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 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孔子》里面老子对孔子说的话?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个很好理解。凡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认为不利于眼前利益的东西就是没有用的,这是目光短浅的,微观的,片面的。真正有用的东西是不屑于小事物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弱则生,柔则存,字面意思是说柔弱的东西与世无争,才得以生存。意思是用世间最柔弱的水来做比喻,水虽柔并不弱,以柔克刚,不强攻,而隐忍,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
水是万物最柔的东西,但是却是最不容易制服的。柔有时候比弱来得生命力更强一些。(这句话要看个人理解)
原意:水生出于弱,在柔柔的水里又互相包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句:
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殃,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话
以其无以易之: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LZ多看看《论语》《道德经》就懂了
因为只有尊重强者才是尊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人类每进步一次都是强者的奋进而不是弱者的苟活。强者通过出色的能力脱颖而出自然应该受到推崇和敬仰,这是没有争议的,因为他们是最有价值的。反观所谓的“弱者”,除了一味地奢求他人眼泪和各种异想天开的想法,一无是处。归根结底,“同情”其本身就是一宗罪,一个民族如果“同情”太多就会不思进取,反之,少一些“同情”少一些眼泪,人的内心会变得无比坚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