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小肉包7个月前 (03-24)阅读数 6#古诗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节选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译文如下: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作品赏析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②

作者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排行十二,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

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①离离:形容野草很多。 ②萋萋:草色。《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耳。’”《幽闲鼓吹》、《唐语林》、《北梦琐言》、《能改齐漫录》、《全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写古原而暗寓别情,写送别而不离草色。第一句以“古原草”点题,前加“离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一枯荣”虽“荣”、“枯”并举,却落脚于“荣”,表明在诗人的审美意识中,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

“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从嗅觉方面落墨:“远芳”,即播散得很远的“草”香。这“草”香,从“原”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而读到尾联,便感到前面所写的“离离”之

“草”立刻充满“别情”。眼前是“古原”,而“王孙”一去,不是首先要穿

过那“古原”吗?“原上草”“远芳侵古道”,“王孙”不是也要随着“远芳”

踏上“古道”吗?“原上草”“晴翠接荒城”,“王孙”不是也要随着“晴翠”

走向“荒城”吗?诗中的两个“又”字,看来是有意重复。“原上草”“一岁”

一“枯”,而“春风吹又生”,循环不已。每当“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就“又送王孙去”,也循环不已。就这样,作者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

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胍络分明。后两句以“又送”

转入“送别”,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章法谨

严,通体完美。中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对仗工整而气势流

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它歌颂野草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乐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

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称赞,直到现在还被人引用,并非偶然。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