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明时节雨纷纷,下一句是什么
请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为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一、出处:
唐代诗人杜牧所著《清明》。
二、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四、注释:
纷纷:纷纷飘洒,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扩展内容相关:
作品赏析:
整首诗用词通俗,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写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人物,第三局写心境,最后一句将所写之物一合,达到诗词高潮。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将高潮顶点放在诗词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意思:
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出处:
唐代.杜牧—《清明》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背后故事:
公元835年,晚唐才俊杜牧“屈就”宣州太守幕僚,因为怀才不遇,心情一直很郁闷,于是在端午佳节前夕应湖州刺史崔君的邀请,到风光秀丽的吴中去“消遣”。
当时的湖州每年端午节前夕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水上龙舟赛会。这一天,一每年一度传统赛会上,湖州城万人空巷,倾家而出,其时游船聚集,男女喧哗,管弦齐鸣,十分壮观。
就在这次龙舟赛会上,刚过而立之年的杜牧邂逅了吴中美少女张好好。张好好不但长相好,她羞花闭月,而且才华横溢,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杜牧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心扉波动不已。然而,她当时毕竟还年幼,还没有到及姘之年,而且杜牧也因公务缠身而不能久留,于是他手书一札,托人送于这位少女,约定十年后来娶她。
光阴荏苒,十年的时间随风飘逝,公元845年的的清明,杜牧来到与湖州一界之隔的池州做一任太守时,他想去赴当年湖州的应约之事,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管辖范围内突然出现民众逼反的事,他分身乏术,等他平息事态后,已然过了赴约之期,为此他很是懊恼和忏悔。第二天年清明时,他睹物伤情,面对下个不停的春雨,有感而发地写出感恨伤怀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849年,杜牧迁任湖州刺史,他于是欣然去赴迟到的约会,一打听才知道那张好好已嫁三年了。也就是说张好好等了他十一年后终于死心,于是另嫁他人。
对此,杜牧悔恨不已,伤感之余,苦吟一首《七绝》:“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落尽,绿叶成荫子满枝”。
由此可见,这首《清明》诗是一首感恨伤怀的幽怨诗,杜牧当年为了一名美丽的少女而记下的自身的感恨伤怀,却没有想到为世上留下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浪漫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