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秦岭山水的诗句
1. 关于秦岭山水的诗句
关于秦岭山水的诗句 1.描写秦岭的诗句
1、《登总持阁》——唐代岑参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译文: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译文: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不肯前行。
3、《蓝桥驿见元九诗》——唐代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译文: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4、《秦岭云屏》——唐代淡文远
屏峙青山翠色新,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几处烟村锁白云。
译文:彩云象屏内一样直竖着,秦岭更加苍翠清新,天气放晴,云气如带,横抹着夕阳的彩霞。寻求美景不辞远路奔波,来到潼洛川上,但见村落烟雾飘渺,处在白云之中。
5、《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宋代洪适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译文:虽拥有仁德美行,但难以实现,因为与秦岭松的长久相比,其难以相匹。
2.关于秦岭的古诗
1,《蓝桥驿见元九诗》唐代:白居易
原文: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话文释义: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2,《登总持阁》唐代:岑参
原文: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白话文释义: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白话文释义: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4,《望秦川》唐代:李颀
原文: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白话文释义: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5,《骆谷晚望》唐代:韩琮
原文: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白话文释义:辽阔的秦川沃野千里,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一般穿越三秦。这美丽的风景画是我在归乡途中一望所见的。这次不如不回来啊,怀着这种屈辱的心情回家,仿佛那山岭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断肠。
3.有关秦岭的诗句
1、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唐代 储光羲
朝出猛兽林,躨跜登高峰。僮仆履云雾,随我行太空。
羲和舒灵晖,倏忽西极通。回首望泾渭,隐隐如zhidao长虹。
九逵合苍芜,五陵遥瞳蒙。鹿游大明殿,雾湿华清宫。
网罗蠛蠓时,顾齿熊罴锋。失途走江汉,不能有其版功。
气逐招摇星,魂随阊阖风。惟言宇宙清,权复使车书同。
林木被繁霜,合沓连山红。鹏鹗励羽翼,俯视荆棘丛。
誓将食鶬鸮,然后归崆峒。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望采纳~
4.秦岭风景王维古诗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扩展资料: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5.求关于“秦岭”的古诗句和古文句子
1、《蓝桥驿见元九诗》唐代: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翻译: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韩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翻译: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3、《登总持阁》唐代:岑参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翻译: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
4、《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宋代:洪适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翻译:虽拥有仁德美行,但难以实现,因为与秦岭松的长久相比,其难以相匹。
5、《别李郎中》唐代:薛涛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翻译:梧桐花落凤凰飞走,想登上秦岭却更觉凄凉。
6.歌颂秦岭的诗句
歌颂秦岭的诗句:
1、《蓝桥驿见元九诗》
唐代: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译文:
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2、《登总持阁》
唐代: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译文: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扩展资料:
1、《蓝桥驿见元九诗》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诗。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这首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蓝桥驿见元九诗》。
2、《登总持阁》写作背景:
诗里的高阁是总持寺里的建筑,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被岑参写在了诗里。诗的逻辑依然是先写景色然后在结尾处加上个人感谓。一、二句以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寺阁高耸入云的势态,中间四句写在阁上远眺的所见。
全诗很好理解,就是写一座高阁,只是在最后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这个结尾内涵还是很多的,不但说明了总持阁的作用,地理位置,还概括了它的环境特点,即清净高远。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作背景: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
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蓝桥驿见元九诗
搜狗百科——登总持阁
搜狗百科——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形容秦岭的诗句
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白居易《初贬官过望秦岭》: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薛涛《别李郎中》: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李嘉佑《登秦岭》:南登秦岭头,回望始堪愁。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从此辞乡泪,双垂不复收。
杜甫《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司空曙《登秦岭》:南登秦岭头,回首始堪忧。汉阙青门远,商山蓝水流。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从此思乡泪,双垂不复收。
白居易《送武士曹归蜀》: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8.求关于“秦岭”的古诗句和古文句子
1.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2.唐·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译文: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3.唐·岑参《登总持阁》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译文: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4.唐·白居易《初贬官过望秦岭》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译文:匆匆忙忙离开家,既担忧家务事无人料理,又忧虑家国大事。离开京城时行路进程十分迟缓,不知该如何去江州,不知未来会如何。
立于秦岭上回头眺望,只有无限秋风吹起我苍白的胡须。5.汉·班固《西都赋》于是睎秦岭,睋北阜,挟酆灞,据龙首。
译文:不久,就能眺望秦岭和北阜,依傍酆灞,占据龙首。
9.陇原风光诗词描写山水黄河祁连秦岭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汉息未应闲望岳三首·其三(152人评分) 6.4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
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
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
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
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
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1. 关于北高峰的诗句
关于北高峰的诗句 1.南高峰北高峰 诗词
《长相思 游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
来无所从,南高峰,北高峰。
去无所至,东涧水,西涧水。
幻泡忽灭,证得包龟成白鳖。
清风未已,须信高原元不死。
《长相思·南高峰》
年代: 宋 作者: 袁正真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
采芙容,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
2.北高峰的古文
您好!原文九里松者①,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
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②,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③,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④,安问树有无哉?注释①九里松:杭州名胜,介于西湖与灵隐寺之间。②钱塘潮:杭州钱塘江的潮水,中外闻名。
每月十六至十八为旺潮,潮头涌来,声如雷霆,势极雄壮。③桑田沧海:即沧海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④北高峰:杭州名胜,在灵隐寺北。螺蚌(luobang):螺和蚌都是水中的软体动物,外包有硬壳。
译文被称为九里松的名胜,现在只能见到一两棵松树,像飞龙劈开天空一样,显得苍老而雄伟。遥想当年,万松苍绿,直插云天,松涛声比钱塘江的潮水还要雄壮,而今已经化为乌有了;再过千百年以后,沧海变桑田,恐怕连北高峰顶都会出现螺蚌壳呢,还用问松树有无吗? 简析这篇小品文是明末人张京元“湖上小记十则”之一。
全文只用三句话,记叙了游九里松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九里松的现在、过去和将来(注:后半句为相飞概述):第一句话写当时见到九里松名胜的变化和松树的雄姿;第二句追忆当年景色和松涛声的气势;第三句推测未来,对沧海桑田的变迁,发出无限感慨。应该看到,这种感慨并非出于消极和虚无。
谢谢!!!很高兴为您回答~ 可以追问的哦~。
3.五律 三上北高峰的赏析
《三上北高峰》 毛泽东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这是毛主席1959年11月在杭州写的一首诗《五律·看山》。
20世纪80年代公开发表后,大家都说毛主席这首诗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赞美。如果光从字面上看,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不然,主席是在批评我们的警卫工作。主席对我们在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做法十分不满,用写诗词的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主席三上北高峰,都在他第一次来杭州那段时间。根据主席不走回头路的习惯,这三次我们分别从北高峰的正面和东、西两侧爬上去,再从不同方向下山的。
主席为什么对北高峰特别感兴趣,连去三次?我分析是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主席喜欢登高望远,站在北高峰顶,放眼远眺,湖光潋滟、山色空蒙,涛涛钱江、烟波浩渺。主席诗人气质,对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样的。
社会上有人传说,一些小报过去也捕风捉影,说主席在北高峰的庙里抽过签,说他有帝王之相。那是胡编乱造。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我陪主席去北高峰,是从北高峰的正面即灵隐后面,经上天竺过韬光寺上去的,李敏和毛远新也跟去了。当时他们还都是小孩子,对在天竺庙里有人抽签算命感到很新奇。
主席上山热了正在擦汗。毛远新、李敏跑来对主席说有不少人在庙里抽签算命的事。
主席说,这是一种迷信活动,等你们长大就见不到了。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去试一试,若干年后你们就体验不到了。
主席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这种封建迷信活动很快就可能消失了。他是让孩子们作为生活体验去接触一下这种东西的。
另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担任中央政府副主席的高岗,1953年10月来杭州,我陪他去玉皇山时,他真的在玉皇庙抽了签。那是个上上之签,说他是大富大贵之人。
他感到非常高兴。可是不到一年,因高饶反党集团的阴谋被揭露,他不久就自绝于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
第二次登北高峰是从玉泉经凤来亭过桃花岭上山的。往留下方向下来时天色已晚,望见炊烟缭绕,正是农家点火做饭的时候。
我们下山路过一户农舍,只见门户紧闭,不见一人。尽管这种情况事先我就知道,此时心中仍觉得有些矛盾和不安。
主席外出,既要确保绝对安全,又要能够接触群众,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和探索,但离主席的要求还是很远。主席和我们站在农舍旁的几棵大松杉树下休息。
松杉长得高大挺拔,树冠大,冬天不落叶,春天长新叶、掉老叶,风一吹,树叶纷纷落下。主席站在树下闷声不响,似在思考什么问题。
我准备挨主席的批评。这时,忽然从房后跳出一只大公鸡,它见人也不害怕,迎面向我们走过来。
这时主席笑着对我说:“厅长,厅长,你把群众管住了,却没有把大公鸡管住。是这只大公鸡不听你管,还是你管不住它?我们到这里,没有群众欢迎我们,还有大公鸡欢迎我们呢!” 主席用这种风趣的方式批评我们,对警卫工作脱离群众表示不满。
主席第三次上北高峰,是从留下老东岳上去的。那条路是石板铺成的,年代久远,多有破损,路面长满杂草,但相当陡,两旁没有树木。
已是3月中旬,那日天气晴好,空气有些闷热。登山时身上微微出汗,主席敞开衣裳,手里拿了把扇子。
由于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浙江又是蒋介石的老巢,敌人的破坏活动很频繁。中央指示公安机关要提高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
因此,我们对主席的警卫工作也特别小心。为保万无一失,在主席活动经过的地方,我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那天上山前,我们事先派人对游人做了疏散和布控。主席一路上见不到群众,他很不高兴,也不吭声。
那首《五律·看山》,我估计就是那天打的腹稿。 主席在诗中写的“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三次登上北高峰,远望杭州一座城,不见杭州老百姓,在北高峰上,只看到“飞凤亭边树”,吹到“桃花岭上风”。
凤来亭、桃花岭,原名飞凤亭、桃源岭,主席在诗中把名称改了。这些地方本来是人们来往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见不到群众。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两句,意思是冬去春来,杭州西湖更美。他记得二上北高峰时,在大松杉树下休息,春风吹来,“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在门户紧闭的农舍旁,只有一只大公鸡来欢迎他。
主席由此感受到一个领袖人物,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从现实生活中到思想上、感情上,如果不能和群众紧紧在一起,以致脱离群众、远离群众,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毛主席的胸中时刻装着广大人民群众,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我们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他奋斗一生,奉献了他的一切。***执政后,他对党内一些干部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作风深恶痛绝。
我们在搞警卫工作时,为了保卫毛主席的绝对安全,在安排他去的地方,有时搞了一些诸如对群众进行疏散、控制,甚至清场等安全措施,致使主席不能随时见到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要求。这使主席感到很。
4.苏轼关于杭州西湖的诗句
一、《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二、《忆江南 其二》
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四、《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五、《长相思·游西湖》
宋代: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译文:南有高峰,北也高峰,两峰之间,一片湖光锁在烟霭迷蒙之中。春天来了,面对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绪万千种。郎的情意浓浓,妾也情意浓浓,妾坐油壁香车,郎骑青骢宝马,记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5.关于西湖荷花的诗句 古诗
小池荷叶雨声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
雨声一阵打疏蓬,惊开睡眼初蒙松。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
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游西湖 年代:明 作者:张复亨 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采桑子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荷花有感 年代:宋 作者:于石 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无数。
谁家画舫倚红妆,笑声逈入花深处。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
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
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
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
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回首落日低黄尘,十年不到湖山路。
花开花落几秋风,湖上青山自如故。西湖四景 年代:宋 作者:程安仁 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
满船罗绮载花酒,燕歌赵舞留行云。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芙蓉秋晓传清香,西施初洗匀新妆。
中秋月魄两相照,玉壶皎洁无纤芒。严冬凛凛霜雪天,银山玉树相钩连。
薄雪远草相掩映,似无似有虚无间。百年人事有尽处,四时景物无穷年。
忆与唐公游西湖 年代:宋 作者:宋祁 荷花深处放舟行,棹触荷珠碎又成。莫道使君迷醉曲,分明认得采莲声。
写林和靖梅花诗后 年代:宋 作者:萧澥 西湖幽处卧烟霞,湖里荷花匝四涯。何事先生得佳句,荷花却不似梅花。
西湖旧梦 年代:宋 作者:汪元量 南高峰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松。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
泖滨见荷花(二首) 年代:元 作者:邵亨贞 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
月殿承恩沾沆瀣,星槎流影下陂塘。江南秋冷红衣落,离立西风旧恨长。
夜泛西湖五绝 年代:宋 作者: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西湖二首 年代:宋 作者:曾巩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白莲池 年代:宋 作者:王炎 处士幽居安在,荷花十里西湖。无谓一池褊小,以人为重何殊。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遇周畏知司直,和五年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分袂悠悠尔许年,莫嗔蓬鬓两萧然。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
暗绿千章新活计,软红三尺旧尘缘。相逢且作西湖客,山绕荷花舣画船。
至杭都洲湖上 年代:宋 作者:方恬 春闱试罢且徘徊,十里荷花浑未开。笑指西湖且归去,闲时应待我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