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全文
全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白话译文: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无我境界只有在诗人心境澄明、自由静穆、超越欲念之时才能获得。
有我境界,需要诗人在强烈感情冲突经自然迸发过后再静静回想和深切感受时,构思创作得到。所以将有我境界和无我境界分别形容为优美和宏壮。
境界有大小之分,但是不能据此来区分它的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怎能认为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意境呢?“宝帘闲挂小银钩”怎能认为就不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呢?
出处:出自民国时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黑暗的时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没落崩溃,社会失控,价值体系紊乱,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剧烈动荡,个体生命在精神上处于迷茫和苦痛。王国维的人生也经历着时代痛苦的洗礼。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回国,他说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研究”。人生问题的困扰使他走向了哲学。在哲学之中他涉足到康德、叔本华哲学,希望通过哲学能够揭示人生的真理,摆脱人生的痛苦与无奈。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1907年,他又感叹:“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对于王国维来说,“可信”与“不可爱”的哲学是以现象界为对象,可以得到确切的实证科学知识。
这种知识可信,不过这种知识只是陈述经验事实,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所以他觉得不可爱。他追求的是“可爱”与“可信。的统一,这就便他陷入学术界自近代以来形而上学与科学实证的内在紧张,非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冲突、对峙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王国维本以为研究哲学可以解决“人生之问题”,从中寻觅人生解脱之途。但事与愿违,倒使王国维陷入了“可爱”与“可信”两难境地的烦闷之中,他不得不放弃哲学的研究,另寻解脱之路。
他的学术注意力由哲学移于文学,以期在文学中能够寻觅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于是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刘孝先的《咏竹》怎么翻译?
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刘孝先的《咏竹》: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 长的竹梢高耸入云。无人能欣赏它那高洁的节操,自己却抱有坚贞不变之心。耻于作染上湘妃泪的湘妃竹,也羞于作上宫之琴。谁能施展妙技把竹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 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
1、原文
《咏竹》
南朝·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2、作品赏析
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此竹不愿承载妃子之泪,也不愿做上宫佳人所奏之琴,却惟愿寄身荒野,做一支隐士口下的长笛,表达了作者不愿俯就权贵,而乐为知音所用的心迹。
3、作者简介
刘孝先,汉族, 南朝梁诗人。彭城(今徐州)人。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七弟。代表作《咏春》、《春宵》。
31
有没有做烙饼的好方法推荐呢?做饼的...
饼家常做法,以及饼所需的食材,清晰详尽的饼做法步骤...
evt.dianping.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咏竹 刘孝先 翻译
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 长的竹梢高耸入云。无人能欣赏它 那高洁的节操,自己却抱有坚贞不 变之心。耻于作染上湘妃泪的湘妃 竹,也羞于作上宫之琴。谁能施展 妙技把竹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 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
120 浏览3959 2017-11-26
翻译《咏竹》宋·黄庭坚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摘自《薛涛诗笺》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竹
(明)李日华
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题画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摘自1988年《绝句千家台历》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韦式
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
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摘自《聊斋诗集》
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
明·陈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摘自《健康报》1989.7.1
咏竹
宋·黄庭坚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陈 陶 .唐(847-859为仕)。嵩伯。
福建南平或江西波阳人。
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竹十一首之一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间。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竹十一首之二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乘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竹十一首之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之四
青岚帚亚思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十一首之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气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竹十一首之六
须题内史琅 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竹十一首之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竹十一首之八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竹十一首之九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节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栏干过子猷。
竹十一首之十
丘壑谁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反上天。
竹十一首之十一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临川人。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一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要使竹林有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二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恋恋睇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三
玉润明信好冠,错力剜出鲜纹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欢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断檀栾,雾卷云蒸久未干。
遗种山林真自称,何须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诗人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怜伦学凤凰。
次韵张子野竹寺
风泉隔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陶渊明 .东晋(365-427)。潜,元亮。
江西九江人。
桃花园诗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烘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悠不复返。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修竹带平津。
王贞白 .唐(895年进士)。有道。
江西永丰人。
洗竹
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相琅 节下书。
孙岘 唐 文山。江西赣州人。
送钟元外赋竹
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熏。
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乐史 .宋(930-1007)。子正。
抚州宜黄(今江西)人。
慈竹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
高低相倚赖,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郓州张公艺,九世同一门。
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
朱熹 .宋(1130-1200)。元晦。
江西婺源人。
新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次韵择之咏竹
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
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冷。
客去空尘塌,诗来拓采棂。
此君同一笑,午梦顿能醒。
丘子野表史郊园咏竹
移自溪商园。种此墙阴路。
墙阴少人行。来岁障幽户。
公济因君次韵
新笋因君寄,康庐入梦中。日日来
丹元余故宅,翠竹尚余风。
犹嫌有兼味,不似一源攻。
和刘秀野新笋
修修江上林,白日暗风雨。
下有万玉虬,三冬卧寒土。
笋脯
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
不落盘餐中,今知绿如篑。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差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郑谷. 唐朝(851-910)。江西宜春人。
竹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3 浏览9574
竹 唐·李建勋 翻译
翻译如下:
竹子拔节而长,修长如玉,在风里轻轻摇曳,如此美态叫我即时忘记了回去。
最吸引人的是竹子在斜阳下轻微颤动,和着花草,影子投在人的衣裳上。
一些词~~琼:玉。风流:美景、美态;交:同教、叫;瑟瑟:轻微颤动的样子;客:指看景色的人。
28 浏览2063 2017-11-24
咏竹 袁燮这首诗的翻译及鉴赏
《咏竹》 年代:宋 作者: 袁燮 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 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 年代:宋 作者: 袁燮 《咏竹二首》 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 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 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 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 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 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 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 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 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 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
4 浏览377 2016-06-21
咏竹 郑板桥 翻译
一二三根竹竿,四五六片叶子,数不清楚。
本来是淡疏有致,却又何必重叠在一起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