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时,有一戳窗户习俗,是如何说的
“一戳窗户”习俗的祝福词因地区和习俗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祝福词:
祝福新人早生贵子:
手拿红筷子,站在窗户外,
点破窗帘纸,来年生贵子。
祝福新人多子多福:
手拿红筷子,站在窗户外,
多点几下窗,子多福满堂。
祝福新人婚姻美满:
手拿红筷子,站在窗户外,
夫妻恩爱甜,婚姻美满久。
祝福新人财源广进:
手拿红筷子,站在窗户外,
财源广进来,幸福长长久。
这些祝福词都是通过手持红筷子在窗户上捣破红纸的方式,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在这个过程中,通常还会说一些吉祥如意的祝福语,如“恭喜发财”、“吉祥如意”等。
总的来说,“一戳窗户”习俗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它通过红筷子在窗户上捣破红纸的方式,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为婚礼增添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知识拓展:
“一戳窗户”习俗是指在结婚仪式上,由一位会说祝福词的童男手持三根红筷子,把糊在窗户上的红纸捣破,边捣边说一些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话语。这个习俗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
关于这个习俗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的占卜习俗。在古代,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占卜新人的生育情况,其中包括在窗户上捣红筷子。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占卜生育的一种方式,因为红筷子代表着阳,而窗户代表着阴,通过在窗户上捣红筷子,可以占卜新人的阴阳是否和谐,是否能够生育健康的孩子。
另一种说法是,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的“开市”仪式。在古代,人们在新婚夫妇入住新家时,会进行一些仪式化的开市仪式,其中包括在窗户上捣红筷子。这种做法被认为是祈求新人婚姻美满、早生贵子的仪式。在开市仪式上,人们会用红筷子在窗户上捣几下,象征着打开窗户,迎接好运和幸福。
此外,还有一些说法认为,“一戳窗户”习俗起源于古代的“打井”仪式。在古代,人们在新居中打井,可以带来清洁的水源和财富。在打井仪式上,人们会用红筷子在窗户上捣几下,象征着打开窗户,迎接清洁的水源和财富。
不管这个习俗的起源具体是什么,它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结婚仪式上的一种传统习俗。在今天,这个习俗仍然被广泛地传承和延续着,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乡情散文:糊上窗户纸,迎接新气象
古代窗户上的纸叫窗棂纸。窗棂纸也叫“麻纸”,纯手工制作,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清代宫廷地位较高的殿堂用高丽纸糊饰,这是一种用绵茧或桑皮制造的白色绵纸,不仅透明白净,而且质地坚韧,经久耐用。直到清朝晚期,紫禁城各宫殿的门窗逐渐换上了玻璃,窗户纸才逐渐从宫廷中消失。
一般家庭都是用麻纸来糊,但是大户人家是很讲究的,例证为红楼梦专门就黛玉的窗户渲染了一番贾母对生活的讲究,就是“茜纱窗”即红色的软烟罗。别的人家都有糊法,也很多事用丝绸来糊的,或者有防雨防风的细布。
窗棂纸的起源:
过去山民十分贫穷,住房大多是土垒草屋,其窗户大多是木棂格子窗,只好用纸糊上,以挡风御寒。糊在外边可以保护木制窗棣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其实,这种奇特的风俗正是适应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和民间风俗的产物。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室内多以火炕火地取吸,因此,在严寒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在这种条件下,窗纸就成了分隔冷热空间工具。
如果把窗纸糊在里面,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室内高温时就会融化,水就会流到窗纸和窗权结合处,不仅容易使窗纸脱落漏缝,而且还会造成窗权腐烂。所以,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东北人通过实践,便想出了“窗户纸糊在外”的绝妙做法。?
文:杨晓光
图:来源网络
朔风吹,林涛吼,窗户纸震荡。随着冬天大踏步而来,冷风骤然来袭,落地窗外的落叶,在天地之间,飘舞着一首壮美的季节抒情诗。我关好玻璃窗,凝望着窗外的北国风光,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猫冬的事情。
在河北省昌黎县晒甲坨老家,我和奶奶住在一处破败的土坯西厢房。冬天不请自到,刺骨的寒风无孔不入,针鼻大的洞斗大的风,屋里仅有的一丝暖意也被冷风挟持。为了保存室内一息尚存的热气,只好用厚厚的塑料布封堵窗户,屋子里一下就黑下来、暗下来,本来冬天白天很短,窗户一封,更显昏暗。好在,换取了屋里的丝丝暖意。
农谚云: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春打六九头。这与西方人认为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颇为异曲同工。在我国北方,“沿河看柳”那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向阳的河面,残雪消融,细流淙淙,“沿河看流”,倒是有的。
立春前后,是大自然的骚动期,也是让人骚动不安、情意荡漾、群情振奋的时期。这是因为要过春节了。春节,是新年第一天。与春节相随相伴的一个节令是立春。春节有时在立春前,有时在立春后,有时又与立春重合在同一天。
依照民俗,农历二十四,是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那个年代不论城市农村,对于百姓家庭而言,都是在屋子里烧火做饭取暖,概莫能外。一年下来,屋顶棚被熏得黑咕隆咚,尘土钌铞遍布,故而,扫房子练的是“内功”,顶棚的蛛网,墙壁的尘土,堆积的杂物,来一次一扫光,做一次彻底的断舍离。这被扫掉的,是去年的不顺心。这糊窗户,那可是“ 面儿上”的活,亮出的是过日子的“光洁度”,用现在的话说叫窗口工程。
那个时候的房子,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敞亮的玻璃门窗,落灰尘了,被淘气的孩子涂鸦了,随手揉搓一张旧报纸一擦得,三两下便里外见光。当年家家都是那种带花格窗棂的、上下对开的窗户,窗棂把窗户分成了一个个的小格子。正如一首东北民歌唱的: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透过窗棂纸朦朦胧胧地看窗外,如银的月光下,树摇风的景致,真的好美。不过一年下来,窗户纸的质量再好,也抵不过风吹日晒雨淋。糊窗户,是指旧时春节前要重新买些窗户纸,把花格木棂窗重新裱糊一新,里外看都显得白白净净的,以应对和阻挡经年风尘的侵袭。
窗户纸实际上介乎于白报纸和宣纸的一种韧性透光纸。这种窗纸一般都带有油性。不但可以防水,其表面光滑能防止挂尘,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窗户的透光度,使屋子更显亮堂,从视觉上看起来与现代磨砂玻璃一样。不过即便韧性再好,其基本形态未变,纸终归是纸。如果遇到狂风、大雨、暴雪等各种极端天气,窗户纸还是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破损。为减缓纸的破损,延长其使用期限,在没有玻璃的时代,聪明的古人发明了窗棂。构成窗户大大小小的边框,便是窗棂。这些方格、菱形格,将窗纸分成不同大小的方块和菱形块,会使窗纸的受力变得更均匀,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纸的耐用性。
腊月二十五的一大早,奶奶用坐在地炉子上的小铁锅打了浆糊,把漏雨洇坏和老鼠啮咬的顶棚纸,用旧报纸该糊的糊,该补的补;把原来的窗户纸全部扯下来,换上又白净又柔韧的新窗户纸,再贴上用红纸剪出的福字、窗花等吉祥图案;我也不闲着,把从城里父母家拿来的旧画报,一张挨一张地贴在黢黑的墙上。我和奶奶居住的西厢房屋,不说蓬荜生辉,也透着十分的光鲜和温馨。这样一装饰,过年的喜庆气氛,立马烘托出来了。
过了腊月二十五,再看各家各户,窗户,新糊的;顶棚,新裱的;各式各样的窗花,新贴的。这新,预示着来年的好盼头、好光景、新气象!这就是咱们老百姓过年的精气神儿。一扫一糊一裱一贴之间,新年的“年味儿”洋溢得满满。这365天大人的指向,孩子的盼头,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最甜最美的除夕,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