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白日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意思

乐乐8个月前 (03-25)阅读数 4#古诗
文章标签襄阳官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白日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意思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杜甫的什么诗句表达了祖国重归统一的无比欢快和急切还乡之情。一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上一句是青春作伴好还乡,其相关知识如下:

1、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其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的意思是:白天放声歌唱,非要尽情地喝酒,趁著年少力壮好好地回归故乡。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的相关知识

1、白日放歌须纵酒这句诗,除了其表面的含义之外,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知识和启示。首先,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选择纵情饮酒,放声歌唱的场景。这表达了一种自由、豪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2、在明媚的阳光下,人们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快乐,从而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而纵情饮酒,放声歌唱,则更加强调了这种情感的释放和宣泄。然而,这句诗的深层含义并不仅仅在于此。它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酒常常被视为一种能够激发灵感、抒发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媒介。因此,“白日放歌须纵酒”这句诗,也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4、此外,这句诗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人们可以选择借酒消愁,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压抑。但是,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方式,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和挑战。

5、在酒的激发下,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从而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方向。这句诗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明媚的阳光下,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