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郑钦安的《医法圆通》中,治疗鼻渊的方中提到“四砂”是什么?

桃子8个月前 (03-21)阅读数 6#古诗
文章标签阳气寒热

不是四砂,是西砂,也就是砂仁。炙草就是炙甘草,安桂就是肉桂,吴萸就是吴茱萸,你理解的没错。

你的症状是龙雷之火上腾,上热下寒,是火不归源的表现,可以用这个方的

郑钦安的《医法圆通》中,治疗鼻渊的方中提到“四砂”是什么?

吃一段时间,上热的表现没有了,黄柏就可以减量或者去掉,再加附片温扶肾阳。或者换成四逆汤收功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厥阴病证型之一·上热下寒 4 导致阳气上越之证·上热下寒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上热下寒的方剂 2 治疗上热下寒的穴位 3 治疗上热下寒的中成药 4 上热下寒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上热下寒 1 拼音

shàng rè xià hán

2 概述

上热下寒为证候名,指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1]。1.厥阴病证型之一;2.下元虚寒,导致阳气上越之证。

3 厥阴病证型之一·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为厥阴病证型之一,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1]

厥阴病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它是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所以常出现寒热错杂的证候。主要有上热下寒与厥热胜复两类情况。上热下寒者,症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利及吐蛔等,治宜清上温下。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故其治法当以扶阳抑阴为主。阳虚寒厥,见脉微恶寒,手足厥冷者,治宜回阳救逆;血虚寒厥,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治宜养血和营、通阳散寒。阳气内郁,以致手足厥逆,心下痞塞,胸胁苦满,或腹中痛,脉弦有力者,治宜疏肝泄热退厥。[2]

4 导致阳气上越之证·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指下元虚寒,导致阳气上越之证。《中医临证备要·上热下寒》:“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系下元虚寒,阳气上越,称做‘戴阳’,为虚脱证名之一。急用白通汤回阳。”[1]

参见寒热错杂、戴阳:

寒热错杂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3]。

戴阳指以面颧色淡红如妆,游移不定为特征,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危重证候。多因下元虚衰,真阳浮越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常伴见口鼻作衄,或口燥齿浮,足胫逆冷,脉浮大,按之空虚无力,或微细欲绝等。治宜补气、敛阳、固脱为主。急用参附汤、白通汤、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汤等。参见阴盛格阳条。亦可由阳气怫郁在表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面部病源流》:“面戴阳症,一因浮火所冲,一因阳气怫郁于表……其因阳气怫郁者,当发表,不可攻里,火郁则发之是也。”[4]

5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