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

桃子11个月前 (03-21)阅读数 8#古诗
文章标签孔子论语

释义:

不成熟的女孩和品质差的男人都很难相处,亲近了会蹬鼻子上脸,疏远了就要黑你。

出处: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扩展资料: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被认作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也有为这句话辩解的;他们把这句话的女子的“女”说是另外个字意的“你”,小人说成是“小孩”,但真正翻译起却重叠,变成孔子说话反复,而且还像是骂人的,孔子一个文人不可能话说不直,也不可能低俗骂人,那不通。

其实对比现实,孔子这句话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只不过是孔子作为一个男人一时间的感触,与异性和下人相处很难的意思,并没有多大深意的话语。

上述《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的种种诠释中,宋人的“女子”为特称说和今人对“与”字的新解最具启发性。此句的“与”字前人都解为并列连词,相当于“和”。但并列连词前后的名词或词组应该是相等的。

“女子”和“小人”并非相等的名词,“女子”相对的应该是“男子”,“小人”相对的应该是“君子”或“大人”。从此而言,牛多安、刘兆伟等否定此句的“与”字为并列连词,自然是正确的。

宋人从逻辑上认定此章“女子”为特称而非全称,但“女子”作为特指需要有定语进行限制,只有找出“女子”的限制性定语,此章“女子”作为特指才能落实。此章“女子”有没有限制性的定语呢?笔者以为有,只不过此限制性的定语,不在“女子”前,不是“唯”字,而是“女子”后面的“与小人”三字。

“小人”《论语》中二十四见,杨伯峻(1909-1992)《论语词典》认为义为“无德之人”二十次,作“老百姓”解四次。也就是说,《论语》中所谓“小人”,基本上就是指“无德之人”。《论语》此章也当如此。

“与”字牛多安、刘兆伟等解为“党与”,解为“从”、“亲”,令人耳目一新。不过,笔者觉得还是训为“同于”、“比于”、“类”、“如”好。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与……一样”、“同……一样”、“类似于”、“如同”的意思。

《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郑玄(127-200)笺:“卫之诸臣行如是,不与诸伯之臣同。”“与”、“同”义近,即“与……一样”。

《淮南子·泰族》:“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举其所与同”即“举与其一样的”。

《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韦昭(204-273)注:“与,类也。言饫礼所以教民敬戒,昭明大体而已,故其诗乐少,章典威仪少,皆比类也。”此“与”是“比类”的意思。

《张子正蒙·乾称上》:“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吾与也”即“吾类也”,也就是“与我们一样”。至于“与”训为“如”,更是通训。

《广雅·释言》:“易、与,如也。”王念孙(1744-1832)《疏证》:皆一声之转也。宋定之云:“《系辞传》:‘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像’即如似之意。”“孰与,犹孰如也”,“弗与,犹弗如也。与、如、若,亦一声之转。”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与”能训为“如”,那么《论语》此章的“与小人”就可作“如小人”,也就是“象小人一样”。

古汉语的定语一般是前置,但也有后置的。定语后置常以“中心词+定语+者”形式出现,如《论语·卫灵公》:“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孟子·梁惠王下》:“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即“可终身行之之一言”,“穷民而无告者”即“无告之穷民”,“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都是以“者”为标志将定语后置。但没有“者”字标志的定语后置文献也多有之。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百度百科

帮我女朋友做下这2题1尽可能多地罗列格言警句说明综合素质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省略前半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因为在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能卒章显志,突出何陋之有的主题,不像君子居之那么直白没有韵味,所以后来改了。

1:出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

释义∶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2:出处:刘禹锡《陋室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义:有什么落后的呢。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把自己所居住的草庐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对比,结尾用孔子名言点题表达了由于自己品德的高尚,即使是简陋的草庐也不觉得简陋了。

孔子说:(“虽然是落后的地方,但只要君子在这里居住,)又有什么落后的呢?”

《论语·子罕》原文是: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而本文却省略了前句,为什么?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第14段,全句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因为不知道您说的是哪篇文章,只能猜测该省略了前面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文章是在后半段“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做文章,同前半段没有多大联系,所以省却了,“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这前半部分。

论语·子罕 原文是: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而本文却省略了前句,为什么?

论语·子罕 原文是: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而本文却省略了前句,为什么?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论语子罕》中原为: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而《陋室铭》中却省略了前半句,为什么?

首先,引用没说一定得引全部 可以摘一些来引用;

其次,引用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 这里是间接引用 借孔子的意思来表达 又不是表示孔子所说的那个完整的意思;

再次,这样写比较精炼,而且写:“何陋之有”,读者就会联想到“君子居之”,没有必要写下去,含蓄一些。这样写就能隐喻自己是君子了。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法正朱明代表什么意思 朱明什么意思 下一篇:卖萌语录 女生卖萌的语录

论语里: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意思?要标答。

子曰:“德之不休,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由也。”的意思?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徙:本意是迁移,这里是指徙而从之,即实践

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就不闭塞落后了。”

论语.子罕中 陋,如之何什么意思

《论语》中“漏"字的意思同现在差不多,就是简漏、粗漏、不完善的意思。

“如之何"是口语,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拿他怎么办"。

《论语子罕》 何陋之有为什么放最后

原文9.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九夷是东南方一带蛮夷之地,当时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南方省份的边区。这些地方还没开发,还是披发文身,非常落后的地区。

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个地区太落后,没有文化,野蛮得很,怎么办?孔子说地区不怕落后,只要真有道德、真有学问的人,去任何地方,在任何时代,自己都有自处的办法,那有什么关系?

本句可与“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相关连。同时,我们也真的不用过分去执著那些外在的要求。

共有哪几部分组成?

一、《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二、内容有: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读孔子云何陋之有时应怀着怎样的语气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 孔子是历史人物,虽然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从历史的高度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他毕竟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受现实的影响。他说的话,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当时,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有些话即使在当时就明显的错了。比如:“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就不符合孔子思想的精神。曾子之徒写的《孝经》就作了修正:“曾子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东汉经学家赵歧在其《孟子章句》中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篓上》)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转引自《十三经注疏》)这种背经合道的理解到荀子时就很系统很完整了。荀子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孔子斥责认为“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的子贡曰:“小人哉赐不识也”(《荀子·子道》)。看来,孔门嫡传,都悄悄但又积极地在修正孔老夫子的错误,而俗儒则恶性发展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三讳”。秦汉以来又归结为一讳:为君讳,不仅讳君之过,而且讳臣之功:一切成就归功于天子圣明,一切过错皆臣民罪过。留毒至今,仍被视为伟大的政治家风度。“子为父隐”是孔子原本说错了,“君子儒”修正之,违经合道,继承和发展了孔了思想;而“小人儒”恶性发展之,从经反道,歪曲败坏了孔子思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的命运更糟:孔子本来没说错,完全是后人有意或无意地歪曲或误解了 从文字看,这句话,按照逻辑分析,“唯”如果是副词,作“独、只、仅仅”讲,这是历来普遍的用法。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就是这样译的。意思是: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但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并非所有“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则这句话是特称而非全称的命题。“唯”字还可作句首的语气词用,这样,这句话的意思是“阿,女子和小人难养呀!”这虽不是一个陈述句,但明显地对事物有所断定,可视为全称命题。但从其含意分析,实则为特称命题。前句是论断,后句是论据:“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理由和表现,也是孔子所言“女子与小人”的界说:并非所有的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只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所说的“女子”,并不等同于妇女,“女子”这些词,只是妇女中“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同样,“小人”也不是男人中的体力劳动者,而只是男人中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 从以上分析可见,“女子”和“小人”都决非泛指所有的妇女和体力劳动者。可惜,中国古代重视逻辑的墨家和名家,秦汉以后就衰微了,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以来逻辑思想不发达。近现代学过西方逻辑学的学者,在关键时侯竟也率由旧章,不求甚解,满足于以讹传讹,笼而统之地把鄙视妇女和劳动人民的罪名强加在孔子头上。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的孔子语录,多定言语句,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理性的逻辑的陈述,无推论过程,又省略了语言环境,把特定条件下的话一般化,被赋予普遍意义,结果后人望文生义,各取所需,或以己度人地加以解释、引用。比如,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子罕》和《卫灵公》重复出现。据《史记·孔子世家》载,这句话是在子见南子后说的。写的很生动,卫灵公的宠妾南子不以得见孔子为满足,还要公开炫耀,以抬高自己的身望。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从而可以断定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但“子见南子”其事却又记在《雍也》章。我推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很可能也是在这件事之后讲的。皆有所指:“女子”即南子,“小人”指好色的卫灵公,“难养”是针对二人讲的:都难以相处和教养。后人囿于“小人”是体力劳动者,当权者都是“君子”的旧章,不作如是想。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以情理言,先说“小人”。 孔子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之一是发现人——个体民的人格和价值(西方比孔子晚八十余年的苏格拉底首先发现人)。把匹夫匹妇的意志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千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连社会地位最低下的马夫也当人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在不同的价值标准并存的过渡时期,他率先肯定、倡导新的以道德学问取代权位财富为标准的君子小人观,固然主要是认识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也还有个切肤之痛的感情问题。孔子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离家出走,被社会冷落和遗弃,历尽艰辛,激起了“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子罕》)的孔子对公道。正义社会的追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道)。”(《为政》)在他以“年少好礼”知名,且以教书为生以后,还遭到上层社会的歧视和拒斥:“孔子要至,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史记·孔子世家》)旧的等级观念扼杀新生力量,使其感触很深。 正是基于这种新的价值观念,才生发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体系。仁的主要对象是平民百姓:“泛爱众”(《学而》)的“众”自然不分男女,都要“庶之,富之、教之”(《子路》),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子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同上),这从善如流的“四方之民”指的当然是体力劳动者。正因为发现“性相近”(《阳货》)的每个人的本质一样,人格平等,才能真心诚意地平等待一切人,特别是平等待普通百姓;既不神化当权者,更不会神化自己。所以“仁”不是自上而下的恩赐,而是突破“礼不下庶人”(《礼记·曲礼上》)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而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不仅“有教无类”(《卫灵公》),人人都有受教育权;而且“学而优则仕”(《子张》),人人有参政权,都可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成就君子乃至圣人的人格。显然,“小人”不是体力劳动者,而主要是有旧“君子”身分而品质恶劣者。如孔子所耻所恶的“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公冶长》)者,“邦无道,富且贵焉”(《泰伯》), “佞者”(《先进》), “不成人之美而成人之恶者”(《颜渊》),“难事而易说”(《子路》者,“同而不和”(同上)者,“骄而不泰”(同上)者,“不可大受而可小知”者,“穷斯滥”者,“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卫灵公》)者,等等,说的都是有君子名位而无君子德行者。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十篇

对于《论语》,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曾经是强迫自己去读,因为高中语文老师要求严格,不读的话,上课叫起来很尴尬。那时倒不觉得怎么,但是在老师的强迫下,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了,可以不用老看别人的翻译了。现在对于这些古典书籍不那么恐惧了,甚至还觉得有点亲切感。

去年年底,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下飙升,一时网上议论的沸沸扬扬,一月份我去买这本书,就已经重印了七次,看后觉得心里压抑了好久的东西自己表达不出来,但是书中表达出来了。对于《论语》,书店的书更多的是学者压人式的讲法,而《论语心得》这种亲切的讲法一下将读者拉近了,我们好像就是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正如书中说,论语不同与励志格言,它不是一句一句的教诲,而是一幕幕场景,像话剧一样来看最有意思。

《论语》当中孔子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形象,和学生探讨问题总是和颜悦色,是商量的语气,尽管孔子比他的学生要大好多岁。想想现在的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又要看幻灯,又要做笔记,忙的不亦乐乎,真是感慨良多啊。

仁是《论语》当中出现很多的一个字眼,但是《论语》当中并没有给出定义,只有两句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其他的解释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于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吧。对于君子,书中也没有给出定义,而是将其与小人做了多次对比。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总是将答案留给学生,现在又把答案留给了我们这些读者。

我觉得《论语》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给了我们现代人一双眼睛,一双看心灵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个物化的时代,了解到在我们的内心其实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们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这片还未开垦的土地。教我们自己为自己营造一片精神的乐土,让我们把目光由只向外看转为向内看,完满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心胸开阔,心境敞亮,心态坦然的人。

摘录几段我喜欢的句子。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

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孔夫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法正朱明代表什么意思 朱明什么意思 下一篇:卖萌语录 女生卖萌的语录

腐倡廉格言警句

作者:纪委 发布日期:2009-12-29

从 政 警 言

绊人的桩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小。

当官有私难公道,从政无为不服人。

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

商业运作权力必腐,无耻搭售人格必败。

做人宁可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

做官不勤政,不如菩萨,从政不清廉,即是盗贼。

人有七情六欲,当以德统之。官赋大小权力,须依法而行。

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 物以美为贵,官凭德服人。

口贪香饵 终将为钓者所虏,翅缚重金 永不能自由高飞。

百代盛兴依吏正,千秋基业仗群心。

松竹梅 岁寒三友,公正廉 官德三宝。

食能止饥 饮能止渴 畏能止祸 足能止贪。

靠人格树威信 威信顶天,靠权势耍威风 威风扫地。

从政十德

坚定理想信念以立德 牢记宗旨观念以守德 加强学习教育以明德

正确运用权力以行德 注重克已自律以养德 完善法则规范以律德

强化管理监督以严德 把握用人导向以崇德

营造舆论氛围以扬德 坚持常抓不懈以重德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林。

岁寒三友赋

董茂棠

世上谁人不赞君,寒暑不论总精神。

千载风雪欺难数,铮骨何曾躬过身。

细叶谁见染泪痕,但闻箫管吐清音。

莫言腹中空无物,道是无心却有心。

繁华总向岁寒开,暗香疏影上瑶台。

不与众芳争娇妍,自有相知踏雪来。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05-13-B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拒腐防变保廉洁。

从政警言

头脑要清,守德要牢,

交友要慎,持家要严,

心态要平,标准要高。

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

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

一次拒礼易,一生拒收难。

非已物戒贪心一丝不取,是他利弃私利一点不沾。

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莫以财权分远近,人以诚信而立,

且将品质度高低。业因利民而兴。

见人恶而自省 有则改无则警,物资的贪婪愈烈。

见人善而自慕 外则敬内则从,精神的空虚愈重。

月晕生风 础润有雨 应见微知著,

鼠洞毁屋 蚁穴溃堤 宜防微杜渐。

当官常担为民之责,站得正直;

执政常谋富民之策,行得坦然;

掌权常循法纪之规,寝得安稳。

廉洁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生命之库,是其从政的最起码要求,

拥有它虽清贫却心安理得,失去它虽富有但寝食难安。

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已要严,严生威;

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

脑勤要多思,眼勤要多看,嘴勤要多问,

耳勤要多听,手勤要多记,腿勤要多跑。

从政以民为本,倡廉以慎为要。

做公仆应时时自省“三讲”,为官者须日日严把“三关”。

清廉公平断事理,勤政正直做公仆。

善观人者善观已,善观已者善观心。

从政不忘百姓,掌权不忘廉政,做事不忘公平,为人不忘自重。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欲惠已时先泽人,欲教人时先律已。

为官浮云远,春风铸精神。

闲时静心思已过,他日清正无事非。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12-9-4P

贿如套索朝朝紧,贪若沼泽步步深。

奉献一生皆富有,占有一分亦是贪。

品廉纯,人生之路山清水秀。心贪秽,从政之途荆棘丛生。

清廉如同健康一样,不要在失去之后才意识到其可贵。

做事一丝不苟,做人一身正气,做官一尘不染。

人民乃干部之父母,一粥一饭当思父母养育之恩;

权力乃人民之公器,一举一动,勿忘人民公仆身。

纵容腐败无异于在战场上放下武器。

德如土中之苗,能营养众生,诚如冬日之炭,能温暖人心。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12-23-P4

名节重泰山,正道是清廉。

一文虽微,能污清白人格;万金价昂,难收公道人心。

为政清廉从古至今人称颂,公仆亮节继往开来胜前贤。

草骑墙头因风势倒,官无正气因德殇而亡。

酬薄酬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民公仆。

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拒定成巨贪。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12-30-4P

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权力加廉政等于服务,权力加贪欲等于自毙。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草生峰巅不显伟岸,松长谷底不失高洁。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官阶有大小可大亦可小,人品有高低求高不求低。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___正人先正已。这也许是个不太高的标准,也不是个很高的起点,但绝对是一个重点。诸事中最难的,便是管住自己。管住自己,首先必须战胜自己。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先哲,亦没有永无邪念的圣贤。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能遏制邪念,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汹涌澎湃的商品经济,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无疑增加了管住自己的难度,然而,正因其难,才愈加显示出其重要。古人云:“自知者明,自强者胜。”清正廉明就得从管住自已做起。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12-30-3P

___领导的资格。要求群众服从领导,干好工作,当然没有错。群众不服不听,不是这些要求本身。群众厌恶的是某些领导干部言行相悖,说一套、做一套。这些领导干部与其抱怨群众,不如反思一下自身。领导干部本应是人民的公仆,勤政、廉洁,造福群众。如果以“官老爷”自居,盛气凌人,指气使,甚至作威作福,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如此南辕北辙,又怎么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动员和组织群众推进我们的事业,除了真理的力量以外,还须依靠领导干部自身的人格力量。当领导是要有资格的,这个资格并不在权力的大小,职位的高低,而在于领导干部的人格。也就是要以以身作则的人格力量去茯得领导的资格。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12-30-4P

包 公 祠

柯 原

穿过柳荫,跨过碧波,来到合肥的包公祠前,建筑并不宏伟却充溢着正气,这是群众心目中的一座圣殿。

包龙图在大厅正襟危坐,一副令贪官恶棍生畏的铁面,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依次排列,显示出律令的凛然森严。

在封建时代为官清廉,公正执法,有多少坎坷风险,面对着一次次奏章弹劾,遭到过无数的蜚言流语。

铡包勉,受嫂娘厉声斥骂,铡驸马,摘掉乌纱向皇族挑战,迎回受冤屈受诬陷的皇太后,打龙袍,敢将当朝圣上责难。

包拯生活在一出出戏剧里,包拯现身在众多影视剧间,为什么这些故事久演不衰,人民盼望响当当的铁面法官。

包公的事迹萦绕心头,且去品尝包河清流的特产,无丝藕也具有包拯的性格,快刀过处,绝不会藕断丝(私)连……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12-19-4P

处世立身须有一腔热血 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

以权交友 权倾则情绝 以利交友 利尽则人散。

钱网、情网、关系网,可曾想过法网恢恢?

不让腐败沾半点,宁与清贫伴一生。

填好德才双优的档案,写就清廉一生之履历。

廉洁是闹钟,

它能敲醒你的发财梦;

廉洁是肥皂,

它能洗濯你的自私心。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使人奋发向前,

也能诱人坠入深渊。

只有慎权,

才能遏制腐败之源。

言廉为虚,

行廉为实,

身廉为标,

心廉为本。

管住自己的手,

拒绝金钱诱惑;

管住自己的脚,

拒绝人情诱惑;

管住自己的嘴,

拒绝消费诱惑。

处事要公,

公生明;

律己要廉,

廉生威;

待人要诚,

诚生信。

做官甘为人民公仆,

切忌自封人民父母;

做官勤廉人民作证,

功过是非人民评述。

暗箱是最快的“造污器”。

因此,

封闭的权力必然催生腐败恶果;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所以,

公开的权力定能构建辉煌大厦。

当官且莫恋功利,

腐败皆因私欲起。

为民为己常三思,

乱用权力必自毙。

如果说成功的事业是个圆,

那么,

廉政就是圆心,

纪律就是半径。

纵览史籍几多官,

成由清廉败由贪;

励精图治学前贤,

切莫仿贪步后尘。

毛毛细雨可湿衣裳,

小事不防必上大当;

廉洁二字记在心上,

入睡香甜一生安康。

恣欲纵行,

得意失终生;

慎始慎独,

律己得康宁。

声誉重于生命的从政者,

定能严于律己名垂青史;

私欲高于道德的掌权人,

必将疏于约束滑入陷阱。

伸出的是手,得到的是钱,透支的是人格,失去的是人心。

领导干部要"四常": 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

身为人民公仆, 心系百姓疾苦,切莫一念只差, 踏上不归之路。

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做人重在以诚,说话重在以信,办事重在以实。

成就事业勤是基,修身养性廉为上。

廉者不求非其有,永立自律方阵中。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天天洗脸净在其外,日日反省明在内心。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布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

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腐败,只能获取片刻的享乐;

清廉,却能换来永久的幸福。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

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

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

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

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1、病从口入,腐从贪起。

2、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

3、妻贤夫祸少,官廉民益多。

4、廉洁吃亏一阵子,自律安全一辈子;

5、为官者必先为德,从政者必定从民。

6、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7、眼别花,花必乱;嘴别贪,贪必失;手别伸,伸必捉。

8、鱼为诱饵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

9、警钟长鸣筑防线,防微杜渐保晚节。

10、贪一分,百姓恶十分;廉百分,百姓喜万分。

11、贪一滴,占一点,点点滴滴是深渊;留份白,留份清,清清白白在人间。

12、为了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请你廉洁自爱,远离腐败……

13、鱼为诱饵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

14、"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

15、戒酒戒色戒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

16、廉洁从政三大忌:揽功、贪色、争名利。

17、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18、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9、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

20、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21、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会正。

22、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23、功在勤政,威在律己。

24、贤内助兴夫兴国荫及后代;

25、正直坦荡,表里如一。

26、 心贪心必黑,心廉心自在。

27、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28、 才能济世何须位,学不宜民枉为官。

29、 天上鸟死于贪食,水中鱼死于诱饵。

30、 生前博得万民爱,不唤清风自然来。

31、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

32、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33、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镜明得失。

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5、须应富而兼有德,不该穷得只存钱。

36、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

37、俭以廉之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

38、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39、草生峰巅不显伟岸,松长谷底不失高洁。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1、为政一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42、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负民即负我何忍负之。

43、源洁流清不难成素节,形端影直最易见丹忱。

44、以势相交者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利穷则散。

45、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46、贪似火,无制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必滔天。

47、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48、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49、理事若作真书绵密无间;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50、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

从政

1、官吏,则不过为国民公仆

——孙中山

2、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3、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

——邓小平

4、为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5、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毛泽东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7、为国者以民为基

——《三国志》

8、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明·格言

9、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

——邓小平

10、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12、正以处心,廉经律已

——《薛文清公公政录》

13、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格言对联

14、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

15、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16、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

17、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

18、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邓小平

1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21、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

22、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资治通鉴》

23、廉耻事大,死生事小

——《宋史》

24、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格言》

25、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吕氏春秋》

26、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

27、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道,诈伪生塞

——《苟子》

28、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宋·欧阳修

29、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宋·苏轼

30、政通人口,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3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32、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

33、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家强不足谋也

——孙中山

34、称其任,则政立,枉其能,则事乖

——白居易

35、无故无新,惟贤是亲

——汉·刘安

36、兴邦在人材

——宋·陆游

37、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邓小平

38、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孟子

3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李世民

4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资治通鉴》

41、集众思,广忠益

——《沿书》

4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汉·毛亨

4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唐·魏徵

4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

45、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

4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邓小平

4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汉·刘安

48、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邓小平

49、多难可以兴邦

——孙中山

50、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

——鲁迅

5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

5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53、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

——清·谭嗣同

54、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

——胡锦涛

55、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

——清·魏源

5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

5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

58、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清·梁启超

5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60、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汉·杨雄

.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

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在人民面前是公仆,

在工作面前是表率,

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动摇理想信念,

必然迷失方向;

追求骄奢浮华,

终将逸豫亡身。

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

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

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执政为民,民心所向;

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在官唯明,理事唯平;

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

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用好手中的权力靠的是责任,带好身边的人员靠的是品行。

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学习,清清白白为官。

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

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忠心献给祖国,

爱心献给社会,

关心献给同事,

孝心献给父母,

信心留给自己。

拒腐蚀永不沾,牢记“两个务必”;

除私心为民众,甘当人民公仆。

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

诚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