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华山险的诗句
1. 描写“华山”的诗句有哪些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咏华山》 宋 寇准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2.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 韩愈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3.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唐 李白
译文: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4.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望岳》 唐 杜甫
译文:西岳(华山)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5.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 唐 李白
译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6.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华山》 唐 张乔
译文:是谁用倚天剑削成这样高耸陡峭的华山?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8.古松偃蹇谷谽谺,太华峰前野老家。——《梦华山》 宋 陆游
译文:古老的松树耸立在险峻的山谷中,华山脚下住着独居的山村野老。
9.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赠陈商》 唐 李贺
译文: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10.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译文: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2. 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华山的险华山山势险峻,人们常用“自古华山一条路”来形容其险要。登华山必须由玉泉院出发,顺着澄明清凉的山泉而上,经五里关、石门、莎萝坪、毛女洞、云门至青柯坪。从青柯坪到五云峰(北峰),是华山最艰险的路程之一,中间经回心石,往上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此是山崖裂出的一道缝子,人在缝中攀登而上,山路像从直升飞机吊下的悬梯一般,胆小的人会望而却步,故称“回心石”。 这座山处处是悬崖峭壁,山路险峻,攀起来惊心动魂。象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皆是在峭壁绝崖上凿出,鹞子翻身是三面临空。再加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等景观,不少人,慕名而来探险。但登到险处,俱胆战心惊,半途而返。
从古至今,要爬上华山就只有一条路,说明华山的艰险,要走就走这条,没有别的选择,也不要存在侥幸、期待观望的心理。
3. 描写华山险的句子,急用呀古风其三十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华山歌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关门望华山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古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过华阴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五古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年代:唐 作者:钱起 体裁:五律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 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年代: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绝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寄华山僧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排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送田卓入华山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雨后过华岳庙 年代:唐 作者:李山甫 体裁:七律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华山 年代:唐 作者:李洞 体裁:七律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 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宿华山 年代:唐 作者:许棠 体裁:五律 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 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因知修养处,不必在嵩丘。
华山 年代:唐 作者:郑谷 体裁:五排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
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
云对莲花落,泉横露掌飞。乳悬危磴滑,樵彻上方稀。
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野花明涧路,春藓涩松围。
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
松树 年代:唐 作者:元稹 体裁:五古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华山西冈游赠隐玄叟 年代:唐 作者:顾况 体裁:五古 群峰郁初霁,泼黛若鬟沐。 失风鼓唅呀,摇撼千灌木。
木叶微堕黄,石泉净停绿。危磴萝薜牵,迥步入幽谷。
我心寄青霞,世事惭苍鹿。遂令巢许辈,于焉谢尘俗。
想是悠悠云,可契去留躅。 华山寻隐者 年代:唐 作者:李频 体裁:五律 自入华山居,关东相见疏。
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余。
长闻得药力,此说又何如。 华山南望春 年代:唐。
4. 写华山的诗句描写华山的诗句
1.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2.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 ,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3.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4.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5.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
6.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
7.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8.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9.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10.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11.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12.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13.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14.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15.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16.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17.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华山遐想:韩愈心灰意冷登华山,我在山上心旷神怡观风景
自古华山一条路,狭路相逢勇者胜
“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华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来华山唯一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点,连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登华山最大的乐趣即为登山本身,一边克服种种山路的艰险,一边移步换景观赏沿途风光,所以这条经典的登山路线至今仍然是登华山的最佳选择。山山势险峻,人们常用“自古华山一条路”来形容其险要。
从古至今,要爬上华山就只有一条路,说明华山的艰险,要走就走这条,没有别的选择,也不要存在侥幸、期待观望的心理。只要心存勇气那么就能勇闯险关的意思。
一亿多年前,秦岭之北,渭河之南,一块完整巨大的花岗岩“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从而构成了“奇险天下第一山”,因其山峰“远而望之若花状”,故称华山。据说,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人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
上学时的一本地理书,让我晓得西方有华山;一部《智取华山》的**让我对“自古华山一条路”有了视觉上的认识。但是,几年前当我真正抵达华山脚下,仰望刀削斧劈的山崖山峰时,心灵感受了强烈的冲击——这么高峻这么陡峭的山,古代人们是怎么爬攀上去的!
听说, 历史 上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我就想,难道当年李白、杜甫们都不惧天梯欲断滚石临头,他们写下的诗篇会不会是一点实践加上一幅想像?
回来后,我搜索了古代名人咏华山的诗词。宋朝宰相寇准写过一首有名的《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依我看,这是一首没有特色的诗,随便登上那座高山,这诗都适用。也难怪,他写此诗时才七岁。
李白有一首《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极言西岳华山的高峻壮观。其中写道:“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他不一定登上过峰顶,像李白这样的浪漫诗人,想象力特别丰富。
登华山最惨的著名人物要算唐代文人韩愈。
唐宪宗李纯信奉佛教,听说凤翔(今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护国真身塔里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便大张旗鼓迎取佛骨。身为刑部侍郎的韩愈上奏《论佛骨表》,痛陈迎取佛骨的种种坏处。
韩愈说,不信佛教的皇帝长命的很多,而信佛教的皇帝短命的也很多。哪有像陛下(唐宪宗)这样圣明的天子,去相信佛骨有灵这种事,这岂不是与愚昧无知的老百姓一样吗?
宪宗皇帝阅完连讽刺带劝解的《论佛骨表》后勃然大怒,要处韩愈死刑。幸亏一众大臣出面苦苦求情,方免除韩愈一死,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县)刺史,限期赴任。
韩愈在赴任的途中,来到了秦岭脚下的蓝关(今蓝田县南)。这时,已做了道士的侄孙韩湘子赶来送行。大雪纷飞,寒风呼啸,韩愈和侄孙两人借酒浇愁。似醉非醉中,韩愈为侄孙写下了 历史 上有名的一首七律:
韩湘子建议韩愈,借此赴任之机到太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一听正合心意。
次日,韩愈登临华山。他爬上了“天外三峰"的莲花坪,在玉井楼下喝了有点甜的玉泉水;又上了南天门,观赏了仰天池、“长空栈道",赞叹这里是神仙之地。接着他开始下山,经过了金锁关、五云峰,来到了苍龙岭。这时天色暗了,疲累的韩愈,在精神不济中,仿佛感到苍龙岭上的狭窄石阶向万丈深谷里延伸。他骨头软了,腿抖了,几乎魂飞魄散昏了过去似的。
韩愈觉得自己下不了山。他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心灰意懒,悲愤交加,顿生绝望之念,便写了一封遗书投在崖下诀别。幸亏一个华山樵夫拾到了遗书,并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急忙派人将韩愈抬下山来。
闲话休说。我喜欢游玩,能到华山,心情大悦,观我所想留我所景。我钦佩那些真正的驴友,他们不投机取巧,一往无前奋勇攀登华山最高峰。我却是叶公好龙式,坐索道而已。
过索道自有其好处,因为凌空而上,透过轿厢,可以清楚地平视或俯视华山周围和地面的壮丽景色。
北峰海拔1614.9米,为华山主峰之一,是华山五峰中高度最低的山峰。我也不大知晓什么景点有什么典故,只觉得景色入眼的就留照。
北峰上有一处显然是人为设立的景点,但让游客丝毫不觉得生硬。那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立了一块石头,上书“华山论剑”四个大字。我一下子喜欢上了,金庸笔下的人物纷至沓来,栩栩如生。
我仿佛亲眼看到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为争夺《九阴真经》,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的情形;又仿佛看见黄蓉为使她的郭靖夺得第二次华山论剑第一,伶牙俐齿将欧阳锋逼疯的情形。郭靖傻人有福,我想,男人实在不能太聪明,太聪明享受不到好爱情。
我微笑地看着一个接一个的游客在论剑石牌旁拍照留念。我也开着相机镜头,像是要捕捉什么。终于,熙熙攘攘中,一个小黄蓉般的形象出现在我的镜头上,我按下了快门。
顺着栈道下来又上去,眼前一块花岗岩巨石,名叫日月岩。使我惊奇的不是巨石上的字,而是底下:那石块没有根,犹如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屹立在山峰之上。
更奇怪的是,巨石一边有门,显而易见里面可住人。我又联想,那华山派十四代大弟子令狐冲极有可能便在此内面壁思过。就在这里他习成了风清杨的独孤九剑,也在这里,他所深爱的师妹舍他而去。
男女之情,完美无缺的几乎没有!岳灵姗的“青梅如豆”、“雨后乍逢”、“同生共死”的冲灵剑法,终究没能和令狐冲合二为一。遗憾吗?不遗憾,命运如此性格使然,爱,大概就是这样的,并不只是结合。
我的镜头里留下了苍龙岭、擦耳崖、双鱼峰等等的风景。让我记忆尤深的是一个年纪已大的挑夫和一棵孤零零的树。
这个老人肩膀上挑着一副担子。他显得很轻松,还躬着身子,翘着一条腿自得其乐地吹着笛子。从他的身上,透射出山里人对生活的乐观。不为自己汗流浃背而长叹,不为别人富裕而羡慕,在劳动中体现快乐人生。老人便是这样的人。
这棵孤零零的树,挺立在一处山崖上,不知道它在那里待了多长时间。可我深切地感到,它一定见证了华山的风云变幻,一定经受了无数的风打雷击。几十年或几百年来,它依然顽强地挺立着,不死不休。它象征着什么样的一种精神?我一时形容不出来。
站在华山顶上,遥望极目处,也许自己的眼力不足,也许那天没有明媚阳光,我看不到黄河。李白有诗道,“黄河万里触山动”,“ 洪波喷箭射东海”。他是站在北峰上还是站在西峰上看黄河的,不得而知。他一定看见了黄河,并留下这样的壮观诗句。
不平凡人的目光直透天际风云,而我等凡人,却只能瞧见脚下的沙砾。可凡人自得其乐,自消烦恼,风不吹之,浪不击之,安哉乐哉!就像自己此时此地拍下的影像,广阔天地间,静在微风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