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全诗
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全诗如下: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注释:
1、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远上是指远远向西望去。“远”作“直”。
2、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3、仞:古代的长度单位。
4、杨柳:柳条,又指《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凉州词二首·其一》赏析
该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作者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全诗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凉州词二首⑴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⑵,一片孤城万仞山⑶。
羌笛何须怨杨柳⑷,春风不度玉门关⑸。
白话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黄河远上白云间全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出自诗人王之涣。具体解释如下:
1、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以黄河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滋养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了边疆戍楼的景象。孤城象征着边疆戍楼的孤独,万仞山则表现了戍楼所处的险峻地形。
2、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戍楼守卫者的敬意。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里用来象征边疆戍楼守卫者的心声。杨柳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勃勃的生活。诗人认为,边疆戍楼守卫者虽然身处艰苦的环境,但他们并不需要抱怨生活的艰辛。
3、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意味着边疆戍楼守卫者与世隔绝,无法享受到春天的美好。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边疆的象征。这里的春风寓意着美好的生活,而不度则表现了边疆戍楼守卫者与世隔绝的孤独。
王之涣相关资料
1、王之涣,唐朝著名诗人,字季凌,号摩诘,祖籍今河南洛阳。他的诗才横溢,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之涣的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中,《登鹳雀楼》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2、王之涣的诗风独特,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山水田园,还有边塞戍楼,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王之涣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在海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之涣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