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日边红杏倚云栽谁说的
这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众人掣签,贾探春掣得一支杏花签,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日边红杏倚云栽”的解释:为探春将嫁得贵婿,红杏指探春,倚云说明她是倚靠他人,这本是句形容红杏娇艳的诗,但想一想红杏倚云就越发娇艳,且有凌云之势,女子也只有嫁个好人家一途可出人头地了。
出处:唐朝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全诗如下: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译文: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种,日边的红杏倚着云彩而栽。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边,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
扩展资料
这是诗人科举落第后,给高侍郎写的一首拜谒诗,以表达自己落第后的心情和志向,并希望得到高侍郎的举荐。诗人写落第不是直接从自己开始写,更不是写自己的悲悲戚戚,而是从反面先写那些考中进士的人,考中进士者个个平步青云,春风得意。
“天上”和“日边”指的朝廷,“碧桃”和“红杏”自然指的是新科进士们。天上的碧桃用露水浇灌,指的是新科进士们一步登天后都能承蒙天子的恩宠,获得天子的雨露。日边的红杏靠着云霞而栽,则是指考取的新科进士中,有的人是靠着自己朝廷有人才得以考上。
唐代盛行行卷之风,就是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将自己的诗文习作编辑成卷,呈现给达官贵人或者名人学者,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推荐。是否有达官贵人或者名人学者的举荐,常常决定着科考的成败。
后两句诗人以江边芙蓉自喻,芙蓉生在江边,不像碧桃、红杏生在天上日边,暗指自己朝廷没有关系。而且芙蓉花只在秋天开放,而碧桃、红杏则是在春天开放,显然此时的诗人是生不逢时的。作为芙蓉永远不可能在春天绽放,也不会怨恨东风不把自己吹开。
这既是诗人坚定自我品性的宣言,也是诗人不与俗物相类的高度自信。诗人这里虽说不怨,但一二句却是表达了自己的怨的,只是怨而不怒,能够克制自我情绪。这首诗呈上去的第二年,诗人就顺利考取了进士。他也成了日边的芙蓉了。
百度百科-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百度百科-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一句相当禅意的话,按字面意思理解为:我对道的理解没有其他。只是云在天上水在瓶子里。 意喻:一切顺其自然,物我本性,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没有理由,也不要改变。说的是一种平凡心的境界。
《赠药山高僧惟俨》作者-李翱
原文: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这是诗来源的故事: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772~836)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关于李翱其人生平可自行百度之。
LZ还有什么问题请追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