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文言文原文和解释
原文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一些人随意穿凿附会的治学态度。
它说明,做学问不能断章取义,胡乱解释前人的片言只语,从中寻求什么微言大义。同时也告诫人们,对待人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主观意断,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请以“态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译文] 楚国的都城有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了一封信,他是在夜里写的,写时光线不够亮,便吩咐捧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随手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
燕国的相国收到他的信后,却解释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呵!崇尚光明,这就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便对自己的国君说了这个意思,国君听了十分高兴地照着去办,国家因此得到了治理。
国家固然是治理好了,但是“举烛”毕竟不是信中的旨意。如今的学者也多有类似的情况。
2. 谁知道文言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翻译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入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抗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李悝警告左有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埋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另一种说法: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他对左边壁垒的军队说:“快上。右边壁垒的军队已经上阵了。”又骑马到右边壁垒的军队说:“左边壁垒的军队已经上阵了。”两翼军队都说:“上阵吧。”于是都争先恐后地上了阵。过后第二年,和秦人交战。秦人前来偷袭,一交手,差点儿消灭魏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有两个有争吵,请子产为他们评理。了产把他们隔离在两处,使他们互相不能交谈。然后把他们两人的话都颠倒其词告诉对方,是非曲直很快就知道了。
卫嗣公派人扮成经过关卡的人,这个人在过关时受到了主管官吏的非难,该人于是贿赂这个官吏,才得以顺利过关。后来,卫嗣公对那官吏说:“某月某日,有个人给了你金钱,你就放他过关了。”关卡上管理官吏特别害怕,认为卫嗣公明察下情。
48
3.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问题真是问的不清楚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
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
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
2 外储说左上: 二、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不以仪的为关,则射者皆如羿也。人主於说也,皆如燕王学道也;而长说者,皆如郑人争年也。
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故李、惠、宋、墨皆画策也;论有迂深闳大非用也,故畏震瞻车状皆鬼魅也;言而拂难坚确非功也,故务、卞、鲍、介、墨翟皆坚瓠也。且虞庆诎匠也而屋壤,范且穷工而弓折。
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 3 外储说左上: 三、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
故父子或怨噪,取庸作者进美羹。说在文公之先宣言,与句践之称如皇也。
故桓公藏蔡怒而攻楚,吴起怀瘳实而吮伤。且先王之赋颂,钟鼎之铭,皆播吾之迹,华山之博也。
然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筑社之谚,目辞说也。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於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郑县人得车厄也,卫人佐弋也,卜子妻写弊裤也,而其少者也。
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说在宋人之解书,与梁人之读记也。
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4 外储说左上: 四、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是以功外於法而赏加焉,则上不能得所利於下;名外於法而誉加焉,则士劝名而不畜之於君。
故中章、胥己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平公腓痛足痹而不敢坏坐,晋国之辞仕托者国之锤。此三士者,言袭法则官府之籍也,行中事则如令之民也,二君之礼太甚;若言离法而行远功,则绳外民也,二君又何礼之,礼之当亡。
且居学之士,国无事不用力,有难不被甲;礼之则惰修耕战之功,不礼则周主上之法;国安则尊显,危则为屈公之威;人主奚得於居学之士哉?故明王论李疵视中山也。 5 外储说左上: 五、《诗》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傅说之以无衣紫,缓之以郑简、宋襄,责之以尊厚耕战。夫不明分,不责诚,而以躬亲位下,且为下走睡卧,与夫揜弊微服。
孔丘不知,故称犹盂。邹君不知,故先自僇。
明主之道,如叔向赋猎,与昭侯之奚听也。 6 外储说左上: 六、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於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说在文公之攻原与箕郑救饿也。
是以吴起须故人而食,文侯会虞人而猎。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
患在尊厉王击警鼓与李悝谩两和也。 7 外储说左上: 右经 8 外储说左上: 说一 9 外储说左上: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
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於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於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10 外储说左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於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11 外储说左上: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於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
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 12 外储说左上: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
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於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13 外储说左上: 夫良药苦於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14 外储说左上: 说二 15 外储说左上: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治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
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今臣治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治人谓王曰:“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 16 外储说左上: 一曰。
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
4.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古文翻译郑县人有得车轭者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
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
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
2 外储说左上: 二、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不以仪的为关,则射者皆如羿也。人主於说也,皆如燕王学道也;而长说者,皆如郑人争年也。
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故李、惠、宋、墨皆画策也;论有迂深闳大非用也,故畏震瞻车状皆鬼魅也;言而拂难坚确非功也,故务、卞、鲍、介、墨翟皆坚瓠也。且虞庆诎匠也而屋壤,范且穷工而弓折。
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 3 外储说左上: 三、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
故父子或怨噪,取庸作者进美羹。说在文公之先宣言,与句践之称如皇也。
故桓公藏蔡怒而攻楚,吴起怀瘳实而吮伤。且先王之赋颂,钟鼎之铭,皆播吾之迹,华山之博也。
然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筑社之谚,目辞说也。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於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郑县人得车厄也,卫人佐弋也,卜子妻写弊裤也,而其少者也。
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说在宋人之解书,与梁人之读记也。
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4 外储说左上: 四、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是以功外於法而赏加焉,则上不能得所利於下;名外於法而誉加焉,则士劝名而不畜之於君。
故中章、胥己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平公腓痛足痹而不敢坏坐,晋国之辞仕托者国之锤。此三士者,言袭法则官府之籍也,行中事则如令之民也,二君之礼太甚;若言离法而行远功,则绳外民也,二君又何礼之,礼之当亡。
且居学之士,国无事不用力,有难不被甲;礼之则惰修耕战之功,不礼则周主上之法;国安则尊显,危则为屈公之威;人主奚得於居学之士哉?故明王论李疵视中山也。 5 外储说左上: 五、《诗》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傅说之以无衣紫,缓之以郑简、宋襄,责之以尊厚耕战。夫不明分,不责诚,而以躬亲位下,且为下走睡卧,与夫揜弊微服。
孔丘不知,故称犹盂。邹君不知,故先自僇。
明主之道,如叔向赋猎,与昭侯之奚听也。 6 外储说左上: 六、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於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说在文公之攻原与箕郑救饿也。
是以吴起须故人而食,文侯会虞人而猎。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
患在尊厉王击警鼓与李悝谩两和也。 7 外储说左上: 右经 8 外储说左上: 说一 9 外储说左上: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
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於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於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10 外储说左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於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11 外储说左上: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於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
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 12 外储说左上: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
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於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13 外储说左上: 夫良药苦於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14 外储说左上: 说二 15 外储说左上: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治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
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今臣治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治人谓王曰:“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 16 外储说左上: 一曰。
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
5.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古文翻译郑县人有得车轭者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
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
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
2 外储说左上: 二、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不以仪的为关,则射者皆如羿也。人主於说也,皆如燕王学道也;而长说者,皆如郑人争年也。
是以言有纤察微难而非务也,故李、惠、宋、墨皆画策也;论有迂深闳大非用也,故畏震瞻车状皆鬼魅也;言而拂难坚确非功也,故务、卞、鲍、介、墨翟皆坚瓠也。且虞庆诎匠也而屋壤,范且穷工而弓折。
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 3 外储说左上: 三、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
故父子或怨噪,取庸作者进美羹。说在文公之先宣言,与句践之称如皇也。
故桓公藏蔡怒而攻楚,吴起怀瘳实而吮伤。且先王之赋颂,钟鼎之铭,皆播吾之迹,华山之博也。
然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筑社之谚,目辞说也。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於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郑县人得车厄也,卫人佐弋也,卜子妻写弊裤也,而其少者也。
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说在宋人之解书,与梁人之读记也。
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4 外储说左上: 四、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是以功外於法而赏加焉,则上不能得所利於下;名外於法而誉加焉,则士劝名而不畜之於君。
故中章、胥己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平公腓痛足痹而不敢坏坐,晋国之辞仕托者国之锤。此三士者,言袭法则官府之籍也,行中事则如令之民也,二君之礼太甚;若言离法而行远功,则绳外民也,二君又何礼之,礼之当亡。
且居学之士,国无事不用力,有难不被甲;礼之则惰修耕战之功,不礼则周主上之法;国安则尊显,危则为屈公之威;人主奚得於居学之士哉?故明王论李疵视中山也。 5 外储说左上: 五、《诗》曰:“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傅说之以无衣紫,缓之以郑简、宋襄,责之以尊厚耕战。夫不明分,不责诚,而以躬亲位下,且为下走睡卧,与夫揜弊微服。
孔丘不知,故称犹盂。邹君不知,故先自僇。
明主之道,如叔向赋猎,与昭侯之奚听也。 6 外储说左上: 六、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於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说在文公之攻原与箕郑救饿也。
是以吴起须故人而食,文侯会虞人而猎。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
患在尊厉王击警鼓与李悝谩两和也。 7 外储说左上: 右经 8 外储说左上: 说一 9 外储说左上: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
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於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於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10 外储说左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於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11 外储说左上: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於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
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 12 外储说左上: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
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於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13 外储说左上: 夫良药苦於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14 外储说左上: 说二 15 外储说左上: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治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
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今臣治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治人谓王曰:“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 16 外储说左上: 一曰。
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6.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 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
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赏析: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竞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7.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翻译一曰另外一种说法。
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说:“我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
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去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
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猕猴。”
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台下地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
各种微小曲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
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卫人说:“用削刀。”
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到处去取削刀。”
趁机就逃跑了。
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 原文
原文: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翻译:
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社会安定没有祸乱,而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消极地看着祸乱发生却不去想方设法对付,那么恐怕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起来坚决地制止它,又担心天下人已经习惯于这种安定的表象却不相信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豪杰人物,才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定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求得成就伟大的功业。
这本来就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企图追求名利的人所能做到的。国家安定平静,无缘无故地触发巨大的祸患的导火线。我触发了它,我又能制止它,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祸乱发生却想躲躲闪闪地避开它,让别人去承担平定它的责任,那么天下人的责难,必定要集中到我的身上。
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山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山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却是晁错自己造成的。
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却居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是谁呢?自己想赢得那个美名,又怎么能躲避这场患难呢?拿亲自带兵平定叛乱的极其危险,与留守京城的极其安全相比,自己是个引发祸乱的主谋,选择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却把最危险的事情留给皇帝去做,这就是让忠臣义士们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
这是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这样正好给袁盎以进谗言的机会,使他的目的能够得逞。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晁错豁出性命承担这一危险的平叛重担,夜以继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训练军队,向东边严阵以待,让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烦忧,那么皇帝就会充分依靠他而不觉得七国叛乱有什么可怕。
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伟大的功业,那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假如晁错自己亲自带兵去讨伐吴、楚等七国,不一定就不会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兴,奸臣正好趁此钻了空子。晁错企图保全自己的性命。
《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仁宗嘉祐年间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该文章的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这篇文章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晃错被杀的原因。文中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政敌中伤的原因,但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即晁错自己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机会。同时,作者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
《为袁绍檄豫州文》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
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袅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今乃屯据敷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