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下一句是什么?

是丫丫呀7个月前 (03-23)阅读数 5#古诗
文章标签西楼离愁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下一句是什么?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后主的这首词因为“剪不断,理还乱”而出名,这六个字也常常被后人引用。其实整首词非常值得反复玩味咀嚼。

词的上片是很有研究的,简单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个人命运的悲剧况味。或许有人会奇怪我的判断。

上西楼,月如钩;梧桐、深院……这一下就让人联想到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如钩,这是举头所见。梧桐深院,这是上了西楼之后低头所见。但是李白直抒胸臆地道出思故乡之句,而后主却只能写到锁清秋。一进又一进的院子在俯视的角度上显得层层深锁,虽然没有道出思念旧国之情,但是我们也能强烈地感受到和李白一样的那种乡思。月亮这个长期存在于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就是思念的象征。“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受降城外月如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做为一个丧国之君的囚徒,他当然不能把所有内心活动都直接抒发出来。他后来的死也证明了这点,一旦他把思念旧国的情绪表现得稍微浓烈一点,宋太宗就请他喝了毒酒。所以这个丧国之君,只能隐晦地写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独,寂寞,锁,更是用鲜明的情绪化语言来渲染这种国不能复,家不能回的悲剧结局。

“剪不断,理还乱”,大家都欣赏,好在哪里呢?这是一个比喻,大家都知道。思乡之情是一种单一的情绪,李白那20个字就用最口语化的文字传达了这种普遍的人类感受了。理还乱,说明有很多种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或许这种思念家国的感情里还包含着对过去疏于国事朝纲的悔恨,或许包含着对佞臣谗人的痛恨,或许还包含着对灭国仇敌的愤恨……反正,它表现出丰富情感层次的可能性,而这却不是李白那20个字所能包含的。可以这样说,诗歌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在深入挖掘和表现人的心理与情感的丰富层次了,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作品在心理描写和刻画方面的一个长足进步。也正是因为这六个字表现了人的情感的丰富性,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生命力,受到之后无数人的喜爱。

这六个字之后,词人终于还是把离愁交代出来了,而这离愁是和一般的离愁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他没有说明,只告诉你“别有一番滋味”,又转入隐晦中去了。而这不坐实的表现方式,又使得作品的意味更加丰厚绵长。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希望帮到你.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