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全诗
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全诗如下: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注释:
1、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远上是指远远向西望去。“远”作“直”。
2、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3、仞:古代的长度单位。
4、杨柳:柳条,又指《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凉州词二首·其一》赏析
该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作者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完整诗句是什么?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是“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诗作《凉州词二首》中的第一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凉州词二首》全文如下: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勾勒出了所在地点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作者的生平以及贡献如下:
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幼年聪颖,弱冠能文,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其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天宝元年疾终于官舍。
根据墓志铭推之可知王之涣生于武则天垂拱四年。当时太原王家为名门望族,王之涣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是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从五陵年少游,不到二十岁便能精研文章,不到壮年,便已穷经典之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折叠注释
⑴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者
王之涣
类别
边塞诗
中文名称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语言
古汉语
创作年代
盛唐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字数
28字
出处
《全唐诗》卷二五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