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太行天路——大垴村之行
虽时隔一年,每当想起或者说起去太行天路——大垴村的那次旅行,个中情景仍历历在目。
和王兄驾车同游太行多次,但太行天路及太行之巅的大垴村,之前还真没去过。王兄也多次和我说过太行天路是多么壮观,去大垴村的山路是多么奇险,这对于我这个骨子里有股探险劲头儿的旅行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二零二零年五月的一个周末,我俩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导航上简单查了一下路线,到大垴村四百多公里,约六个小时。走之前除了王兄准备了两瓶白酒和几袋榨菜,其他什么物品也没有准备。
出发那天,我俩六点半就启程了,走日东高速转菏宝高速,又走一段京港澳高速,最后再过南林高速。一路上我俩都很兴奋,轮换开车,王兄说反正就是去游玩,天黑前能到大垴村最高处的农家乐就行,所以也不急着赶路,每隔一两个服务区就稍息一下,这样大约走了三个多小时就入山了。
那天天气很好,临走时王兄让我捎一件厚点的外套,说晚上要住到山顶的农家乐,气温很低,会感觉很冷。但是我觉得在家都穿短袖的季节了,到山上就是冷点,也不至于坚持不住吧,就没有捎厚点的衣服。
入山,刚开始的路还算平缓,除了路窄点,和平时走的国道差不多。我们开车的速度也放慢了下来。我一直有一种观念,外出游玩,出门就是风景,并不是只到了景点才算 旅游 。所以一入山,整个人就沉浸在魏巍太行山的美景之中。王兄开着车,我在副驾驶位上,隔着窗户往外观看,已目不暇接。五月的天气,树木正值茂盛的时候,整个大山绿油油的,到处青翠欲滴。远处的山郁郁葱葱,偶尔有陡峭山峰从密林中窜出来,好像要直冲云霄。山野上,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整个山坡像一块斜挂在山顶并垂落下来的绿色大地毯一样,上面被那些野花装扮得斑点灿烂,五颜六色。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毛泽东同志写的《 卜算子·咏梅 》中的一句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只是毛主席词里是春天的“山花烂漫” ,我们所看到的是夏天的“烂漫山花”。
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大山的壮观景色,大约又走了两个小时,来到了石板岩镇上。石板岩镇子其实就是石板岩村,不算大,是石板岩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但很卫生、很整洁。可能是为了吸引游客,给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也在斥巨资大搞美丽乡村建设。
山区的镇子和平原上的不一样,建设不太集中,不像平原上的镇子那样商铺林立,都在街两边一字排开,而是根据地势分布得很零散。由于石板岩村的产业以 旅游 业为主,所以站在镇中心街往周围一看,商铺多为农家乐、农家宾馆和写生基地,也有几家卖土特产、纪念品、工艺品的商铺。我们来到石板岩镇上的时候,太阳已经正午偏西。这时肚子也有点饿了,就找了一家靠近路边的农家乐饭馆,叫了两碗面,简单过一下饭食,又问问农家乐老板去大垴村的大致路线,就继续驾车上山。
从石板岩镇上到郭家庄,再到车佛沟,随后盘山而上,就是大垴村了。过了郭家庄到车佛沟这段路程,虽然山路还是缓缓上升,但弯道增多,而且明显变窄,一辆车勉强通过。遇到对面来的车,必须在路边每隔一段路程特意加宽的错车位置才能把车错过去。好在王兄开始技术精湛,方向盘来回打得飞快,这一路基本没作多大难就过去了。
当过了车佛沟,山路开始盘旋而上,山路不但陡立,而且急转弯特别多,惊险刺激的路段开始了。这段路不但考验驾车者的驾车技术,同时也考验坐车者的心理承受力。有的路段不但狭窄,而且靠近山谷的一边还没有路挡栏杆。虽然我俩开车也没少在大山里走了,但是走这样的山路,还是第一次。即便是自认为有探险精神、胆子相对还比较大的我,现在心里也不免捏把汗。手不知不觉抓紧了车门上面的把手,眼睛也开始集中精力的盯着前方的路,嘴里还不时的给王兄提醒路况。
车子好不容易来到半山腰的一个相对平的地方,我赶紧说,在这里稍微停停吧,舒缓一下紧张的心理,好好喘口气。下车后往山谷里再看我们走过的路,我俩几乎同时吸了一口冷气,很多路段都像是在悬崖峭壁上挂着一样,那样陡、那样窄、那么弯的山路,我们是怎么就开上来了呢?感到惊恐的同时也为我们能开过这样的山路而自豪。等紧张的心稍微平静下来,再往下看走过的山谷,太壮观了。此刻的峡谷,云雾盘踞在群山之中,到处都是雾蒙蒙的。只有到达半山腰,一缕阳光照射在崖壁上,才感觉山上的奇石、树木清晰了起来。山坡上树木葱蓉、空气清新。我们沿着这样的盘山路往上再走几个弯道后,就能在路边俯瞰整个天路之险峻、峡谷之梦幻。
对于自驾游者来说,来到石板岩,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大垴村的这条绝壁公路。 是诗情,是画意,还是速度与激情的美丽,似真似幻,使人感到一种缥缈的仙境般的美。远近山峦,在云海中出没无常,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它崎岖、蜿蜒、苍劲有力地雕塑在太行之颠,如同一条条彩带飘舞在山谷之间,如梦境、如仙界。
山路在悬崖峭壁上一直盘旋上升,直到接近山顶,才开始平缓起来,一个个小村落在山林中隐约闪现。房子都是用石块砌的墙,用石板盖的顶,这大概就是“石板岩镇”名字的来历吧。我们沿着相对平缓的山路向东北方向走了三里地,拐过一个山头,又大约一里地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通过导航,我们知道这就是北洼村了。在后来我们到了大垴村支书老杨开的农家乐,与老杨攀谈起来,才了解到石板岩镇并没有大垴这个具体的山村,它是石板岩西山顶所有村庄的泛称,一般是指村支部、村委会的所在地的北洼村就称为大垴村。
我们来到大垴村,找了一个可以停车的平地把车停下,然后向村里走去。藏在深山的大垴村,一切都是石头做的,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的建筑布局不是单独而立,而是四房照应,跟北京四合院很像,只不过是建筑面积较小,气势也差了很多。村里的房屋和街道都是随山势而建,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和胡同都是台阶式的高低不平。村里很多的房屋已人去房空,而且破旧不堪。原始的石板房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可能和交通不便也有一定关系。村子不大,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转完了。和当地老乡交流得知,现在村中只有一二十位留守老人,年轻人都搬出了大山,到外边安家落户去了。只有这些老人还居住在这个传说式的村落里,守着这些古朴的房子,守着他们的根。
从大垴村出来,就去太行最高峰的农家乐了。据王兄讲,这个太行最高的农家乐就是大垴村的村支书老杨开的。他在抖音里经常发些太行山深处的美景以及他的农家乐视频,吸引了不少自驾者,到他开的农家乐的最高峰观光 旅游 、居住。
车沿着弯曲的山路继续向前向上开,根据路旁的指示牌,又行了一公里,我们来到这个号称开在太行山最高峰的农家乐——老杨农家乐。这个农家乐小院坐落在山顶的东侧,可能是为了方便客人早起看日出。占地不足两亩,南北狭长,建有十余间小石房,也全部都是石砌墙、石板顶。房前有一片能放下四五张饭桌的空地,其中有两个围着石墩的石桌固定在空地的南侧。在小院的最北端,也是靠近进院的门口有片空地,如果把车排整齐,勉强能容下三辆车。我们来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六点钟了,空地上已经南北停了两辆车。由于那两辆车排得不紧凑,我们的车开不到空地上,只好停在院门口外面的斜坡上。当我们下了车,有个女的出来迎接我们,说话间才知道是女主人——老杨的媳妇。女主人为了能让我们的车停到院里,就招呼院里正中间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人把车挪一挪。这样王兄又把车开上小院,也停在了那片空地上。
当我们刚把随身物品拿下来,原来坐在院里吃饭的几个人就赶紧给我们打招呼,约我俩和他们一起吃。可能是在太行深山里、在太行的最高峰,还这么晚了又遇到两个自驾者,感到意外和惊喜,所以他们显得特别热情。听说话声音,他们是河南老乡,可能来到有一会儿了,桌子上的酒瓶子里的酒已经下去了半截。我俩就寒暄几句,跟着老杨媳妇去看房间了。萍水相逢,素不相识,咋可能吃人家的饭呢?
女主人带领我们参观了住房,里面虽然布置简陋点,但都挺干净。只要是来这里的人,从不讲究住的多么舒适、吃的多么丰盛。多半注重的是一种在太行山最高峰住一晚的心情。在喧闹的城市里住久了的人,来这里感受一下深山老林里生活的恬静,探寻并体验一下我们人类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足迹和感觉。那种对原始味道的体验可能要比在豪华宾馆里住一晚还要享受,还要有滋味。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网上廖侃 旅游 的一句话: 旅游 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
订好住的房间,让女主人给炖只小土鸡。这时站在太行最高峰的农家小院里向远处眺望,巍峨的太行山脉绵延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山峰被浓密的树林覆盖着,到处是翠色欲流。偶尔一声鸟鸣,打破了这山野的寂静。面对广袤而又幽深的群山,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被大自然拥抱的舒爽感觉,那一刻我陶醉了,好想让时间停下来,仿佛整座大山里只有我一个人,只有我自己在静静的享受大自然给予的这种恩赐。
王兄喊吃饭的声音把我从陶醉中唤醒,回头一看,石桌上已经放好了从家里带了的小菜和白酒。王兄性格豪爽,喜好饮酒,特别是来到这太行山的最高处,更要喝上几杯,才算不虚此行。我俩面对面而坐,把酒言欢,喝得正尽兴时,老杨从外面回来了。王兄向来热情好客,遇到这位把农家乐开在山尖上、有经济头脑的村支书,怎肯放过和他攀谈的机会?老杨也是性情中人,经不住我俩再三邀请,便坐下来了。一杯酒下肚,老杨的话便多起来,从乡村游到开农家乐,从大垴村的村民居住情况到大垴天路的修建情况,从新农村建设到现在山里农民生活情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老杨的介绍,让我真切地感到,住在大山深处的人民之所以能开农家乐,大搞 旅游 开发,之所以能把天南海北的游客吸引到这大山里观光赏景,之所以能走出大山,之所以能把日子过的这么好,与我们党的领导,与我国的富民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我酒量不行,刚喝两杯酒就有了醉意。王兄和老杨推杯换盏,喝得正热乎。看着他俩喝酒,我脑海里突然显现出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今晚王兄把酒喝得这么热烈,喝得这么尽兴,喝得这么豪爽,喝得这么痛快,这喝酒之意又岂不是在乎山水之间呢?又岂不是将山水之乐寓于酒中?
山风越刮越大,山中寒气也越来越浓。我只穿了一件短袖出的门,现在被山风一吹,浑身打颤,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后悔当时没有听王兄的话。好在女主人从屋里拿了件老杨的厚褂让我穿上,才勉强撑得过这顿吃在山顶上的晚饭。约摸十点钟的时候,河南老乡结束了酒饭,去睡觉了,我们也赶紧结束休息,因为明天还要穿越太行天路。
第二天一早,我还在熟睡中,就被早起看日出的河南老乡惊醒。我俩第一次穿越太行天路,不知从哪里进入太行天路最合适,起来正向老杨咨询,正巧的是河南这几位老乡也是要走太行天路,而且他们中有人已经走过多次,可以当向导。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吃过早饭我们就上路了,河南这几位老乡特热情,唯恐我们掉队,让我俩的车走在他们两辆车的中间。三辆车加足油门,直奔我俩向往已久的太行天路。
一路上我们紧紧跟随着前面的车走。 感觉整条天路迂回盘结,百折千回,跌宕起伏。每走到险要处或者好的景点,带队的停车就让我下车观赏,给我们讲解此处的名胜由来,还顺便讲解太行人修这条天路的艰难。路随峰转,车随路行,沿途峡谷深邃,山峰逶迤连绵,道路两旁千沟万壑;陡峭弯曲连绵不绝;盛夏时节,树叶绿意正浓。车辆行在天路上,一如置身百里画卷,又如腾飞于玄雾苍穹之中,即美不胜收,又惊险刺激。
通过老杨昨晚介绍的天路修建情况和河南这位带队“向导”的讲解,方知为了修这条路,无数太行人选择了无私奉献与牺牲小我,披荆斩棘,历经 千难万苦,最终修成了这条神奇天路。 这条蜿蜒而上的“天路”,这条横亘山端的通衢大道,不仅尽显其险峻奇绝之姿态,也清晰烙印着所有参建人员的智慧和汗水,生动再现了筑路人劈山开路的卓绝历程。
一路走一路游,从太行天路出来,太阳已过正午。在路口和几位河南老乡依依惜别,我俩便驱车返程。
离开太行便留恋之,我游太行之乐也。众人游太行之乐在于山水间,而不知我游太行之乐其乐也。
你喜欢银杏吗下一句怎么接
《溯源永定河骑行记》(上)| 从沧桑的卢沟桥和三家店出发
《溯源永定河骑行记》(中)| 自然多诡变,人类不可测
从龙门沟退出来之后,我们决定取消在东花园镇住宿,直接赶回北京。我看了看距离和时间,对表妹说:“接下来的路可不简单,恐怕要连夜赶路了。”
“没事,边走边看吧!”
仗着电量充足的骑行手电和明天一整天的休息时间,我们显得底气十足。
虽然早就预知行程紧张,两个骑行者还是一种游山玩水的悠然状态,全然不像将要面对夜骑的赶路人。
幽州大峡谷相对于上个假期去的拒马河河谷安静很多,只是偶尔在河滩上刻意看见几拨露营的自驾游客。大概因为这里没有什么收费景点,也就没有什么游人了吧。
恰恰是这份幽静让这里显得有几分世外桃源的野趣—— 山高水长,河道葱郁,村落古朴,好像世外之地。
随着车轮向前滚动,我们逆流而上,而脚下的永定河永不停歇地向后流淌着,两岸的山峰也在我们的眼中纷纷后退着。
偶有列车从东岸的丰沙铁路驶来,又一路蜿蜒向北而去,和我们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我联想到近几十年来,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楼拔地而起,商业成为社会主流,农业已经沦为配角,物质的极大丰富,却依然很难追逐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
然而,当我也被裹挟着匆匆挤入主流社会的时候,却不曾想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古朴依旧的存在。
低矮的村落,几乎看不到什么现代设施,自丰沙铁路建成以来,这里或许一直未曾改变。
中午前后,我们终于骑到了河北境内的永定河上游。这里的清静气氛与下游截然不同,如果说下游承载的是历史,那么上游则保持着一以贯之的永定河风貌。
从上游到下游,一直不变的除了永定河的水,便只有丰沙线上隆隆行驶的火车了。
看着穿行在高高崖壁上的火车,想象着车厢里看风景的游客,我们都突然想有机会坐上火车,再来看看这里。
在河的对岸,丰沙线上匆忙的火车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隧道,这边的我们也终于遇见了期待已久的幽州峡谷壁挂公路。
连绵的山脉似乎是被永定河豁开了一道深深的伤痕,河谷两侧的山峰如刀劈斧削一般挺立着。
受地形限制,想要通行的人们也只好再这样的山崖之上开凿壁挂公路,远远看去,临崖而行的公路只留下一串忽明忽暗的山洞,以便于采光,虽惊险不足,却神奇有余。
行于洞内,发现路面不过是一条只有丈余宽的单行道,昏暗的光线照在洞内的岩石上,就像是饿狼的獠牙,随时要对穿堂而过的行人下手,叫人不敢停留。
因为公路狭窄,比较长的两个隧洞还特意在侧面挖出一个可以错车的石洞。偏偏是由于这样的设计,让人在经过这里时,会突然觉得阴森,再加上洞里送来一阵清凉,竟叫人有些毛骨悚然。
就这样忽明忽暗,只骑了一小段路之后,就结束了壁挂之行,只觉得不那么过瘾。
走过这段路之后也就意味着,我们将要离开这美丽的永定河河谷了。
回想一路骑行而来,每当我们见到一座桥,就总是很默契地停了车,走上桥去看看。拱桥,石墩桥,漫水桥,无一例外,时间概念也早就抛诸脑后了。
陶醉其中的时候,我又不禁怀疑: 或许只有我们远观别人生活的时候,才可以发现生活的美好。
在最后一处漫水桥,我们光着脚走上桥面,任由清凉的永定河水冲刷着双脚的疲惫。远山映衬着近水,水波粼粼的河面又倒影着蓝天和远山,眼前的一切都显得很惬意,又任由景色洗去眼睛里世俗的疲惫。
因为漫水桥上的水流很湍急,我和表妹都不敢过河,便猜测这桥已经废弃了。
这时,从对面缓缓走过来一个大娘,只见她双手用力拄着木棍,找准可以稳稳下脚的地方,便一步又一步向我们这边挪过来。看她身体一晃一晃的样子,我们一直替她揪着心,直喊她小心些。
过河之后,我问道:“这河水一直是这样吗?”
“不是啊,就今天水库开闸放水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把雨鞋里的水倒出来。
表妹也很好奇:“您去对面做什么?”
“哎,这不是去浇地嘛!往年水库放水都很大,一下子就漫上地头了,省得我去浇水。今年偏偏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放水,我还得自己过去浇地。”说话间,她已经把湿透的袜子和裤腿都整理好了:“这不早上过去的时候还没啥事,中午回来,就又放过来水了。”
原来,永定河峡谷还是那个永定河峡谷,永定河水却已经不是那个永定河水了。我有一种感觉, 在水库控制之下的永定河,就像是失去了自由的囚犯,甚至是失去灵魂的木偶。
当然,这也改变了河两岸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表妹又问到:“前面可以吃饭的地方还有多远?”
“哎哟,那得到水库边上才有。”这时候,大妈见家人刚巧开着拖拉机路过,便回头打了声招呼,又回过头对我们继续说:“要不,你们到我家,给你们做点儿吃?”
我们笑着说,不用了,还要赶路。
自从早上出发开始,一路上都没有吃喝补给,我们身体里的水和能量几近枯竭,仅剩下的一点儿水却不敢轻易喝光。
一直来到官厅水库的时候,正午已过,天彻底放晴了,仍然没有见到什么现代商业设施,却意外地又骑过两条长长的隧道和三座小小的山头。
直到吃上午饭,已经三点多了,我们经过简单休息,又补充了水分之后,仍然决定直接回京。而我们此时还有一百公里的路,这其中还要翻过两个长坡。
虽已是下午时分,太阳似乎仍然高悬在头顶一样,热力不减。偏在这等困难之时,又有强风掠过官厅水库,迎面痛击着我们。即使有我努力在前面破了风,热浪却躲避不得,表妹似乎也有些体力不支了。
经过爬坡前的最后一个村镇时,我们再次补给了一些水,便又有村民提醒我们:走八达岭比这边好走多了。
我表示感谢,又一次婉拒了村民的劝告,准备挑战此行的最高点——海拔一千米的大营盘长城。此时是下午五点,太阳西斜,空气中的热力依然没有退却。
体力消耗到难以为继的地步,我们不得不走走停停地盘山而上。
然而每次右转,躲进阴凉的时候,却冒着强劲的顶风;每次左转是得以顺风的时候,却又不得不经受暴晒,就这样在“风风光光”的陪伴下,我们不那么风风光光地登上了最高点。
见山头就在眼前,我们便放下自行车,一直寻径向上。
山脉上那些起起伏伏的残破长城看似近在眼前,却始终也追不上,我也只好放弃了古长城的计划,匆匆下撤。
下撤到镇边城古村,也就是此行的最后一个打卡点时,太阳彻底日落西山了。
此时的我站在暮光之下,想到自己带表妹再一次走上一条更艰辛的路,也忽然有点儿不太心安。
便又问她:“确定要直接回北京吗?前面还有一个小山头呢!”
“走吧,都到这儿了,我要在使用手电之前走出山区。”
“那我不开灯了,咱们就摸黑骑吧!”
“哈哈哈……”
当我们继续向前,回到北京境内爬最后一个坡儿之前,我信誓旦旦地对表妹说: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山顶了,这个上坡儿很小的。
然而,过了这个山角,弯月已经清晰可见,山顶却找不到了。我一边寻找一边说到:“我那时候是冬天来的,这到了夏天就认不出来了……”
“你是说,根本看不到山顶吧……”表妹一下子有些泄气,“我不行了,休息一下吧,好累啊。”
天色黑得很快,月牙却愈加清晰,而我们的体力和意志力,也如这残月一般所剩无几了。
转过一个弯又一个弯,山顶似乎也一样在远离我们,我也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印象了,在心里暗暗自问:这山头到底在哪啊?
虽然这么犹疑着,我们只得继续向前骑。 令人欣慰的是,山顶总会在人们即将放弃的那一刻出现 。
登顶的时候,天彻底黑了,我们并没有按计划顺利在天黑之前出山。
深山里的黑夜下坡路,我们已经连汽车都看不到一辆了,只有远处村舍传出来的狗吠还不绝于耳。
与山月为友,与清风为伴,我们不知是抵抗困意,还是抵抗黑夜的恐惧,又或许黑夜里的我们除了聊天别无选择,于是,一路上从星星聊到月亮,从过去聊到现在,从现在又聊到未来。
我们害怕山野的孤独,却为何又向往户外?
我们喜欢旅行本是一种本能,却怎么变成了一种炫耀?
我们想要找一个同频的朋友,却为什么总是一个人上路?
这次骑行归来,我发现自己又堆积了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
因为一路上只能紧盯着路面,装了太多未解之谜的这颗脑袋,现在早已经已经坠得后颈部酸痛不已了。
但我知道,一切的答案都在路上,那就上路吧。
深夜二十四点,
前半程因为游玩经常停车,
而后半程又因为劳累经常停车的一天旅途,
终于结束了。
P.S.
望月尘 | Yann:
有时胡言曾经,有时乱语现在
千万不要信我,有思考就好
你喜欢银杏吗下一句怎么接
下一句是“我喜欢银杏,也喜欢你”。
秋高气爽,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银杏树最美的时候,银杏树叶子发黄,变的金灿灿的。而就在最近网络上流行起来一个梗叫“你喜欢银杏吗”,这句话最早出自于电视剧《月光变奏曲》,顾白芷在银杏树下问男主江与城“你喜欢银杏吗”。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银杏吗”,实际上暗示问你:“你喜不喜欢我”。“你喜欢银杏吗”的下一句是“我喜欢银杏,也喜欢你”。
引申含义
你喜欢艺兴术吗?我喜欢一杏树,银杏树,一到秋天,叶子黄黄的黄灿灿的叶子相当的好看你喜欢艺兴术吗?我喜欢一杏树。
银杏树,一到秋天,叶子黄黄的黄灿灿的叶子相当的好看,还有他家的那个果子想当了好拜拜的银杏树的叶子就像黄金似的,黄灿灿金黄金**,象征着黄金满地。
从来银杏不负秋
出自唐代诗人沈_期的《夜宿七盘岭》。
此诗是一首抒发愁思的五言律诗,作于诗人青年时期游历蜀地经过七盘岭之时。通过对风景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开篇叙述作诗背景,点明诗人独自出游远地,夜晚留宿七盘岭。用词上,“独游”突显孤独寂寞,“高卧”则暗含高处不胜寒之意。
额联描写夜宿的情景和诗人的感受:山中的明月似乎就悬挂于窗前,天上的银河则仿佛就要倾泻入房间一样。这样清幽的环境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颈联描写山间景色。平仲即银杏,因古时有“平仲之实,其白如银”之说,因此诗人借以表达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山间郁郁葱葱的银杏树,静夜凄凉的杜鹃啼鸣,无不勾起诗人独自云游在外的思乡之情。
创造背景:
此诗是沈_期被流放_州途中写的。沈_期因为趋附张易之,“会张易之败,遂长流_州”。这首诗即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据此诗末句“褒城闻曙鸡”,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在其西南。夜宿七盘岭,则已过褒城,离开关中,而入蜀境。这诗或作于诗人此次入蜀之初。
如画山河任君游
从来银杏不负秋的下一句是青黄尽染银杏叶。
完整句子就是从来银杏不负秋,青黄尽染银杏叶,这句话是用来描写秋天景象的;秋天就是万物逐渐枯萎,很多事物都在为进入冬天而做准备。如果春夏是朝气蓬勃的季节,秋冬就是万物凋零的。
从来银杏不负秋,如画山河任君游。
秋天的颜色,便是满城的银杏树,随着和煦的微风,散落在地上。岁月静好,光影交错,恍然如梦。
你喜欢银杏吗怎么拒绝
可以回:“我喜欢银杏,也喜欢你”。
秋高气爽,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银杏树最美的时候,银杏树叶子发黄,变的金灿灿的。而就在最近网络上流行起来一个梗叫“你喜欢银杏吗”,这句话最早出自于电视剧《月光变奏曲》,顾白芷在银杏树下问男主江与城“你喜欢银杏吗”。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银杏吗”,实际上暗示问你:“你喜不喜欢我”。“你喜欢银杏吗”的下一句是“我喜欢银杏,也喜欢你”。
引申含义
你喜欢艺兴术吗?我喜欢一杏树,银杏树,一到秋天,叶子黄黄的黄灿灿的叶子相当的好看你喜欢艺兴术吗?我喜欢一杏树。
银杏树,一到秋天,叶子黄黄的黄灿灿的叶子相当的好看,还有他家的那个果子想当了好拜拜的银杏树的叶子就像黄金似的,黄灿灿金黄金**,象征着黄金满地。
为什么不能送人银杏叶
银杏叶寓意着和谐美好,可以赠送给别人,其树叶呈扇形,两边对称,叶柄处合并在一起,如果送给恋人,表示两人之间的感情能够永恒,送给长辈,则代表希望对方能够长寿。
银杏树叶就像是两片组成的一片,缺失一半就会不完整,而且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所以送人银杏叶有无法替代的寓意,表示对方的存在是无可代替、独一无二的。
银杏树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的困难和灾难,并且需要度过寒冷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但银杏还是可以很顽强的生长,在人们眼中有坚强勇敢的意思,所以银杏叶送人也有祝愿对方坚强勇敢的寓意。
秋季的银杏树叶是非常美的,叶子变得金灿灿的。网络上流行的梗是:你喜欢银杏叶吗,这个梗其实最早是出自于电视剧《月光变奏曲》,顾白芷在银杏树下问男主江与城你喜欢银杏吗,而江与城顺势就表白:我喜欢银杏,也喜欢你。
因为这个表白,就赋予了“你喜欢银杏”更多的内涵,也让这个话成了想心爱对象的表白梗。银杏的话语是:永恒的爱,一生守候。
人间满目皆清欢
“人间满目皆清欢,唯有银杏不负秋”是唐代诗人沈_期写的。
诗句出自《夜宿七盘岭》,全诗为: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译文: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赏析: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臻严密,但显然尚留发展痕迹。通首对仗,力求工巧,有齐梁余风。它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诗人抓住夜宿七盘岭这一题材的特点,巧妙地在“独游”、“高卧”上做文章。首联点出“独游”、“高卧”;中间两联即写“高卧”、“独游”的情趣和愁思,写景象显出“高卧”,写节物衬托“独游”;末联以“浮客”应“独游”,以“褒城”应“高卧”作结。结构完整,针迹细密。同时,它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和意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