜,拿起来送给别人

5.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后来的刺史名荣荐举臣为秀才

6.举类迩而见义远

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7.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8.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唯恐不能杀完,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

9.举世而誉之而不加沮

全世界的人骂他、反对他,他决不改变自己的方向

10.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

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

11.人皆得以隶使之

人们得到了他都像对待奴隶那样奴役他

12.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大王派了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

13.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情意那样诚恳,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

1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

15.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

使犯死罪的人改过自新并完全交待自己的罪过

16.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侯生(侯嬴)竟然没有一言半语相赠

17.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18.归去来兮辞

回去咯(归去来兮辞是文章名)

19.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

20.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

21.可烧而走也

可以用一把火烧了后离开

2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

2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祭祀之事,就像诸侯会见,瑞章甫(古代服装),愿意担任赞礼人

2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2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察它成功与失败,兴盛和衰败的规律

26.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兴尽悲来,明了盈亏皆有天数,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2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

28.衡少善属丈

衡(一个人)在小时候擅长挥丈

29.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盘踞在几亿丈高的城上,面对深得不能预测底的深渊,以这些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30.蔺相如固止之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

31.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根基还不够牢固,而追求树木的高度

3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

33.险以远,则至者少

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34.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插茱萸时少了一个人.(诗中为: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3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

下一句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说出一幅对联。

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琴、瑟、与琵琶,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同时包含中国乐器琵琶和琴瑟的名称,寓意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猖狂,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容应对:“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和魍魉都是传说中的怪物名字,合起来常是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而偏旁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憎恨而用的称呼,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扩展资料

这幅对联是典型的拆字联,“琴瑟琵琶”四个字上面有八个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国联军,上联暗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对句“魑魅魍魉”,四个字中的“鬼”都是在边上,合加手是拿“四小鬼鬼鬼犯边”意寓八国联军贸然侵犯中国的边境,也是用拆字法,把帝国主义分子鄙称为“四小鬼”。这八国联军,有来自北美的,有来自东亚的,有来自西欧的,有来自南欧的,东南西北四方都有,正是来自四方之鬼。

从内在字形结构看,对联讲究对仗,此句联语不仅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