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是什么意思
整句为:“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百善孝为先,万恶*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孝的历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传。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最不孝的,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原话中并没有说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后来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百善孝为先”下句是万恶*为源。?
百善孝为先,万恶*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古训云:"万恶*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说孝道,首先就要说到"五伦。所谓五伦,指的是五种人际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一个都不能离开人群而独处。而五伦,正是与每一个人都关系最为密切者。任何一个人,能够处理好这五种与自己最为密切、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就可推而广之处理好其他一切人际关系。
五伦中的任何一伦,都有其特殊的规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等。它要求每一个人根据所处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各尽己责,如父母的责任要是要慈爱养育子女,子女的责任就是要尊敬孝顺父母,等等。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子女要慈爱,而兄长对于弟妹、上级对于下级就可以不慈爱。慈、友、礼、孝、恭、忠等品格是一切人际关系都要遵循的,只不过在父子关系中,"慈"对于父母来说是最主要的,"孝"对于子女来说是最主要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