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什么?谁写的。

百变鹏仔9个月前 (03-24)阅读数 7#古诗
文章标签斗争性之人

选自《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理解:

上德之人已经把德融入他们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中去了,所以他们的内心与举止协调统一,非常自然,但是他们自己却不认为自己是有德的,所以这样的人是真有德。下德之人没有把德完全的融入到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举止中去,但是他们又希望让别人认为他们有德,进而刻意按照德的标准做事,那种违心做作的样子,让人觉得虚伪,所以他们不是真的有德。(从下德变为上德,首先要发现并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扭转自身底层的思维观念,克服原有观念,并有意识的利用新的观念去做事,坚持,便可改变。)

上德之人不会有意去故意表现德,他们举止自然合德,却并不会认为自己有所作为。

上仁之人努力使自己行仁行善,而只觉得自己的仁善是应该的,并不觉得有所作为。

上义之人怀揣着帮助别人的心去行义,觉得自己对社会对帮助过的人是有点作为的。

上礼之人行礼时,内心真诚且恭恭敬敬的对待别人,一旦别人无视他周到的礼貌,他就会感到被侮辱,直接伸出手臂来强迫别人还礼。

所以在世风日下的社会中,那些有道之人都消失了,人们就开始推崇有德之人;当有德之人也消失了,人们就开始推崇仁爱之士;当那些仁爱之士都消失了,人们就开始推举行义之人;当行义之人都消失了,那些有着周全礼数的人就会被推举。

所谓的礼法,其实就是忠信淡薄和衰败的产物,是害人吃人的工具、更是大动乱的元凶。

社会动乱之时,那些所谓有先见之明的人,只不过是认识了道的浮华而已,但这却是整个社会认识到自身愚昧的开始。

所以大丈夫要把自己置身于敦厚的状态,而不要浅薄;置身于实在朴实的品德中,而不要立身于所谓的华丽之礼。

所以要舍弃浅薄与浮华,立身敦厚与朴实。

注释:

是以,所以、因此。无为中的“为”,(仅凭主观意志的)有意去做。以为,以之为。

仁,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义,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攘,捋起。

扔,牵引、拉。信,守信用、信任、诚实。薄,少。首,开端。识,识别。华,浮华。

愚,愚昧、愚蠢。始,开始、起源。处,置身、引申为处理。

厚,忠厚、丰厚、多。实,殷实。取,捕取也《说文》。

译文:

上德不刻意德,所以有德;下德不失去德,所以无德。

上德自然而为却不觉得有作为;上仁作为仁而不觉得有作为。

上义作为义而觉得有作为,上礼作为礼然而没有得到回复,就捋起手臂而拉他。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什么?谁写的。

所以失去道而后就是德,失去德而后就是仁,失去仁而后就是义,失去义而后就是礼。

礼这个东西,忠信的少,却是作乱的开端。

预先识别的人,道的浮华,却是愚昧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置身它的忠厚,不处在它的浅薄;置身它的殷实,不处在它的浮华。

所以剔除那个选取这个。

主要体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同一性以矛盾斗争性为前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释义: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扩展资料: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因而同一性必然为斗争性所制约。有差别、有对立才有同一,无差别、无对立的纯粹单一的东西,就谈不到谁和谁同一的问题。

换言之,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意味着矛盾的相互排斥,甲方对乙方的排斥,必然引起乙方对甲方的排斥。正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使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相互排斥一旦停止,相互依存的同一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也总是和同一性相联结,为同一性所制约的。我们所说的差别和对立是事物内在的差别和对立,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因而差别、对立和斗争必然和同一性相联系,为同一性所制约。

百度百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百度百科-矛盾同一性

百度百科-矛盾斗争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