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洛阳城里春光好的下一句洛阳城里春光好的下一句是什么

乐乐7个月前 (03-21)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洛阳春光

洛阳城里春光好的下一句:洛阳才子他乡老。

洛阳城里春光好的下一句:洛阳才子他乡老。诗词名称:《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本名:韦庄。字号:字端己。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出生时间:约836年。去世时间:910年。主要作品:《菩萨蛮》《伤昔》《应天长》《应天长》《思帝乡》等。主要成就:花间派重要词人;劝王建称帝,定前蜀开国制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洛阳城里春光好”的详细介绍:

一、《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的全文点此查看《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的详细内容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洛阳城里春光好的下一句洛阳城里春光好的下一句是什么

二、注解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三、译文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四、韦庄其他诗词

《思归》、《章台夜思》、《金陵图》、《菩萨蛮》、《秦妇吟》。五、赏析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忆”字,格外深挚。“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的详细信息

西北望长安的下一句是可怜无数山。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作为南宋的一位爱国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深沉的爱国情怀。在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他以郁孤台下的清江水为引子,联想到行人的眼泪,再转向对北方失陷土地的思念。

西北望长安一句,直接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而“可怜无数山”则既是一种实景描写,又象征着作者面临的无数困难和阻碍。

其中的“青山遮不住”则预示着作者的决心和毅力,暗示着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他也决不放弃恢复中原的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词深沉而激昂,表达了辛弃疾对祖国的深情眷恋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展示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决心。

全诗为: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诗辛弃疾对南宋妥协政策的批判和对抗金工作的阻挠,表达了他希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他毕生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这首词是辛弃疾写信模板一样表达爱国忧国忧民情怀,就写作手法而言或对比,或衬托,或用典,或抒发感慨,变化多样,扣人心弦。

这首词创作于宋淳熙三年(1176)秋,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时所作,借景抒情词人登上郁孤台游览于都,将当地景色与心里的抑郁感触生发开来,感叹自己未能收复中原失地而望西都,无限群山却又遮不住自己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通过借景抒情、借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恢复中原的渴望,对南宋王朝苟安求和的谴责。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